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约束规模扩张信号闪现
根据相关报告,截至今年6月末,40.42%的理财资金投向了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占17.74%,非标占16.54%
⊙记者 高翔 ○编辑 陈羽
一则“央行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消息昨日晚间广为传播,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尽管央行有关部门对于记者的求证未予明确答复,但多家银行的资产负债部门人士向记者确认,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接到口头通知,根据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调控要求,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此前,MPA能够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在表内腾挪资产、规避调控的现象。而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后,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的现象也将受到约束,其抑制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的信号闪现。
所谓广义信贷,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计指标,而是MPA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相对传统贷款而言的更大范围的信贷。自2016年开始,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加强自我约束。其核心要义,是通过资本约束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扩张。
央行行长助理、前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此前在《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一文中指出,存款类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界定范围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资金运用类别。
一家国有大行的支行行长对记者表示:“如果银行对一些限制性行业的贷款超出了限额,就会转到表外理财,但事实上同样都是银行体系的信用投放,同样会有货币派生,只是表外理财部分此前难以监测,说得严重一些就是‘黑箱化’。”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此次通知并非理财回表,也不需要占用风险资本和计提拨备,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将扩大广义信贷规模本身,同时影响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中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项,从而影响银行的MPA评分结果,进而对理财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形成约束。
在MPA的设计中,诸如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委托贷款等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的衡量。而事实上,张晓慧在前述文章中已经就MPA规范表外业务埋下了伏笔。
她指出,部分金融机构为规避MPA要求,的确存在将原先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的可能性。近年来,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领域。随着监管体制、统计和信息收集等条件的完善,未来MPA对表外业务的规范还会进一步加强。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以下简称《理财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非标和权益类的约占三分之二。保本的理财产品余额为6.1万亿元,已计入银行表内。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20.18万亿元,假设这部分的资产配置结构与整体一致,则约有13.5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需要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后,广义信贷指标将扩大化,其测算结果将作为金融机构三季度评估的重要参考。一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的考核压力无疑是加大了,至少短期内表外理财规模扩张的速度会受到制约。此外,由于表外理财投向非标的部分中,限制性行业为数不少,预计银行体系信用投放的行业分布也会有所调整。”
根据《理财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40.42%的理财资金投向了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占17.74%,非标占16.54%。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MPA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M2增速±22%),其实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资产增速没有那么快,但部分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较为迅猛,加强约束后,通过同业业务或表外理财“弯道超车”的难度大增。该研究组同时强调,这只是一次“测算”,对银行业的实质影响是有限的,但体现出监管部门防范风险、压制银行过快加杠杆的意图,对今后银行理财的监管也将趋严,理财规模的增速将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