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金融科技
如何践行普惠金融
京东金融:
金融科技
如何践行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已成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词,各家公司也借政策东风,大张旗鼓打出“普惠金融”的大旗。当市场一窝蜂涌入这一领域时,又有多少人能窥见蓝海中的漩涡?践行普惠金融是否会在这蜂拥而上的大潮中变了味儿?
普惠金融需要数据基础
窥见个中利弊必先回归本质,普惠金融是一种人人可参与、人人可用的金融方式,其实质是有效降低连接、信息和计算的成本,继而降低金融门槛。无论在G20峰会还是上月举办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未来普惠金融要做的工作就是直接连接产业端和小微企业客户,实现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
回到现实,统计显示有90%的小微企业更多依靠小贷和民间借贷融资,5.1亿人只有简单的身份信息,并没有其他金融信用数据。据波士顿咨询公布的数据统计,央行共收录了8.6亿自然人、1811万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其中有信贷数据的只有3.5亿人,这意味在我国还存在“零征信”、“弱征信”人群,他们游离在央行的征信体系之外,当中包含了大多数农民、蓝领和学生人群。这一数据显示,普惠金融其实面临着现实窘境——如果没有数据,谈论普惠金融将显得无据可依。
毫无疑问,这些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要有足够的数据基础以及技术条件,如此才能服务于后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等环节。而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瓷器活”,没有大数据的“金刚钻”,这个工作真的没法“揽”。 在此背景下,对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便到了真正的用武之际。也就意味着,金融科技到了该上场的时刻。
遵从金融本质
金融科技若要回归其本质,应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遵从金融本质,为金融服务,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而践行普惠金融,则可通过洞察金融科技的具体应用来解读其对普惠金融的真正价值。
第一,以数据与技术作为驱动,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中,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应是数据与技术。这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数据维度,金融科技的数据规模要够大,维度要够广,且要合法;另一个是技术维度,在数据基础上,叠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
例如,即将从京东集团独立分拆的京东金融,就具有这样的特性。首先其具备不同维度的数据源获取能力。如京东集团上亿活跃用户和拥有数以千亿计的交易量,包括用户数据、物流、仓储数据等等。此外,通过投资ZestFinance、聚合数据、数库等多个数据公司,京东金融的数据基础和应用能力已跻身于行业顶尖位置。
第二,金融科技不能脱离金融本质去发展。对于金融业务来说,风险管理、风险定价是不变的核心。而建立强大的风险管理体系,绝不仅仅是做数据的搬运工,而是要将技术应用落地,这也是解决普惠金融存在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主体数量多、信息透明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关键。
例如解决信贷盲点问题,京东金融通过新型大数据风控以及流程优化等方法,转变成无需人工审核的线上自动化放贷,实现对客户的三分钟放贷,这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做到的。同时,为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以及更深入场景的需求,京东金融通过数据构建风控与信用体系,实现白条在京东商城、旅游、租房、教育、装修等多个行业的应用,并将这种科技能力实现对外部的输出。
金融科技落地普惠金融方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类型的金融科技公司,都要回归金融本质,然后依靠数据与技术去实现“普惠”。(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