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基金周刊  查看版面PDF

从万科事件看行业ETF的新挑战

2016-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宏

万科复牌是上周A股市场的一桩大事,也是不少地产基金、深证指数基金的一场大考。

万科的复牌过程以相对温和的“两个跌停后开板”为结局,大大舒缓了该事件对基金估值和基金申赎等方面的考验。但细心的基金持有人依然可以发现,围绕着万科这样的超级权重股的停复牌,一批行业ETF或许正暴露出其产品设计和运营上的一些明显弱点。而这样的“阿喀琉斯之踵”可能会直接影响相关产品未来的发展。

首先暴露的问题是,部分行业ETF的流动性长期处于非常不佳的状态。

在万科复牌之前,高比例持有万科的地产类ETF和深证指数ETF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但投资者随即发现,绝大部分的地产类ETF的日常交易处于非常清淡的状况。

比如上海的一家“中证细分地产ETF”,在过去一个月的交易中,单日交易的笔数多数时候低于10笔。7月1日,该ETF仅有一笔交易。6月28日,该基金的交易笔数也只有2笔。这样的交易状况,对于ETF这样以提供流动性为目标的交易工具而言,是非常糟糕的。

这种情况绝非孤例,多数地产类ETF或深证指数ETF均处于类似的状况。北京的一家“深证红利ETF”、一家“深证基本面60ETF”和一家“深证基本面120ETF”的交易状态和上述近也很类似。上述基金不仅每日交易笔数较少,成交量低迷,且日常挂单也非常稀疏,基本失去了担当投资者交易工具的功能。

再推而广之,我们可以发现,沪深两市挂牌的大量行业ETF的流动性都不甚理想。深圳的一家食品基金,曾经连创多日,每天只有一笔交易的“纪录”。同样,某民企ETF,某商品ETF也呈类似状况。总结来看,两市挂牌的ETF有半数以上,无法实现每日持续交易的状态。此状况尤以行业ETF为甚。

其次,面对万科这样的大市值股票的停牌和复牌,行业ETF的管理人似乎缺乏良好的估值应对方案。

本轮万科停复牌清晰地暴露出ETF产品在应对权重股长期停牌时的无奈和无为。不少基金,在万科占据其比重逾20%的情况下,因多种原因,依然选择对万科进行停牌价的估值方法,导致大批基金的实际净值明显虚高。这种方式,令ETF市价的不透明性进一步放大,投资者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反过来加剧了相关行业ETF产品的交易冷清程度。

当然,从规则上看,由于ETF需要跟踪标的指数,在行业指数未做大幅调整时,仅由管理人对相关产品的估值做调整有一定难度。但这不是行业放弃对万科估值进行关注的一个理由。相反,从另一角度看,上述情况暴露了ETF产品的产业上下游,并未对类似万科停牌的状况做深入准备。这个教训值得汲取。

另外,万科停复牌事件,对于行业ETF的产品设计、指数挑选和运营维护等各环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及积累的经验也值得好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