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调查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0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供给侧改革重庆样本

2016-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长江经济带”调研报道组
  重庆江北嘴一瞥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很久以前,在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朝天门码头,船工纤夫围着泥炉,将廉价的毛肚鸭肠之类倒入麻辣汤锅,且烫且吃。往往是入晚时分,火光映着辛劳的面庞和沉静的江水。

贮存于城市记忆里的这幕江边景象,就是如今名播四海的麻辣火锅的发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认为,作为山城的一张名片,重庆火锅的起源看似寻常粗放,却烙印着深厚的地方人文特征。“麻辣火锅是与重庆人性格匹配的集大成者。”

目前重庆约有2.63万家火锅店,直接从业人员50万人。虽然营业额过亿的火锅店已有数十家,但规模较小的仍是主流,它们遍布街头巷尾,招牌不彰,火辣的气息照样从门前黄桷树浓密的枝叶间热烈地散出。

“火辣是重庆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特质,无论古代尚武的精神还是今天实干的行事风格。”程武彦馆长关于重庆历史与人格生成的讲述,总能找到现实的呼应。

当各地还在供给侧改革中摸索时,重庆的改革经验已率先出炉。“重庆速度”、“重庆奇迹”则更为经济金融界津津乐道:GDP连续十多个季度以两位数增长领跑全国,高质量的工业利润增长和金融、服务贸易增长让人刮目相看,以渝新欧、中新项目为代表的开放布局正使重庆突破地理局限转身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

⊙本报“长江经济带”调研报道组

“山城”奇迹:快且有质量的增长

上半年,重庆GDP增速达10.6%,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从高处俯瞰,这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城市地势起伏极大,高楼大厦建于山坡之上。3000多万居民的家园坐落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的岸边,让其显得庞大而复杂。然而,重庆人谙熟生存发展之道,转方式、调结构的理念渗透于山城的每个细部:当你坐上某列轻轨,它将巧妙地带你穿过山体隧道、盘游在筑于山腰的民房,再越过横跨江面的大桥。

上证报记者在重庆调研时,感受到的也是一条改革的“快车道”。通过改革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从而快速发展经济新动能。

去年11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出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仅仅一个月之后,重庆就推出“1+4+X”改革工作体系,即1个总体改革方案《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加上去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去金融杠杆、去房地产库存4个专项方案,以及围绕重要举措制定的若干任务清单。今年7月份,首个专项方案——《重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专项方案》正式发布实施。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的改革令重庆经济有了一张极为漂亮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该市GDP增速以10.6%的高增长继续领跑全国,这已是重庆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43.27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6%。

过去3年,重庆工业利润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今年1至7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依然增长18.1%,比全国高出11.2个百分点。

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重庆市经济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都强调,比重庆速度更重要的是重庆结构和重庆效率,结构指的是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效率就是扎扎实实抓好改革落实。

多年以前,有着“汽摩之都”之称的重庆还是汽车摩托车“一业独大”,尤其是摩托车产业,“重庆造”摩托一度占据全国生产量60%以上。

惠普公司4000万台产能电脑生产基地落户重庆是一个转折。之后,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也被引入。随着广达、英业达等国际IT巨头纷纷落户,重庆已有了由品牌商、代工企业、零部件企业组成的“5+6+800”全球最大电脑产业集群,即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0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

发展至今,重庆已经构筑起“6+1”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格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为两大主动力。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重庆电子产业全行业产值从500亿元增加到5700亿元,增长了11倍,汽车产业则增长了4倍。2015年,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对重庆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5%。

目前,重庆已拥有全球最大电脑产业集群和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全国每9辆汽车中就有1辆重庆造。

其中,长安汽车以超过1500亿元的产值规模,成为重庆汽车工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在长安汽车的集聚效应下,目前重庆汽车产业已形成“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1指长安集团,10指北汽、二汽、上汽、福特、通用、现代等国际国内10个汽车品牌商,1000代表1000多个零部件厂商。

产业结构优化的另一个体现是,重庆不仅工业一头好,服务业也发展得很快。重庆市商委规划发展处副处长贺春鸣提供给上证报记者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商品销售总额为11060.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增幅达16.8%。

从灯火通明的解放碑商圈到人潮如织的洪崖洞的吊脚楼商业区,各商圈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印证着重庆的商业活力。

在这其中,金融服务业的活力也不可忽视。来自重庆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金融业占重庆GDP比重为9%,远远超过房地产行业(占GDP比重约为5%)对经济的贡献。与此同时,重庆金融业质量效益良好,银行以占全国1/49的资产实现了全国1/37的利润,资产利润率(ROA)达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或是金融质量和投资结构,重庆经济的主要分支都在散发着活力。

就像一块具有强大磁场的吸铁石,充满活力的山城重庆源源不断地吸收着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重庆籍人才回流。根据重庆汇博人才网人力资源专家观察,从2012年到2015年,重庆回流人才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从最初的5%上升到了去年的12%,2016年则有望达到15%。

这堪称一种奇迹。

在世界经济仍旧处于动荡时期的当下,重庆是其中一个鲜活的点,它是流动的,又是平稳的。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规划蓝图,“十三五”期间,重庆经济发展要实现新跨越,其中,经济保持年均增长9%左右;重庆要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

全产业链“筑巢”有效供给

重庆正通过打造三个集群来形成供给能力。

经济学家滕泰在其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一书中,极力把“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这些概念带给读者。

滕泰指出,改善供给结构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于加快资源从供给老化行业的退出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加快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去产能、去库存、老供给的转型,与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的形成,仿佛是向同一个方向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

在创造新供给、打造新动能这条路上,山城重庆也已率先布局。

重庆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围绕增加有效供给,重庆市政府已经做了两件事,分别是集群化发展支柱工业和大力推动战略新兴服务业。

该负责人表示,重庆正通过打造三个集群来形成供给能力。一是上中下游产业链的集群,从上游的原料零部件、研发到中游的集成制造,再到下游的物流运输、销售、金融、结算,也就是说,从产品诞生到销售回款,整个产业链形成了集群;二是同类企业集群共生的集群;三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其实,经过多年转方式、调结构,重庆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0年的8.7:55.2:36.1调整为2015年的7.3:45:47.7。其中,在工业领域,重庆已经形成汽车与电子信息“两轮驱动”、装备制造、化工、冶金、能源等“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重庆的集成电路、新能源、页岩气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

相比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的集群能量更为惊人。

位于解放碑旁边的重庆交易大厦,密集挂着重庆药品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的雏形)等牌子,这些要素市场堪称上述三个集群的高度浓缩。

当上证报记者踏入重庆药交所交易大厅时,看到的便是一种产业生态的集群:一块大大的电子屏上,药品像股票一样实时交易着,每笔交易的药品通用名、规格、药品类型、最高零售价、成交价、成交金额、买方和卖方会员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买方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通过药交所从卖方会员——广州白云山制药,购得规格为50mg/袋的头孢克肟颗粒400盒,共计花费10268元。该药品每盒最高零售价为30.10元,买卖双方实际成交价为25.67元。”

在药交所发展战略部部长秦朗的介绍下,一个极具活力的生态图景出现在我们面前:药交所平台上的药品器械平均降价28%,比周边地区价格低4%—9%。通过这种方式,药品医械企业的营销成本也大幅降低。

目前药交所平台挂牌交易品规已达7.1万个,涵盖非基药、基药、低值耗材、高值耗材、检验试剂和基础医用设备等六大类产品。交易所注册会员已达1.7万家,汇集国内外7000 多家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及近2000 家医疗机构。

秦朗透露,药交所已经开始推出一些金融、数据业务,不断延伸业务链。同时,药交所还希望与其他省市合作,输出系统和运维,丰富交易大数据库,目标是打造面向全国的开展医药综合交易的千亿级要素市场。

这为重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重庆药品交易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下,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又展开新一轮招商,呼吁医药行业高管、专家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结算总部建在重庆。

和药交所同处一幢楼的还有重庆土交所。土交所副总裁王晓芹告诉上证报记者:“农民通过地票可以在银行拿到十万元级的贷款。2015年完成了163.6亿元的农房抵押贷款、125.2亿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像这样的要素交易平台,重庆目前已经有十余家,形成资产、权益和商品合约三大交易板块,累积交易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的一些,已经探索出了盈利之路。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办公室主任何勇告诉上证报记者,该中心已经实现经营模式从行政收费转型为市场化服务收费,并且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实现盈利、分红。2015年实现净利润1430万元,比2012年改制前增长近13倍,年均增幅297%。

从人类历史上以贝壳作为等价物充当支付手段,到如今由要素市场聚拢资金资源,金融在经济活动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庆行走在盘活金融这条路上。金融业已经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其自身发展本身就提供了诸多有效供给。一方面,做好服务“加法”,通过着力构建全牌照机构体系,增加各类金融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做好资金“减法”,密切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去产能的计划安排及进展情况。

金融和服务贸易使世界真正打开。重庆启动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创新、大数据云计算、国际金融结算等五大服务贸易专项。2015年服务贸易额达到172亿美元,增长31.3%。

而打造铁水空枢纽、口岸和保税立体式的开放体系(即三个“三合一”),则是重庆增加服务供给行动的又一代表作。

位处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的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正在作出实践。

40多岁的西部现代物流园副总经理谷永红是一位亲历者。当上证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站在一座“零”字形地标前,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起点。地标建筑的周围,有一排来自不同国家企业或是教育机构的旗杆,代表着物流园的入驻者。

谷永红介绍说,之所以选址这里,是因为有两大铁路资源的汇聚。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正朝着现代城中城的规模迈进。

从远处山坡俯瞰整个园区,周围的杉树郁郁葱葱。物流园功能板块图、西部新城规划图以及重庆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依托内陆一类铁路口岸,以及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物流园正在发展简单及增值加工、转口贸易、一般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产业。口岸经济发展全面推进。

以往,进口汽车都是通过海运先到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再转运重庆等内陆城市,耗时往往超过两个月。为了早提车,一些人甚至会坐飞机到天津,提车之后再开回重庆。

在重庆整车口岸,我们看到600多台某知名外资品牌的全球首发轿车整齐地停放在园区。据悉,2015年以来,重庆铁路口岸已通过“渝新欧”班列进口1000多台汽车。保税港区售卖的平行进口车比4S店售价便宜10%到15%。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地处重庆主城西郊的西部新城,这里还有被称为中国“西部硅谷”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惠普、IBM、微软、中科院软件所、中微半导体等机构已入驻园区。

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加速抢跑

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成为重庆供给侧改革主战场。

如何将有效供给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量?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告诉上证报记者,2016年重庆坚持把培育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大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发展。目前重庆已建立了总产出2万亿元的项目储备库,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1万亿元。

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在重庆市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和当地企业家眼中,这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才是重庆供给侧改革主战场。

从2014年提出至今,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已呈现加速抢跑格局:2014年实现产值600亿元,去年达到1664亿元,今年的目标是2800亿元。

今年上半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实现产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36.6%,对重庆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37%。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贡献最大,上半年实现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17.7%。其次是环保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218亿元,增长16.3%。

按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看,物联网产业和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分别实现产值180亿元和170亿元。与此同时,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也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57%,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产业以及页岩气产业上半年增长也超过110%。

其实,短短几年间,重庆已集聚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包括SK海力士12英寸芯片项目,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项目等。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K海力士项目实现产值28.3亿元;京东方液晶面板项目产能全面释放,上半年实现产值42亿元。巴斯夫MDI竣工运行,上半年实现产值5.5亿元,预计全年产量20万吨。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至深的是,重庆的企业家特别是上市公司,对增加有效供给的改革政策最为敏感。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勇意识到,机会或许来了。作为经历过传统产业和传统体制运作的企业领导者,他对供给侧改革的领悟更加深切。

从高勇的办公室往外看,隆鑫与宝马合作建造的工厂就在不远处。这是一个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工厂。而一路走来,高勇和隆鑫的探索之路充满挑战与惊喜。

隆鑫自1993年起步生产摩托车发动机,2012年成功登陆A股,如今已经成为主营业务涵盖摩托车+微型电动车、无人机+农业信息化、发动机、发电机组等业务领域的大型综合制造型企业,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占比达到48.8%。

“要做到供给‘有效’这两个字真不容易。只有觉得危机感很重的时候,才有资格谈供给侧。”高勇对上证报记者说,有段时间,他将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年报找来通读,收获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它们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处于绝对的领先。”

如今,公司围绕“紧相关领域”推进战略转型,主攻无人机+农业信息化、微型电动车、智能电源三大战略新兴业务。“植保无人机市场很大,我们要致力于成为无人机农业植保领域大田作业领航者。”

喜欢用比喻向员工阐明思路的高勇说:“在供给侧,我们就是要将1米宽的市场做到100米深。”

醉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还有长安汽车。2016年4月12日上午,两台由长安睿骋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驶出重庆,穿秦岭,过中原,历时5天到达北京,行程2000公里。长安汽车由此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据了解,长安计划在2018年推出自动驾驶选装计划,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商用化。

在这家公司的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了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的模型。长安汽车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无人驾驶会对传统汽车领域造成一定冲击,正因为这样的冲击才会带动整个汽车产业整体向前,加快智能化的发展步伐。

由于长安汽车产生的带动效应,目前重庆汽车产业已形成长安、北汽、上汽等7家车企370万台整车、100万台变速箱、450万台发动机、4700亿元产值的布局。

类似于长安汽车和隆鑫,作为供给侧改革最具活力的细胞,重庆的企业家们仍在不断做出尝试。(下转3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