•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跨年行情与谋局2016:
    阳光私募大佬再现分歧
  • 大跌不改慢牛趋势 机构布局四大主题
  • 年末排名战 陋习应终止
  •  
    2015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跨年行情与谋局2016:
    阳光私募大佬再现分歧
    大跌不改慢牛趋势 机构布局四大主题
    年末排名战 陋习应终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年末排名战 陋习应终止
    2015-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宏

      

      无论是从投资人收益角度,还是从管理人风险角度,基金年末排名战这种陋习都不应该再重拾了。

      临近年末,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日子,但是好像各方并没有就此平静度过的意思。近期一些消息显示,似乎部分基金又有了年末拉升重仓股、冲刺业绩排名的冲动。一些基金经理在接受媒体报道时还发出了“把握年末行情机会”的豪言。

      一些第三方机构也兴致勃勃地做了数据统计,列出了可望加入“年终排名战”的“候选名单”:截至11月23日,在所有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中,长盛电子信息主题以154.69%的年内收益率领跑,新华行业灵活配置A以145.12%的收益率紧随其后,易方达新兴成长的年内涨幅为144.22%,暂列第三。此外,富国低碳环保、华宝服务优选、益民服务领先、浦银安盛新兴产业、汇添富民营活力、大成中小盘和宝盈新价值均跻身前十,年内收益率都超过110%。

      无论这份名单是真是假,但“年终排名战”这个曾经一度盛行的陋习,真的没有必要再重拾了。

      我们认为“年终排名战”是一桩陋习,有以下三个理由。

      首先,“年终排名战”的兴起,源于对投资者的误导营销。

      所谓的年终排名战,其实奋斗的是截至于当年12月31日为止的当年度业绩排名。由于该项排名考察业绩的时间较短,且有明确的截至时点,有一定的操控可能,所以一度引发了领先基金对于年末最后几天业绩的强烈操控驱动。

      而这样运作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人为堆砌一个当年度“冠军、亚军”这样的明星基金出来,以便为下一年的公司基金营销做准备。

      且不说这个业绩排名中水分有多少。就其本身打造的明星基金管理团队,最终又有多少能够承担来年新发基金的管理重任?

      这样的做法,说到底是利用销售渠道和客户对于基金业绩的不了解,而制造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一种基于误导而产生的“销售策略”而已。

      其次,“年终排名战”很可能涉嫌违法违规。

      有鉴于基金“年终排名战”是以哄抬或打压某些基金重仓股为目标,所以,相关涉及基金的交易策略势必是非价值投资的动机出发的,是不可持续的。其中甚至不可避免地涉及逆势操作、尾盘拉升、重仓运作、乃至联手操纵股价等情况。

      而这些做法显然是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的。

      事实上,这个做法也曾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监管机构也一度三令五申,不得有相关的违规行为。这也是前几年,基金年末排名氛围不盛的原因之一。

      其三、“年末排名战”将影响有关基金业绩持续性。

      除了违法风险和误导营销,“年末排名战”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影响相关基金来年的业绩。

      通常,基金的组合和仓位调整是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的,对于讲究规模和组合投资的公募偏股型基金而言,这样的操作还需有一定的时间上的提前量。

      但如果涉及了年末排名战,关键基金的重仓股组合显然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便于自己或同伴运作。这样的“强制稳定”,很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组合调整的及时性。

      至于那些被“征召”护盘的某些旁系基金,则更冤枉了,其组合被强制增配了某些基金的重仓股,其买入和卖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冲击成本,这对相关组合的表现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总体上看,“年末排名战”追求的是当期的排名,但对下一期的业绩表现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

      而更深层次看,一个热衷于年末“刷排名”的基金团队,一个为了追求当期排名不惜牺牲相关基金业绩的团队,其价值观本身就很有问题。这样的团队是否会为了其他利益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团队是否会推动不同业绩之间的利益输送?这样的团队是否能够要求旗下基金经理公平竞争、努力敬业?

      这些都是个问号,都是对持有人利益有高度关联的问号!

      年末排名战不仅是一场业绩排名的竞争,也是公司团队价值观正确与否的“照妖镜”。这是个陋习,没有必要再存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