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 数据·图表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0月25日

查看其他日期

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八大症状

2016-10-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2版)

金融投资决定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影响企业利润。近年来企业利润增长也变成了价格现象了。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有了8.4%的增长;然而,这种利润增长着实让人难以高兴。企业利润增长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完全不同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只增长了3.6%左右。企业利润上涨完全是房地产价格和钢铁煤炭价格上涨的结果。可以预见,如果这些缺乏供求关系支撑、主要靠投机炒作维持的资产价格出现了回落,企业利润还将出现回落。

经济过度金融化会导致社会资金对金融和金融属性资产的过度投资,导致资金流动失去了基本规律,货币供应量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和不可测

尽管政府每年都公布M2增长率的调控目标,将M2增长率作为央行向社会投放货币和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重要指标。然而,这两年M2增长指标已经越来越失灵了,变得上蹿下跳,难以预测和把握了。

2015年M2的变化基本上受资金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炒作的影响。股市火爆,各种交易结算资金和保证金就大幅度增长,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就大幅度上升;反之,就快速下降。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决定着M2的上蹿下跳。今年以来,M2的变化主要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和交易左右,截至8月份,居民买房贷款就增加了近3万亿元,信贷一度呈现出“信贷只剩房贷”的特征。由于居民买房贷款又将变成企业存款,导致在存款方,企业存款增长最快。可以说,近几个月银行存贷结构完全受房地产销售的影响。

经济过度金融化,导致M2变得不可控、不可测,M2也很难反映实体经济资金的短缺程度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M2增长率作为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指标,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拿一个失灵的M2指标来反映社会资金面,只能导致人为的紧张局面,也让央行货币政策的抉择处于两难境地。

上述八大经济怪象,充分证明了我国经济已经过度金融化了。只要经济过度金融化的病根得不到根治,这些怪象就还会延续,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经济过度金融化是一种综合病症,形成的根源异常复杂。我国长期以来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模式肯定是重要病根,几乎所有高储蓄国家最终都难逃资产泡沫的风险。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品市场改革严重滞后,造成了市场分割,小部分严重金融化,大部分金融化程度又严重不足。一些部门人为设置了各种制度障碍,阻碍了生产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导致了局部封闭的市场环境,为金融投机、价格炒作创造了条件。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中介机构没有按照实体经济的需要去开展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创新,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盲目引进不符合中国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工具,造成了金融投机过度。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发展金融业,哪怕是再小的城市也要建个金融中心,也要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也要在最好的城市商圈树立起一栋栋金融业的办公大楼。似乎只有金融业才有资格使用最好的办公楼和位置最佳的门面。引不来大金融机构,哪怕引来了一大堆跟金融沾点边的所谓投资公司和财富管理公司,也算是当地发展金融业的一大亮点。一些地方政府不切实际地给各类所谓的投资公司和财富管理公司以政策优惠,甚至帮助这些机构偷税漏税,造成了这些机构的注册地和实际办公地出现了普遍分离,增加了监管上的难度。

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全社会充斥着过度投机氛围,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了正确的社会财富观。能源和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价格的过度波动,造成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环境的极度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积极性。金融领域内资金泛滥,实体领域内资金短缺,投资低迷。经济过度金融化,让社会经济运行蕴藏着越来越大的债务风险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两者叠加增加了发生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经济过度金融化,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执行,使得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越来越难以把握。这在今年政府推行的去煤炭钢铁行业产能、去房地产库存,以及去企业杠杆的政策实践中已经充分反映了出来。

因此,高度重视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尽早推出综合性改革措施,从根源上控制住潜在金融风险,已经十分迫切。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