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宽视野降预期防风险最是难得平常心

2016-0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傅子恒

对2016年的A股市场总体应相对谨慎,注重降低预期,防范风险,在把握趋势与具体运行节奏的基础上捕捉波段主题投资机会。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美丽中国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属于“风向”所在。在注册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氛围中,应放宽视野,寻找与捕捉创业板、新三板、战略新兴产业板等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历史机遇以及与一、二级市场之间联动的机会。

一系列因素的深度纠结,令2016年沪深A股市场的不确定增添更多复杂因素。股市投资强调顺势而为,2016年度,势为何?如何为?笔者总结性的观点是,经历2013年以来由改革红利、经济转型以及货币宽松“分母驱动”催生的结构性行情之后,A股市场面临的上述诸因素导致市场前景不确定,需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与应对,在防护中寻找与捕捉个股结构交易与主题投资机会。

无疑,“不确定性”与“平常心”,是2016年行情与策略研判中强调的重点。

看宏观经济运行,“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照此计算,未来五年GDP年均增长底线是6.5%,考虑到中长期增速换挡与经济景气低谷叠加的现实,2016年增速很可能继续回落。在房地产产业链条景气回落、传统产能过剩与市场自主投资功能收缩、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新的景气复苏显然需要有时间继续酝酿。经济增速新常态需要以平常心来平和看待。虽然,就长期而言,我们深信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长张力,但具体到2016年至少上半年,显然还没到启动新增长周期的时点。

宏观政策方面,据笔者的观察,政策腾挪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政策施为需要更精准发力,难度大增,改革需要新的破局。在经济增速下行、市场自然出清过程中,由于长期矛盾累积(最典型与直观显现是持续的雾霾)使传统粗放型政策剌激手段难以再推出,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背景抑制财政剌激政策的施为空间,要求投资方向结构性调整与精准发力。

货币政策方面,经济景气下行、传统产业投资回报下降及占比较大的国有部门存在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使实体经济对利率变化缺乏必要的敏感度,同时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压缩了我国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虽然着眼于自身经济复苏,2016年我国货币相对宽松的时间窗口尚不会进入关闭期,但显然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大大受限。对政策空间与方向的这一新变化,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产业“去产能”与金融领域“降杠杆”的要求,已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及诠释。至少上半年,改革预期边际效应递减,利率下行与货币宽松“分母驱动”效应递减,改革的“增量力度”将起到决定作用。新改革方向由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更多转向侧重于供给管理,而“供给侧管理”要求传统产业限产转型的同时,在新经济领域加码发力,这或将成为2016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演绎的新希望。

股市供需方面,注册制紧锣密鼓地酝酿推出。作为新股发行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成熟的注册制需要强化后续监管、强制退市机制等一系列市场基础制度协同推进进行配套,管理层目前更希望尽快落地与创新、优化市场条件同步推进。与注册制相伴的是新股发行节奏的变化,成为影响2016年行情系统性表现的重要因素。与筹码供给对应的是市场需求,目前看来,鉴于在房地产景气分化收缩导致的、以其为标的的金融资产预期收益大幅降低,市场大类资产配置需求能给股市带来理论上的增量资金,这或能成为抵挡2016年行情系统性深度回落的积极力量。但二级市场供需双方力量强弱对比与预期变化,将随着股价因素与其他各种内外因素共同综合作用;实际的资金供给波动受到人为调控以及市场预期的波动而变化,充满了变数。

全球与地缘经济政治形势波动成为2016年A股市场不确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变量。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后,具体视乎其国内形势匹配度决定加息频度;美国经济运行于复苏途中,欧洲经济深陷泥潭复苏艰难,中东局势动荡加剧,中国周边局势波动,其间资本流动与情绪传染,都将冲击全球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中国如今已是全球性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资本市场(典型如汇市)已不可能对外部冲击置身事外,与A股市场的关联也更直接。

从行情运行角度来看,股市风险释放需要“自发出清”,2015年中的“救市”人为干预了这种出清过程,政府“有形之手”希望以“托底”方式增加市场波动的“确定性”,但股市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与轨迹,干预增加了“即期的”确定性,却会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自发波动”的下行压力对比政策“有形之手”托底甚至希望营造温和牛市的努力交叠影响,便是2015年下半年市场的纠结。由此观察,市场情绪需要释放,2016年总体上更可能是对2015年股市飙升与“救市”后行情的消化,无论情绪上还是股指表现上。力量对比中,笔者倾向于更相信趋势的力量,但显然双方的角力将会是相对长期的,对此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当前影响市场向上推升的逻辑,依旧不是经济基本面与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带来的“分子驱动”。在2016年的机会挖掘中,尤其在注册制推出之后,可以预计,理性投资在继续努力寻找“风向”与“风口”的同时,也将需向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回归,从这一角度发掘可把握、可持续的市场机会。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谈论投资策略,对2016年的A股二级市场总体应相对谨慎,注重降低预期,收缩战线,防范风险,在把握趋势与具体运行节奏的基础上捕捉波段主题投资机会,注重巩固成果,积小胜为大胜。至于主题机会,新兴战略产业领域诸如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美丽中国,以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属于“风向”所在,在某一阶段由市场情绪推升更可能成为“风口”。在注册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氛围中,更应放宽视野,寻找与捕捉创业板、新三板、战略新兴产业板等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方面的历史机遇以及与一、二级市场之间联动的机会。当然,这种视野与投资范围的扩展需要具备深度的行业与公司研究能力,以及专业的眼光判断作为前提。

(作者为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