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 基金·视点  查看版面PDF

FOF成存量博弈下的“新变量”

2016-10-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俊岭

面对火爆楼市下的尴尬股市,公募基金及第三方机构正尝试以一种新概念——FOF基金,来重新唤醒投资人的资产配置需求和长期投资的信心。

9月底的一个周五下午,位于北京市金融街丁章胡同3号的金融客咖啡,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十多家公募基金的相关负责人,参与金融界组织的一场主题为“对话Fintech”的头脑风暴。

“去年下半年至今,二级市场低迷,市场去散户化现象明显,加上资产荒困扰,不少基金公司都在尝试推出FOF产品,通过大类资产组合配置,分散市场风险,从专户市场反馈看,颇受高净值人群追捧。”一位来自基金电商人士称。

不过,金融界智能金融业务总经理何剑波认为,“智能投顾”绝非一劳永逸,它也在根据全球经济与投资的趋势进行算法变化,进而帮助客户优化投资决策。

在资产组合上,何剑波称,目前选择了四大资产、九类配置,权益类投资又分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开发出的智能投顾组合被划分为多个层级,对应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的客户。

在证监会下发FOF征求意见稿后,华夏基金也成立了跨部门的资产配置小组,就FOF基金进行了充分的专业研究储备,在战略/战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模型等层面均有丰厚的积淀,目前已经准备了多只产品。

“去年以来,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市场去散户化趋势明显。”资配易创始人张家林称,很多智能投顾领域的创业者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弥补中小投资者的投顾空白,让资产配置更简单、更高效。

在张家林看来,相比人类的大脑,证券投资人工智能系统(SIAI)基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深度机器学习算法,每天从大约10的33次方的投资组合空间中,选择满足用户收益风险要求的投资组合。

对于智能投顾的应用,坊间最大的争议在于监管制度。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新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政策相对比较滞后,呼吁监管机构也应顺应市场潮流,在技术手段、程序、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不过,FOF基金能否成为公募基金挽回市场信心的救命稻草?业内仍有不少争议,乐观者认为,FOF将带来数千亿的增量资金的配置需求;谨慎者认为,该产品的诞生归根结底是A股持续赚钱效应的不足,难以短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