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上证观察家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7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跨国公司在崛起

2016-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挺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增速高达62%。我们认为,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中国将继续在塑造全球商业未来发展趋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6年以来,关于中国公司海外收购以及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报道频繁登上新闻头条。今年前五个月,中国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增速高达62%。

尽管,中国近年来卸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桂冠,但我们认为,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中国将继续在塑造全球商业未来发展趋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对外投资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

2008年到2014年之间,中国ODI平均每年复合增速为14%。去年非金融企业ODI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规模相近。这意味着,去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总规模可能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越了利用外资的规模。2016年上半年,中国公司已公布的海外投资和并购的金额显著上升,已经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数字。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国内需求增速下降、人民币2011年以来连续多年升值,以及政府的支持鼓励了中国公司寻求海外扩张的行为。

面对增长逐年放缓的中国宏观市场,许多公司希望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需求,并且通过海外投资提升公司价值。近期,人民币结束连续多年的升值,进入贬值通道,更加强了国内公司增加外币资产和收入的愿望。最后,作为放开国内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简化公司对外投资程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公司与海外企业的合作。

在上述宏观背景下,中国公司基于不同的商业考虑选择进行海外投资。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纵向整合成为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通过这类投资,公司希望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及效率的提升。横向扩张,例如通过在海外收购或直接设厂投资,以打入海外市场是第二重要的动机。此外,商业多元化以及收购成熟的技术和品牌亦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消费、信息技术和旅游将成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方向

相对其他发达经济体,例如美国和日本,中国海外投资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未来应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我们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5-2018年之间将以每年平均18%的增速扩大。

与总体高增速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在目标领域以及投资方的结构性变化。我们认为,未来对外投资的趋势将由国内经济和海外环境双重因素所主导。

过去,大型的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力军,且大部分投资流向了能源和矿产资源。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中,非国有企业一跃成为海外收购的新星,发起的收购数量超过了国企。同时,随着消费和服务等行业在国内经济中地位越发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搜寻海外消费、科技、旅游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能源和材料行业公司高企的债务和不断下降的盈利能力将阻碍它们对外投资的步伐。

中国跨国公司将在部分领域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新增长点的背景下,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有望给部分领域目前的市场参与者创造双赢的局面,亦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在铁路、港口、家电和电信设备领域,中国公司早已在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这些行业前十大上市公司的收入总和中,超过1/3由中国公司贡献。这些中国公司可能扮演行业整合者的角色。其他国家的公司将能坐享被中国公司收购的溢价。更重要的是,中国公司可以利用产品性价比高的优势,渗透进入新的市场。

在海运、造船、建筑机械、互联网、汽车和电子设备领域,中国公司虽已跻身全球市场,但还不是领航者。如果这些行业公司激进的扩张产能或者打价格战,则会在相应的领域内引发更加激烈和恶化的竞争。

最后,啤酒、医药、服装和半导体的国际市场中,中国公司目前涉足尚浅。它们可能采取在国内市场替代海外品牌,或将海外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市场。海外公司可能因此而获取中国公司收购的溢价。而中国公司如果对海外品牌技术整合成功,则可能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总而言之,跨国最终是一个公司微观层面的发展。宏观、行业以及政策支持可能在此过程中有所助益,但能否成长为成功的跨国公司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远见以及执行细节。我们较为看好行业景气度上行的公司(如消费、信息技术、旅游等),通过海外横向扩张,获取海外技术、经验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作者系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