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新闻·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2月14日

查看其他日期

探底行情恐未完全结束

2016-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宏源证券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继周一证券市场出现“股债双杀”之后,周二行情有所缓和,当天股市低开后出现反弹,最后三大指数都是以红盘报收;债市走势相对弱一些,但相比上一个交易日,跌幅也明显收窄。不过,综合分析显示,现在恐怕还很难断言两个市场都已经完成了探底,后市多半还将展开震荡整理行情。

导致周一股票与债券两个市场双双暴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无疑是投资者对于利率走势判断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说在一年前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会降一次利息、两次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到了现在,估计没有人还会预期年内还会降息降准。随着CPI和PPI双双走高,负利率状况已经相当严重,因此也就有人提出接下去是否应该加息的问题。而美联储加息在即,又再度强化了人们对于境内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特别是适度收紧的预期。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债期货率先大跌,并且波及股票。就股市而言,本来因为对险资举牌监管趋紧等原因,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此时一家保险公司宣布因为“受关注过程度高”而不再买入某上市公司股票,相反将择机卖出,这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很大,被市场解读为险资将“撤资”。于是,一度炙手可热的险资举牌概念股纷纷回落,再加上中小创一些品种持续调整,导致了近年来少见的“股债双杀”局面的出现。

现在的问题是,在周一下跌以后,市场基本面是否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呢?显然不是。就利率环境来说,现在还是较为严峻的,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资金面有收紧的趋势。再考虑人民币与美元在长期利率上的息差仍然偏小,如果要稳住人民币汇率的话,很可能需要长端利率有所上行。而证券市场显然对此还缺乏准备。此外,进入9月份以来,险资入市节奏加快,对改变当时股市那种成交萎缩、振幅收敛的局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险资再要大规模高调入市,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了。而此间市场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可以取代险资“鲶鱼”作用的资金力量。因此,险资入市退潮所带来的冲击,很难说已经完全消散。根据以上这些因素,很难作出市场已经完成探底、即将重回上升通道的判断。

对于周二的上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基本还是认定为超跌反弹,周二深市涨幅大于沪市的表现,也反映了这一点。当天沪深两市合计的成交金额仅4580亿元,明显低于近期的均量水平。从领涨板块来看,普遍都是影响力有限、缺乏冲击力的品种。在成交量缩减,带头反弹的股票号召力又不强,加上债券市场还没有完全止跌,预期股市后市会走好,显然缺乏依据。尽管后市大盘也不太可能深跌,但花时间整理调整则是必不可少的,期间也不排除有再次探低的可能。我们认为,周一的“股债双杀”,本质上不是一次“错杀”,而有其内在原因。在这些原因没有得到完全化解,或者其效应没有得到充分消化之前,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只能谨慎。

不少投资者在前期股市上涨行情中只是赚了指数却没赚钱,而在周一大跌中又损失不小,此时的操作就更需要谨慎了。我们认为,投资者应该降低预期,客观看待当前市场特征,控制好仓位,不轻易抢反弹,待市场真正发出企稳信号后再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