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9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试验出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策

2016-0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自2014年6月18日封关运营两年以来,阿拉山口综保区进出口贸易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区内注册企业达到120家,累计监管进口货运量104.9万吨,贸易值32.6亿美元。分析原因,这与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不无关系。”狄永江说。

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评价称,应该看到,上海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打造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有效措施,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这是中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既定目标。

自贸区战略拥抱“大未来”

在一批经验得到复制与推广的同时,长期驻扎于上海自贸区的夏平建则看向未来。他是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总经理。

目前公司已首次走完了从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专利部署、专利池组建、许可运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闭环,这是中国“首例”及“特色”。

在他看来,中国由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向创新大国和贸易强国转型,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知识产权是未来企业开拓市场、获取高附加值的关键武器,在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技术专利的形成、转化等方面,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还有很大空间。

夏平建的判断与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中国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不谋而合。他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体制创新之路应当重视知识资本投资,而知识资本已不单单是科研及研发工程等,而是扩大到了计算机化信息、创新性资产以及经济能力,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化数据库、科学研发、创新性资产、设计、品牌权益、公司特定的人力资本以及组织结构等。

“上海自贸区要保持先发优势,建设开放度最高、便利化最优的自由贸易园区,需要进一步对标全球发展,抢占知识资本竞争高地。”专家认为。

可喜的是,上海自贸区敏锐感知到了这种变化。 一位知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透露,下一步上海自贸区改革中,将探索构建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将“以科创中心建设提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竞争力,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上市通道,发展跨境研发,推动股权投资企业开展境内外双向投资,鼓励商业银行为科技企业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而在保险领域,上海保险业深化改革创新的重点将发力于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告诉上证报记者:“未来我们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保险标准制定,提升定价权和话语权,这才是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体现。”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类似的“中国声音”便传到了世界各地。

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对上证报记者表示,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引领国际规则等方面开始起步。而上海自贸区等成功试验的经验,完全可以坚定我们推进进一步国际化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引领世界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一个过程,自贸区战略等实施将逐步确立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在G20杭州峰会前夕,中国宣布新建7个自贸区。中国的自贸区数量三年间从1个增加到11个,试验面积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400平方公里。

“这也是自贸区试验最大的收获,为中国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国际规则的建立,发挥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积累了经验,或者说,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霍建国说。

改革致远,砥砺前行。从上海自贸区到新一批7个自贸区,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从崭新的改革坐标点再度出发,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拥抱“大未来” 。

(采写记者:徐寿松 王宙洁 宋薇萍 王媛 黄蕾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