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新闻·财富管理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1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资产荒”下的散户躁动

2016-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一位期货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大量资金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涌入商品期货市场,以焦炭、螺纹钢、橡胶等品种为主的商品期货走势耀眼。据记者统计,焦炭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77%,焦煤、铁矿石、螺纹钢等其他黑色品种也都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走势。

业内人士认为,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力度的超预期共同推动了今年商品期货的上涨,而“资产荒”困局则放大了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和高度。同时,也存在相当规模的资金借势兴风作浪,趁机炒作渔利。

“由于游资的资金量大,而且不像正规机构那样容易被查到持仓情况,在大举进入期货市场后,一些游资对部分长期从事期货投资的老牌机构进行了剿杀。”私募机构恒泰融安董事长赵江涛坦言:“一些期货品种甚至出现今天涨停、明天跌停的极端场面,在游资的逼仓面前,老牌机构尽管研究能力出色,却也非常无奈。”

然而,汹涌潮水之下,弄潮儿固然如鱼得水,草率进场吃足教训的也不在少数。新湖期货机构业务总经理袁家鹏向记者描述: “在上半年黑色系商品暴涨时,许多投资者看到商品期货行情火爆,纷纷开立期货账户。但由于期货交易与A股交易在风险和手法上的巨大不同,往往几个月后,这些账户就停止了交易。其中不少很可能是亏光本金黯然离场。”

除期货市场之外,在深港通开通预期的催化下,部分资金也进入了港股这一相对陌生的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累计有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资金借道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场。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从今年5月、6月开始放大。4月的净流入量仅为20亿港元,5月、6月分别激增至268亿港元、440亿港元,到9月更是达到590亿港元的小高潮。

内地资金的涌入导致港股成交额稳步提升,港交所的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逐月上升,9月份的日均成交额较5月份放大23.6%。与此同步,恒生指数6月至9月连续4个月月线收阳,最高行至24364点,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

大量新增资金进场也给香港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一些具有内地市场特色的现象隐现。今年7月,港股通标的德普科技遭美资做空机构格劳克斯质疑业绩造假,股价暴跌九成。而后,该股吸引大量内地资金抄底,连续数日登上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排行榜,并在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115%。

过度金融化风险应引起重视

个人投资者被资本大潮所裹挟,在各种大类资产间左顾右盼,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量社会资金未能被实体经济有效吸纳,过度金融化的现象值得重视。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资金“扎堆”投资的现象背后,反映出“资产荒”困局日益突出。传统投资渠道的衰落造成大量溢出资金,导致部分金融资产和资源被过度投资,形成局部泡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流动性的背后是人性,当人们对某类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提升时,资金就会涌向这类资产。在中国,大部分资产的价格或多或少都存在被高估的现象,这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有投资者投机偏好强的原因。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金融化导致的市场波动已经对正在推进中的改革造成了干扰。

“是什么导致今年的煤炭和钢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上涨呢?如果真是下游需求又复苏了,市场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又大幅度增加了,那当然是好事情,证明这两个行业根本不需要去产能。”杨成长指出,“然而,事实是这两个大宗产品的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期货市场炒作的结果。实体经济领域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被期货市场放大成十倍的效应,成为期货市场投机炒作的理由,而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又必然影响到实体领域对该类产品未来需求和价格的预期。”

杨成长认为,对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要高度重视,并尽早推出综合性改革措施,从根源上控制住潜在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