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专家支招破解经济弱势:加力结构性改革

2016-0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静 ○编辑 谷子

“经济探底尚未结束,下半年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在上周末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中期报告发布会”上,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我国经济增速仍在筑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L型走势,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经济筑底尚未结束

上周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中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迹象。GDP平减指数转正、外商投资增速上扬、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表明经济触底迹象开始显现;政策性反弹与市场性下滑均强劲。

但是,报告称,下行状态依然可见:各类先行指数依然疲软,消费明显下滑,外需乏力,民间投资下滑和工业增速破6%。对此,人大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分析,经济底部状态运行可能要持续1-2年,要预防经济下行压力抬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我国经济增速仍在筑底,至少到明年下半年见底。“一季度的很多经济指标的确出现一轮反弹,但是仔细分析,还不能说已经筑底。”

“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是构建在大规模的政策宽松和房地产之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分化决定了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和复苏的基础。”刘元春说,“去产能”还在布局阶段,过剩行业产品价格却大幅波动;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尚未开始,一、二线房地产价格却全面上扬;对“僵尸企业”和高债务企业的整治还没实质性展开,大量高负债国企却大规模进军土地、海外并购和金融投资市场等一系列新的扭曲正在显现。究其原因,则可归结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尚未完全找到;稳增长政策未能缓解经济深层次问题;经济回落的负反馈机制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内生性下滑压力有所加剧等问题。

李稻葵分析说,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还有一定的下降,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到9.3%。在消费方面,如果劳动力工资涨得慢,对消费会有严重影响。在出口方面,进出口的变量难以预测,总体看今年的进出口应有所恢复。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见底,刘元春认为,一个前提是世界经济的周期触底决定我们的触底。目前,世界经济依然困难,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探,投资增速、出口增速等基本参数都在底部运行,不排除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而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世界经济衰退仍将继续,恐怕还会持续5-10年。

亟待改革托底经济

在专家看来,破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道在改革。

“经济下行加剧了对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同时,底部改革又正是最佳良机,因此,下半年将是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点。”在刘元春看来,大破才有大立,当前的历史机遇期不容错过,而改革推行的着力点应放在解决扭曲上。

报告也针对性地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赤字可以进一步宽松,财政着力点不应是大规模投资,而应在解决民生问题;货币政策应盯住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等。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更有成效,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由于供给侧的政策直接影响生产者,因此,如果市场化不够深入,市场主体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将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对市场主体的过度、随意干预。“供给侧结构性管理需通过市场,而不是行政来直接实现,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去产能、去库存只是治标,根本的改革还在具体的经济制度。”在李稻葵看来,这具体涉及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进入/退出机制的完善、债务重组机制以及劳动用工机制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