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2月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互联互通2.0前夜:
海内外投资风格悄然嬗变

2016-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时娜 张忆 ○编辑 浦泓毅

深港通将于下周一正式启动,届时上海、深圳、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将全部打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将进入2.0时代。沪深港三大交易所共同打造的一个总市值70万亿人民币的庞大市场,为内地和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那么,海外投资者如何看待深港通带来的内地资产配置新机会?沪港通以来两年的“出海冲浪”,又对内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产生了什么影响?上海证券报近日赴深港两地专题调研,邀请境内外机构人士为投资者在互联互通2.0时代的资产配置支招。

外资对中国新经济股兴趣浓厚

中国新兴企业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使得国际投资者对沪深股票非常关注。

调研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新经济板块的配置需求很明确,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南方东英等海外基金公司已经在筹备发行挂钩包括众多A股创新型公司在内的中国新经济股票ETF。此外,由于开通初期只有专业投资者才能参与深交所创业板股票,近期有香港散户投资者借道RQFII创业板ETF布局深港通。

港交所数据显示,南方创业板ETF 11月累计接获750万个基金单位的申购,净流入资金约6000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深港通推出前夕,外资机构就加大了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并且调研重点呈现出从大蓝筹转向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的迹象。数据显示,10月份31家被外资调研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据了21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经过两年的投资,外资对A股越来越了解,认识的股票越来越多,未来购买的股票范围会越来越大,从大盘股向更多类型的股票扩散。”瑞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陈李认为。

这在港交所近期披露的统计数据中也得到验证。在沪港通推出初期,市值庞大的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在国际投资者北向交易占比中超过九成,但到今年1至8月份,中型股的交易占比从2014 年的个位数逐渐增至超过两成。虽然国际投资者对沪股通股票的兴趣始终以内地大型蓝筹股为主,但他们对内地中小型股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强。

“国际投资者刚进入A股时主要强调配置性需求,集中买主要指数的成份股等较大市值的股票,但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对这个市场越来越了解,就会将关注的范围扩大,关注一些别的投资机会。这从QFII的投资轨迹就能看出来,QFII刚刚进入A股时集中买卖的股票只有100来个,现在QFII重仓股已经接近1000个。”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指出。

而近年来,内地监管层及A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交流,也为国际投资者深入了解A股上市公司创造了条件。今年10月份,深交所、港交所和中国结算远赴欧洲及北美,推介深港通及深圳市场。从国际路演的反馈情况来看,国际投资者对于具有鲜明高科技、高成长特色的A股上市公司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贝莱德、南方东英等QFII、RQFII机构均明确表示,深港通一开通就会参与交易,并有调仓需求,即需要把原本占用QFII、RQFII投资额度的深市股票,替换成通过深港通渠道持有,从而把QFII、RQFII额度腾出来开发其他产品。

南下资金流向发生改变

那么,内地资金南下,又该投资哪些类型的港股呢?瑞银、瑞信等外资行指出,内地资金进行全球配置,已经走过抓时点性机会、炒估值差异的初级阶段,正在往配置性需求转移。

事实上,伴随着内地与香港互动加深,尤其是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于今年二季度加入港股通投资队伍,一个由机构主导的市场结构已在沪港通交易通道率先形成。

下转2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