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7月14日

查看其他日期

统计的科学含量

2016-07-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乔新生

为更好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接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那些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所有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科技研发各项支出将会变成单位的固定资本,这是我国计算国民经济收入口径的重大变化。这不仅将大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可增加国民资产规模。联想到印度通过改变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显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了提高竞争力,正在通过调整统计口径或者统计方法,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调整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不止是与国际接轨,更是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然,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改变,并不会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国民整体素质、市场自由度以及法律制度环境等等都是重要因素。笔者曾经分析美国公司制度对美国创新所发挥的作用,发现美国各州公司制度的变化与各个州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美国部分州的立法机构为了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对公司制度进行颠覆性的改革。美国证券交易所为了吸引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到美国挂牌上市,甚至批准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提出的带有“内部人控制”特征的“事业合伙人”计划,允许中国这家电子企业董事会成员控制董事成员提名权。这是一种非常大胆的举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彻底颠覆了董事会服从于股东大会的决策机制,而且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传统的公司伦理。纽约证券交易所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很明确:吸引更多资金促进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只要电子商务企业的股东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那么按契约自由的原则,纽约证券交易所没有理由拒绝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在美国挂牌上市。正是这种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以及尊重创新的改革精神,使得美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能脱颖而出。

改变统计口径,尽可能准确、忠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有必要,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还需鼓励科技创新,增加经济自由度,允许投资者按照自己意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上世纪80年代浙江温州一些企业家提出了股份合作制设想,创造性地把公司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制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发挥合作社民主管理的优越性。这种来自民间的自发创新,不仅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而且日后变成了中央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可如今,类似股份合作制这样的制度创新已十分少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各级地方政府害怕制度创新给自己带来麻烦。尽管一些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鼓励投资者先行先试,但看实情就知,先行先试的承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兑现。

笔者的观点是,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同时也包括制度创新。创新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前我国束缚创新的各类条条框框依然非常繁杂,制约创新的陈旧观念在某些方面仍然根深蒂固。各级政府当下大力气解放思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鼓励全民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保持活力,进而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推动制度与文化创新。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揠苗助长,不能采取改变统计口径或者计算价格的方式制造虚假繁荣。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当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统计机关应避免“平均数”陷阱。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依然非常严重。部分经济学家甚至提出,应改变全国大一统的统计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编制不同的统计报告。笔者认为,在统计核算方面与国际接轨是必要的,但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顾及我国的实情,千万不能通过资产的重新估价,人为拔高经济增长指标。毕竟,当今我国许多固定资产价格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化现象,如果对此视而不见,把沉睡千年的土地标注价格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那就有可能产生经济增长幻觉,使统计指标成了“真实的谎言”。

改变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是容易的,但要想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则需要政府做出巨大的努力。统计改革不能变成数字游戏,统计改革应当为创新助一臂之力。把研发经费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加以核算乃大势所趋,但是,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复杂,如果科技研发变成逃避税收负担的游戏,那么,不仅会出现经济泡沫,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科技创新泡沫。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