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0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无法回避的“等待”

2016-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潘伟君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策略,不管钱多钱少,有一个过程总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两个字:等待。如果我们崇尚长线,其间的等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我们做短线,最迟也要过夜。也许可以更短,比如期指等类似T+0的交易,但也是需要等待的,即使只有几分钟,也是一种等待。这就是说,只要是投资行为就必然需要等待,差别只是等待时间的长和短。

然而,投资行为中的等待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等待。如果只是被动等待,那就是说我们对于投资的前景没弄懂,缺少对市场的研判,就像脚踩西瓜皮,等待蜕变为一种“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摸彩游戏。其实,等待的前提是对于市场的充分研判和预期,等待只是一个验证自己对于市场预判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的最后写出了投资的状态,那就是:“等待和希望”。

在上周的交易结束之后,我们仍然没有等到上证指数站上3106点,只是勉强收在3100点上面,但日线趋势已经由盛转衰,而且还要持续几天。然而,多头的希望还在。本周周线趋势转换的看点是2986点,这意味着只要本周上证指数不出现百点以上的大跌,其周线趋势就有望转换,这也意味着持续了11周的调整趋势有望结束。从更长的时段来看,月线的回升趋势将在年底和明年初进入转折阶段,因此,即使本周出现周线趋势的转换也无法过于乐观,只能说11月可保无大幅下跌之虑。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本周下跌百点的可能性,毕竟接近年末,结账情结是每年无法绕过的坎。好在截至现在上证指数的年K线依然是一根跌幅超过一成的阴线,因此资金退出的压力相对会小一些,只是已经进入周线调整的沪深B股指数仍然让人担心。还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也要引起注意。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IPO已经消耗了4000亿元(根据开板价而非发行价计算),增发更是消耗了16000亿元,这2万亿元资金的消耗对于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增发所吸纳的资金大多还有一年的锁定期,明年就会逐步出来吞噬二级市场的资金。原来我们可能主要关注IPO,但实际上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再融资已经成为市场真正的资金杀手。

周K线的三连阳同样让人不得不谨慎。目前的资金面并不能长效支撑市场的强势,因此连续拉出第四根周阳线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周涨幅看,近三周每周的环比涨幅都萎缩一半,到上周只上涨0.42%且含有较长的上影线,颇有走到尽头的意味。同时,我们关注到上周的周单位量出现了激增,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一个较大顶部的产生,但至少在未来一到两周内上证指数的走势不会非常强劲。悲观预期的话,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但只要不是大跌超过百点,那么其后转换为回升的周线趋势将力保上证指数至少在11月不会继续下跌。

上证指数在本周将如何演变,这是未知的,我们所做的只有等待。但我们已经对市场的演变有了充分的预期,只要不出现百点以上的跌幅就会给波段交易者带来一次进场的机会。其实,今年的波段交易机会已经出现过三次,如果还有第四次就是额外的机会,所以风险也会增加。

结合我们对于市场趋势的分析,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策略上面,本周对于波段交易者来说依然是“观望”,等待明确的趋势转换信号的出现,即使在本周之后出现波段回升机会也需要考虑是否值得参与。如果觉得自己今年的收益尚可,对比上证指数目前的年跌幅12%,那么不参与也罢,最多也只是适量,比如用一半或更少的资金参与。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本周也需要谨慎,毕竟日线趋势处于调整中,而且短线参与更多的是中小盘股,恰恰近期中小创要弱于上证指数。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热点把握能力,还是多看少动,适当的等待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也未必是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