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研究·宏观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9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需提高居民收入

2016-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5-2016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同比增速
  2005-2016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与同比增速
  2011-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文眼

收入是消费的来源,收入决定着消费。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亟待释放的消费潜力,消费潜力的释放有一个前提就是收入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居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这对消费的扩大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要继续释放消费潜力仍需要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合理增长。

——亚夫

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亟待释放的消费潜力,但如果居民收入不高或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巨大的消费空间就难以拓展,巨量的潜力也难以充分释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合理增长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释放消费潜力更应大力鼓起居民的钱包。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不少向好势头,但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压力犹存。

虽然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GDP增速基本同步,但持续较快增长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去产能影响相关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是拓展消费空间的关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多措并举,继续鼓起居民的钱包。要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水平;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

□梁达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1.全国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

随着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各项政策的落实,近几年来,居民收入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而且快于GDP增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GDP增长7.7%,;201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0%,GDP增长7.3%。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3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4%,年均实际增长7.8%,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2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8%,年均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3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3%,年均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从人均水平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若将2013-2016年平均的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7.5%与同期平均的上半年GDP增速平均7.0%相比,人均收入增速仍快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所以,从更长时间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仍快于GDP增速。

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从城乡协调看,201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六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3:1下降为2.80:1。此外,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张,今年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同比增加73万人;上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6.7%。

3.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按照城乡同口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2.73:1,比2013年下降0.08。由于居民收入城乡间、地区间差距均有缩小,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比2012年下降了0.012,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4.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比重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812元,比2013年增长25.3%,年均增长11.9%;人均工资性收入12459元,比2013年增长19.7%,年均增长9.4%;人均经营净收入3956元,比2013年增长15.2%,年均增长7.3%;人均财产净收入1740元,比2013年增长22.2%,年均增长10.6%。2015年人均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0.8和0.1个百分点。

5.来自服务业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地位逐步提高,居民来自服务业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比重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来自房地产、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均在15%左右;来自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文体娱乐等行业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均在10%左右;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在7%以上。

来自多数服务行业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冲抵了来自制造、批发零售、建筑、住宿餐饮、采矿等行业工资性收入增长较慢甚至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全国居民工资性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8.5%。

此外,家庭经营服务业净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第三产业家庭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9.4%。近三年来,全国居民人均第三产业家庭经营净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上半年增长13.1%,2015年上半年增长9.1%。

新形势下拓展消费仍要大力增加居民收入

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亟待释放的消费潜力,但如果居民收入不高或收分配结构不合理,巨大的消费空间就难以拓展,潜力也难以充分释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合理增长变得更加重要,释放消费潜力更应大力鼓起居民的钱包。

1.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近30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消费能力的强弱。如果居民收入上不去,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如果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得以长期持续发展,则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我们依靠投资支撑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产能闲置甚至过剩、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而事实证明,消费如果没有收入的支撑,则容易使消费增长成为无本之源,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居民购买力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事实,但区域、行业等之间收入分配不公,也大大抑制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相对低收入和高收入,中等收入群体才是最有动力和潜力扩大消费的。此外,我国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缺口还是较大的。目前有的国家政府财政收入约40%以上用于社会保障,我国远低于这个比例。

让消费这驾马车快跑起来,亟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推进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尤其要真正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把农民的消费能力提上来。

3.居民消费升级亟须增加收入

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居民通过向其他经济活动主体提供资金或资产所获得的回报。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的资产逐步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城市居民的收入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按照消费理论,居民收入的增加尤其是长期收入的稳定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有效扩大内需、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以信息消费、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为代表的新的消费增长点得以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住房与汽车两大消费引擎,力度仍显偏弱。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正在加速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发展型消费转化,信息消费、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的比重将大幅上升,消费的形式也在悄然升级换代,更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消费升级将给行业、企业带来重大机遇。如果措施得当,将从供给方面对扩大消费形成巨大拉动。要使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顺利加快升级,重要的途径是要大力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有能力消费。

4.多渠道增加收入有利于激活各阶层消费潜能

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会提高。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一方面高收入者投资倾向加大,消费倾向不足;另一方面中低收入者由于支付能力不足,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从各层次居民的消费结构看,低收入家庭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受收入来源的限制,消费远远得不到满足。因此,收入水平不高导致消费率偏低,而消费率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巨大消费潜能的充分释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形成了由少数人组成的畸高收入群体和由大多数城乡普通居民组成的中低收入群体。高收入者的消费能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消费已经处于超饱和阶段,而对于人数众多的大量中低收入者来说,他们虽然可以视为潜在的消费力量,但由于消费能力的不足,因此对拉动消费能够产生的作用也比较有限。因此,提高消费在GDP中的分量,需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将是重中之重。因此,如果政府需要在促进消费方面推出新政,还是应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当务之急。

从总体上分析,如果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不利于释放居民潜在购买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总体经济也有不良影响;收入差距更会影响消费的扩张,加剧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生活过得更加殷实,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

当前居民收入增长与分配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不少向好势头,但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少,压力不小。虽然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GDP增速基本同步,但持续较快增长仍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行业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59,与2014年的3.82相比,差距有所缩小。

二是不同岗位阶层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15倍;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3%。

三是农村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一方面,农民自我增收能力弱,农村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从中获利较少;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城市就业压力较大,对农民工限制较多,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其次,尽管全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但由于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政策性增收基本被农资涨价抵消,农民消费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加之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结构性产品过剩,销售难问题日益突出,使农民增产难以增收,尤其是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制约着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此外,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影响相关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速有所放缓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居民收入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仍会得到不断提高。

多措并举,大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关乎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让中低收入群体有更多收入有助于促进消费,有利于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也会带动社会公众公平感上升,有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1.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

一是要有更科学的顶层设计,以及更坚定的改革决心。要通过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二是要继续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为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提供经济基础。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而提升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份额。要重视公平,通过“提低、扩中、控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效率,为经济发展、创新创业、科技进步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要结合近期国家收入分配改革重点方向与领域,确定年度改革的时间表与主要内容,切实改善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结构,改善收入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情况;要不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资收入,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化社保网络的兜底能力。

四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使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者倾斜,规范大型企业高管薪酬标准;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重视基层公务员收入水平的合理增长,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

五是要努力协调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城乡之间经济的发展,扶持落后地区,通过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来进行调节,引导、扶持收入增长偏慢的地区、行业及人群。同时,要对收入增长过快的地区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其收入增长速度比本地区的经济增速稍低一些。

2.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水平

一是要积极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居民创业热情,拓宽群众财富增长渠道。在硬件上,要创造畅通的物流、信息、能源、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创业;在软件上,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更多人投入创业之中。积极创新金融管理体系,开发适宜普通群众的投资品种,为居民财富增长提供多元化途径。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要加强对城乡居民金融理财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培养居民理财意识。理财培训应优先在农民工、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和其他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群体中开展,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面向城乡居民的专业理财顾问,深入城市社区、农村开展金融投资知识宣传,引导居民科学理财。

3.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

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前提。要着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双创”,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能力。三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支持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造升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四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财政转移性收入。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单位:元

2013年2014年2015年
全国居民消费支出13220.414491.415712.4
食品烟酒 4126.74493.94814.0
衣着 1027.11099.31164.1
居住 2998.53200.53419.2
生活用品及服务806.5889.7951.4
医疗保健 912.11044.81164.5
交通通信 1627.11869.32086.9
文化教育娱乐1397.71535.91723.1
其他商品和服务324.7358.0389.2

数据来源:《2016中国统计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