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研究·宏观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6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欧自贸区——2020:深化中欧合作的重大选项(上)

2016-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1-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WTO历年《世界贸易报告》和《国际贸易统计》整理。
  2000-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02-29.
  2011-2015年E11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新兴经济体发展2016年度报告[R].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3月。
  2007-2014中欧服务贸易增速与全球服务贸易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2007-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数据来源于《2015中国服务贸易统计》, 2007-2014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来自欧盟统计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编者:

2013年,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提出双方“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对中欧自贸区问题,知名民间智库——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相关课题组近日完成了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欧自贸区——2020:深化中欧合作的重大选项》。报告认为,从现在到2020年是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关键时期。双方做出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关系中欧合作前景。

(1)未来5年:服务贸易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焦点;成为中欧经济转型与中欧合作互补的重要联结点。(2)未来5年: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立中欧自贸区,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欧盟经济复苏以及全球自贸进程,都将产生重大影响。(3)未来5年:建议中欧双方适应趋势,抓住机遇,形成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务实行动路线。

本报分上下两期发表该报告,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全球自由贸易发展大趋势下的中欧合作

中欧经贸合作已有40多年历史,结下丰硕的成果。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深刻变化,既带来严峻挑战,也带来重要机遇。在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欧需要主动把握全球自由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深化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全球自由贸易发展大趋势

1.全球经济服务化进程加快

(1)全球进入服务经济主导时代。2011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70%,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1/5。

(2)新兴经济体经济服务化进程加快。许多新兴经济体陆续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

(3)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经济服务化进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引领下,无论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还是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发展业态快速涌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

2.服务贸易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引擎

(1)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爆发式增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0年全球服务贸易额(不包括政府服务)为1.44万亿美元,到2014年达到9.8万亿美元,接近10万亿美元大关,14年内增长了7倍左右。

(2)全球服务贸易增速明显超过货物贸易增速。2001-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速在大多数年份高于GDP增速和货物贸易增速。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为6%,而同期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为0.8%。

3.服务贸易成为双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

(1)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规则升级的焦点。以货物贸易为重点的“第一代”贸易规则正在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第二代”贸易规则升级。

(2)服务贸易谈判的议题范围扩大。TiSA(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国际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的议题从传统服务业扩大到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环境服务和能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超大型自贸区正在兴起。TPP、TTIP等多边自贸区谈判都把服务贸易规则作为谈判重点。这些自贸协定一旦达成,将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重大影响。

4.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要动力

(1)传统服务贸易规则具有不合理性。长期以来服务贸易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利益、政府采购、碳排放标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兴经济体目前难以达到的标准。

(2)构建开放、包容的服务贸易体系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要课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15年达到30.3%,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52.9%,远大于G7国家的22.9%和欧盟国家的12.2%。为此,构建一个新兴经济体能够参与的、更具包容性的服务贸易体系,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形成经济治理变革的新动力。

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交汇的趋势

1.中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占比约为40%,到2020年这一比重有可能提高到50%左右。

(2)近14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2000-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从3.97万亿元增长到34.16万亿元,增长了8.6倍,年均实际增速超过9%,服务业增加值基本上每5年翻一番。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6.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5%。

(3)中国正在走向服务业大国。保守预测,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人民币(7.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有可能达到58%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业大国。

2.服务业将支撑中国未来10年的中速增长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从2014年的62.8%提高到72%-80%左右。

(2)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的趋势加强。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驱动经济增长0.49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服务业将年均增长8%以上,这将支撑中国6%左右的中速增长。当然,这种增长是带有波动特点的。

3.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形成交汇

(1)服务业市场开放的进程加快。过去几年,中国在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形成交汇,服务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讲话中明确提出“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标志着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需求增强。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还不适应社会资本投资需求。例如,2016年1-4月,服务业领域社会资本投资增速仅为3.4%,不仅低于其他领域社会资本投资增速(一二产业分别为18.1%和6.1%),更远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10.5%)。

(3)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的新趋势。通过开放做大服务业“蛋糕”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中国正加快服务业市场对国内外资本开放,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的趋势正在形成。

4.中国以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为重点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趋势

(1)国内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2013年以来,中国陆续设立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快先行先试。

(2)以自贸区推动经济转型。四个自贸区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这将加快形成服务领域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释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3)以自贸区促进全球自贸进程。通过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中国将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在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尤其是服务贸易规则的形成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欧盟经济复苏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趋势

1.欧盟经济复苏增长面临的挑战增多

(1)欧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尽管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得到缓和,劳动力就业和信贷市场有所改善,但由于内部需求不足,青年失业率高、经济复苏乏力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2)非经济挑战增多。地缘政治局势紧张、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增多,欧盟经济复苏受非经济因素掣肘的特点突出。

(3)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英国“脱欧”公投,使得欧盟一体化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内部协调问题成为经济复苏增长的一大挑战。

2.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给欧盟带来新机遇

(1)欧盟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突出优势。欧盟处于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70%,服务业就业占比接近70%。现代服务业是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欧盟的竞争强项。

(2)欧盟在新产业革命中有先发优势。以“互联网+新能源”为重要特征的工业3.0、以智能制造为重要特征的工业4.0均发轫于欧盟。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欧盟已经形成了突出的先发优势。

(3)服务贸易是欧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服务贸易是欧盟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也是欧盟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中,欧盟服务贸易显著增长,出口额从5687亿欧元增长到7348亿欧元,增长了29%;进口额从4580亿欧元增长到5834亿欧元,增长了27%;欧盟服务贸易顺差持续上升。

3.依托服务贸易优势发挥欧盟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1)服务贸易是欧盟竞争优势所在。服务贸易是欧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依托,是欧盟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突出优势。

(2)新兴经济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将释放巨大的服务贸易新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欧盟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和拓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3)加快发展中欧服务贸易将提升欧盟的全球影响力。加快与中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不仅能够为欧盟经济复苏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欧盟的全球影响力。

第二部分

2020: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

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2020年建立中欧自贸区,既有客观需求,又有现实可行性。

一、2020:深化中欧合作的重要机遇

1.2020:中欧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1)中国服务消费大市场的形成期。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中国的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养老消费、体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都将产生数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201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为40%左右,估计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元左右,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0%左右,一些发达地区将达到60%以上。在服务型消费需求拉动下,2020年中国消费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

(2)欧盟长期增长动力的重塑期。《欧盟2020战略》提出,到2020年欧盟要实现创新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的三大增长目标。具体包括:到2020年,20-64岁适龄人群就业率提升至75%;研发投入占欧盟GDP总量的比重增加至3%;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0%,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的比重达到20%,能耗下降20%;削减贫困人口2000万左右。要实现这些目标,欧盟需要加快转型,在经济增长、社会保护和增加就业之间实现新的平衡。

2.2020:中欧经济互补性的增强

(1)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趋势。中国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重在解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尤其是解决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服务消费的矛盾。

(2)欧盟服务业的供给优势。欧盟总体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无论在电子技术、航空、信息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环境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还是在健康管理、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都有独特的优势,都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3)中欧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欧盟经济服务化水平明显高于中国。加快中欧服务贸易进程,欧盟可以充分利用近14亿人的服务业大市场,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则可以充分借鉴欧盟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

3.2020:全球服务贸易新规则的形成

2020年前,TiSA、TPP、TTIP、中日韩等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有望取得实质性成果。这将重塑全球服务贸易规则。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到2020年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形成南北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将给全球经济复苏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4.2020:建立中欧自贸区的时机选择

(1)中国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全球第二,总额达到7130亿美元,其中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9.6%。预计2016年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

(2)中国巨大的服务贸易市场将给“先入者”带来更大红利。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2007年双方签订服务贸易协定后,双方服务贸易在2007-2014年间增长了2.5倍,同期中欧服务贸易增长了0.7倍,2014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规模已经逼近中欧服务贸易规模。未来几年,如果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升级版达成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达成,东盟和RCEP成员国将率先分享中国服务贸易红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德国汽车工业率先进入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与迟缓进入的法国汽车工业形成明显反差。类似情况极有可能在中国服务业市场再度出现。

对欧盟来说,无论与哪个国家建立自贸区,都难以获得像中欧自贸区这样大的市场规模效应。如果把中欧自贸区建立的时间定在2030年,欧盟很有可能错失14亿人服务业大市场的快速增长期。

二、2020: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启动中欧自贸区进程

1.2020:服务贸易成为中欧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1)中欧服务贸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07-2014年间,中欧服务贸易增速在大多数年份里都超过了全球服务贸易增速。2004-2014年,欧盟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6%;中国对欧盟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也高达14%。

(2)中欧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巨大。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0%,中欧服务贸易额仅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0.4%。中欧互为对方提供的服务业中间品数量仅占双方服务业总产出的1.34%,远低于制造业的2.77%。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三大服务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服务贸易占欧盟对外服务贸易的比重仅为4%,远远低于美国28.5%和瑞士的12.8%。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供给市场和全球最具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双方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中欧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需求严重不相适应。

如果2020年初步形成中欧一体化的服务大市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额将由2015年的4248.1亿美元增加至6000-7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5%-11%);中欧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2200亿欧元的规模,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3.2%提高到20%。

(3)欧盟对华服务贸易出口的潜力巨大。2014年,欧盟成员国中对华服务出口过10亿欧元的国家有6个,依次为德国(88.5亿欧元)、英国(52亿欧元)、法国(41.5亿欧元)、爱尔兰(28.3亿欧元)、丹麦(26.2亿欧元)、荷兰(13.6亿欧元)。欧盟在旅游贸易、运输服务、专利使用权和特许权、保险服务等领域,对中国出口服务的空间很大。如果显著降低双方的服务贸易壁垒,到202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服务总规模有望达到1098-1432亿美元,扩大1.8-2.7倍,占中国服务总进口的比重有望由2014年的10%提高至18%-20%。

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例,保守估计,未来5年,预计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意味着超过5000亿美元的旅游及相关服务出口。2015年,中国公民首站欧盟国家人数达到342.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据法国官方统计,中国持续成为法国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国,并连续10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旅游业为法国提供了约2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7%。提高中欧旅游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将给欧盟国家的旅游、餐饮、酒店、零售等多个行业创造更多的GDP和就业岗位。

2.中欧服务贸易合作将对中国经济转型形成推动力

通过与欧盟的服务业合作,中国将有效提升健康、教育、文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通过学习和借鉴欧盟工业3.0、工业4.0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国有望加快“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3.中欧服务贸易合作将对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2013年,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为120亿欧元,2014年为92亿欧元。未来中欧服务贸易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欧盟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将扩大2倍左右。中欧服务贸易增长显著提速,欧盟将从参与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受益,获得进入中国服务市场的先行者红利。

三、2020:建立中欧自贸区的重要基础

1.中欧合作已有40年,双方形成了广泛的政治互信

中欧业已形成全面紧密的经贸关系,也没有地缘政治利益冲突。欧盟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双方在投资、金融、货币、产业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自2004年以来,中国陆续与16个欧盟成员国建立了伙伴关系,与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建立了高度政治互信关系。

2.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共识在扩大

2013年11月21日,在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积极探讨开展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的倡议;双方共同发布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中国对建立中欧自贸区的态度积极,欧盟把推进其与亚洲国家/地区的自贸协定作为其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德国、英国等欧盟成员国均明确表达了对建立中欧自贸区的积极态度。

3.中国“一带一路”与欧盟“容克计划”相互兼容

中国是唯一一个向容克计划注资的非欧盟国家,英国、德国等欧盟成员国是亚投行的发起成员国,双方在彼此重大发展战略上精准对接与务实合作,为建立中欧自贸区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四、2020:建立中欧自贸区的行动建议

1.第一步:签署框架协议

2016-2017年,TPP进入国内批准程序,TTIP、欧日自贸区、RCEP等都把完成谈判的时间设在2016年底。这些协定谈判的进度彼此影响,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欧盟和中国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又互为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自贸区的建设不应落后于其他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未来两年,中欧应尽快商签建立自贸区的框架协议,明确谈判目标、谈判主要内容、谈判时间框架、谈判机构以及早期收获计划。

2.第二步:完成重点领域谈判

2018-2019年,双方完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主要谈判,同时加快收获早期项目成果。考虑欧盟28个国家发展水平不一、对华经贸情况不一,在协议中可以与不同欧盟成员国约定有区别的例外清单(敏感产品)和过渡期;对目前难以达成一致的内容,增加“逐步自由化”条款,明确给出更开放承诺的谈判时间表,通过先建立再逐步升级的办法,使谈判能够顺利完成。

3.第三步:正式建立中欧自贸区

双方签署全面协议并完成国内程序,正式建立中欧自贸区。2020年,争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主要谈判条款生效,显著降低中欧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明显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监管合作,为形成一体化的中欧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情况预测 (单位:亿元)

年份按8%的增速按9%的增速
2016368892.4372308.0
2017398403.7405815.8
2018430276.0442339.2
2019464698.1482149.7
2020501874.0525543.2

数据来源:以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为基数,按照8%和9%的增速分别预估未来几年服务业增加值。

中国与欧盟部分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比较

国别 服务业占GDP比重(%)
中国 50.50
欧盟28国平均值72.59
卢森堡 87.47
捷克共和国59.46
英国 79.63
法国 78.89
德国 68.56

数据来源:欧盟数据源自世界银行(2014),中国2015年数据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