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0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居间人”反客为主 浦东科投收编*ST新梅

2016-1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孙放

谁能想到,原为*ST新梅小股东、为求公司恢复上市斡旋于两大股东之间的浦东科投,最终竟成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谁又曾想到,陷入股权纷争乃至濒临退市的*ST新梅最终会归属于这一拥有国资背景且带点“混改”色彩的东家。这一切,就发生在*ST新梅两大股东和解之际:据公司今日公告,兴盛集团、开南投资均将各自所持股份转让给浦东科投实际控制的企业新达浦宏,加上浦东科投方面原来的持股,其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22.05%,成为公司的新任实际控制人。继收编万业企业后,浦东科投又将通过此举在A股市场再布一子。不过,浦东科投此番入主是为*ST新梅恢复上市临时救火还是另有长远打算,目前尚未可知。

*ST新梅今日公告,10月10日,各方签署协议,公司股东兴盛集团、开南投资分别以14.5元每股和13.5元每股的单价,向上海新达浦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新达浦宏)转让各自持有的4994.294万股和3158.138万股股份,对应转让价款为7.24亿元、4.26亿元。同时,新达浦宏还以13.5元每股的价格,受让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浦东科投)及其子公司上海浦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浦科投资)分别持有的986万股和704.9万股,价款分别为1.33亿、9516万元。*ST新梅暂停上市前股价为7.67元,上述转让价格溢价率高者达89%,低者亦有76%,新达浦宏此次接盘的总计耗资将近13.8亿元。

通过上述转让,新达浦宏不仅获得了兴盛集团、开南投资各自持有的全部*ST新梅股份,亦“收集”了其母公司浦东科投方面的零散持股,合计持股比例达到了22.05%。其中,“开南系”方面转让的股权为开南投资本身直接持有的7.07%股份,尚不包括其一致行动人兰州鸿祥、上海腾京等合计逾9%的持股。但是,上述股份已足够浦东科投上位。

公告称,交易完成后,新达浦宏将成为*ST新梅第一大股东,浦东科投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浦东科投的股东为上海宏天元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宏天元)、上海上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上实资产)和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浦东投控),各持有浦东科投40%、35%和25%的股权。

尽管公告称上述股东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对浦东科投形成控制关系,但*ST新梅新东家的国资背景和“混改”元素着实亮眼。上实资产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浦东投控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国资委,宏天元的实际控制人为浦东科投管理层。

事实上,浦东科投此次入主颇有“救火”意味。此前,浦东科投持股比例并不高,其直接持股仅为2.21%,子公司浦科投资持股1.58%,二者合计3.79%,无奈*ST新梅两大股东陷入争斗已久,在公司已暂停上市情况下,身为除两大股东之外持股量最大的“小股东”,浦东科投关键时刻不得不出面调停。甚至有参与其中的一位小股东评价:“如果没有浦东科投居中调停,这件事(恢复上市)就是奢望。”

在*ST新梅9月29日的股东大会现场,浦东科投董事长朱旭东以*ST新梅恢复上市工作小组召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并且就工作小组的成立背景、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作出详细说明,其推动意义明显。但是,股权比例过低制约着浦东科投在工作组中的话语权,而通过此次收购两方股权成为大股东,实则有利于浦东科投在恢复上市过程中理顺股权结构,推动公司治理架构的优化。

另一方面,*ST新梅亦由一家长期陷入股权纷争、重组失利的退市边缘公司“因祸得福”成为浦东科投的子公司。浦东科投并非首次亮相资本市场,2015年11月,停牌中的万业企业宣布终止重组,但同期宣布了大股东三林万业将部分持股转让给浦东科投的消息。据当时的方案,万业企业原本就打算通过定增的方式引入浦东科投等重量级股东,同时收购境外集成电路企业股权,方案虽然终止,但2014年刚刚完成混改且具有国资背景的浦东科投的入主为万业企业未来的资本运作留下了较大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接盘*ST新梅股权的主体新达浦宏成立于今年9月2日,其认缴出资总额20.2亿元,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咨询、投资管理,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新达浦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一名合伙人为上海嘉虞汇黔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不过,浦东科投此番入主是为公司恢复上市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长远打算,目前尚未可知。*ST新梅公告称,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以及权益变动报告将于近期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