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9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智能投顾现状解析

2016-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当前投顾市场处在一种极度稀缺又极度混乱的状态。一方面,中证协和中证登方面的数据显示,投资者和协会注册投顾的比例高达3138:1,投顾是极度稀缺;另一方面民间炒股咨询泛滥,甚至很多人打着智能投顾的幌子行非法荐股和无牌照代销之事。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数字化投顾的一种,具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为依据,利用大数据和量化模型(主要是组合投资理论),为客户提供基于指数型基金的资产配置方案和财富管理服务,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持仓追踪和动态调整”。

智能投顾VS传统投顾

面对智能投顾这种新兴产物,当前市场上有两种声音:

1.认为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一般无二,并非创新;

2.认为智能投顾会扰乱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秩序,所以应该严厉监管甚至禁止。

然而, 这两种声音都缺乏对智能投顾和金融行业的了解。智能投顾相对于传统的人的投顾,有两大颠覆性的优势:

1.智能投顾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标准化的服务输出,较大程度避免投顾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防范了道德风险。

2.智能投顾强调基于基金的组合分散配置和长期β收益,引导用户进行科学健康地投资。

从这两个角度看,智能投顾作为一种新技术服务,与传统的人的投顾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无论是从用户体验、投资者保护、市场秩序维护方面,智能投顾的交互机制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和创新。

创新监管VS传统监管

投顾业务主要受证监会[2010]27号《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约束(以下简称“规定”)。纵观规定,证监会的监管初衷恰恰就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这两点,智能投顾都能很好地兼顾。

我们再看国外,2016年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发布了一份数字化投顾的创新监管指引,阐明了其在三个方面的监管重心:1)算法;2)KYC尤其是风评;3)组合建立的方法论与潜在的利益冲突。FINRA在监管指引中定义了投资管理的价值链:KYC—资产配置—组合选择—交易—再平衡—税筹—组合分析。针对数字化投顾在价值链上的影响,FINRA执行副总裁Dan Sibears解释说:“FINRA 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监管新型的投顾工具的。使用数字化投顾是突出了其‘过程监管’的视角,来审查新技术在投资管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功能以及影响。”一方面,FINRA在政策制定上包容了金融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采用技术中性立场,对未来的投资管理服务发展提供了更宽的政策空间。

智能投顾乱象

智能投顾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在海外市场具有低成本、专业化等特点,发展十分迅速。然而有些声音认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还未成熟,并不适合发展智能投顾方面的创新。其实恰恰相反,从“规避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到“引导投资者理性进行科学分散地资产配置”两个角度,智能投顾作为一种专业化的投资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欠成熟的资本市场快速走向成熟。

当然,虽然智能投顾在投资者保护和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方面有完全不同于传统投顾的优势,但在智能投顾发展初期,仍然有着诸多的挑战:

1.“智能投顾”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指引

智能投顾正如历史上众多的其他创新一样,正经历着行业标准混乱的阶段。这意味着给了一些投机者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却行非法荐股和无牌照代销之事。一些智能投顾号称抓涨停、找轮动,不是私接基金就是推荐高风险非标资产。这既和智能投顾本身的价值理念相悖,又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这和P2P行业之初的乱象极其相似。在P2P发展之初,并非没有重视风控、认真经营、持续创新的公司。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P2P金融创新之名,却在行非法集资之实,一度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今年8月份出台的P2P行业监管意见其实是一种产权界定,厘清了行业的标准和规则,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快车道,形成真正有利于整个市场的金融创新。

2.我国智能投顾还难以降低交易成本且资产种类有限

欧美等国的智能投顾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其成本大幅低于同等水平的传统投顾服务。无论是交易成本、管理费用还是流动性管理,智能投顾的成本都非常低廉。比如美国较为知名的几大智能投顾服务商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其平台管理费用分别是0.225%和0.15-0.35%,Charles Schwab IP更是免费服务,算上ETF基金的管理费用,年化总成本一般也仅有0.5%左右。

然而我国当前市场上正常的智能投顾均是以公募基金为资产标的,通常其认购、赎回、托管成本和管理费用综合高达1%-2%,是国外智能投顾的2-4倍。国外的智能投顾均是以ETF等作为投资标的,交易实时方便,而我国公募基金申购通常是T+1,而赎回则长达T+3。一些QDII基金,认购或赎回更是长达T+7。

在投资品类上,国外的智能投顾所能投资的品类非常全面,既有各种类型的股票ETF,又有全球各个地区债券资产,甚至还有很多另类投资资产。真正达到立体化智能资管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可投资的产品类别还十分有限。尤其是ETF市场,整个市场上ETF+LOF也不过300余只,属于市场上的边缘性产品。可以说,如果智能投顾经过监管审批,可以直接接入ETF市场,那么我国ETF将迎来一次“改革开放式”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充投资范围,还可以降低市场波动,促进基金业在ETF产品上的大发展,未来我国也有可能出现如iShare或Direxion这种知名ETF品牌。

3.市场认知程度较弱,用户教育方兴未艾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仍然以散户为主,市场情绪波动巨大,很容易出现不理性的投资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上市公司的有恃无恐,因为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是依托长期价值,而是通过小道消息、讲故事。智能投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金融学中公认的科学投资方法,如组合投资、资产配置等概念,引导投资者理性配置自己的资产。

不过,由于智能投顾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监管意见也还未成型,市场鱼龙混杂,这让监管层非常难以识别“系统性风险”和“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更有“缓创新”的传闻,似又陷入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这种市场规则不清的现状导致智能投顾的探路者们难以在市场培育方面进行长期投资。

但金融创新和市场教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智能投顾这一本身就具有投资者教育特征的金融创新,只要明确了行业标准和监管意见,突出财务诊断、风险识别、资产配置和长期收益等概念,我国普通大众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者结构,必将向积极的方向快速发展。

京东金融财富管理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