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版 基金·专访  查看版面PDF

广发基金张芊:提高信用风险防控 灵活操作精选债券

2016-05-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馨

今年4月以来,债券市场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一系列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投资者愈发关注机构对信用债的入库标准,信用风险防范被基金管理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一直将防范信用风险放在第一位。”在深耕债市十五载的投资女将、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张芊眼里,这轮调整对债市而言是“危”中有“机”。经历调整后,债市估值将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未来信用债的分化会加大,一些行业基本面较差、资质较弱的债券,信用利差会持续拉大,但一些基本面较好的行业以及利率债则有可能会成为债券投资的避风港。

提高信用风险防控

回避过剩行业产业债

张芊表示,早在2011年,债券违约就开始进入债券投资的视野。当时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就制定了根据企业基本面的筛选标准,并且根据券种不同的特性,把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从备选库里剔除。

针对债券入库标准,张芊强调,广发基金的入库标准相对来说在行业内属于严格水平。

“举个例子,城投债信用评级需综合考虑发债当地的行政级别、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债务水平、平台本身性质与重要性、偿债保证等要素。以经济发展状况为例,信用研究小组又会综合考虑当地GDP、人均GDP、支柱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等要素,以此来评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张芊表示。

对于产业债,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信用研究小组一贯注重分析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弱化国企股东支持等外部因素在信用评级时的权重,优选在债券存续周期内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债券。

在张芊看来,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基金、保险、银行等也是较早就开始收缩信用风险防线。基金公司拥有完备的信用评价体系,大部分基金公司在信用风险防范方面的措施相对完善。“比如说,广发基金从成立至今从未‘踩雷’。”张芊说。

利率债调整空间有限

从保守转向适度积极

谈及今年的债市走势,张芊表示,短期债券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从中长期看不必过分悲观。

究其逻辑,张芊指出,首先在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投资增速以及GDP增速等一系列经济数据都印证了宏观经济有望企稳回暖。

其次从供需来看,今年以来债市的供给量增加。从供给端看,一季度国债、国开债以及信用债的发行量较大,综合来看,一季度债市供需两旺,收益率略有波动,但是比较平稳。进入二季度,资金入市节奏放缓,可能会形成“供大于求”的情况。

总体而言,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加上4月以来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导致整个债券市场转向相对悲观的看法,短期市场调整幅度可能较大。但张芊强调,从中长期来看,对债市的前景不必过分悲观。她认为,除基本面因素外,这次调整与债券市场前期上涨较多也有一定的关系,从技术上看也存在回调的需求。

展望二季度以及下半年的债市,张芊表示,债券市场的特征是价格调整,投资价值将逐渐显现,尤其是利率品种。

她指出,这轮调整以来,利率品种的调整幅度已经达到50BP以上,继续调整的空间有限。信用债中的中低评级信用债表现或许会相对偏弱,“这表明大家都在收紧信用风险的防控。因此,低评级的债券品种调整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张芊说。

具体到投资策略,张芊向记者表示,她对债市的看法从年初的保守态度转为适度积极。债市仍然存在结构性的机会,但不同品种之间的分化会加大。因此,在投资上需要精选品种,同时加强波段操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