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研究·宏观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2月20日

查看其他日期

经济增长稳中趋缓 物价上涨压力较轻

2016-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2016年1-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2010-2016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预计2017年CPI上涨2.0%、PPI上涨2.5%

中国经济年终观察与展望·物价篇

编者按:

岁末年初,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走向怎么看、有什么预测数值和应对方案,这是经济金融界人士关心的话题,也是分析师们的必答题。本报携手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推出《中国经济年终观察与展望》专栏,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上的关键问题细加研判,供读者参考。

201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呈“前高中低后升”的运行特征,消费领域价格涨幅总体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由负转正,生产领域通缩压力逐步缓和,预计2016年CPI上涨2.0%、PPI下降1.4%。

展望2017年,宽松的金融环境、人力成本趋势性上升、翘尾因素升高、猪肉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将支撑价格上涨;总需求稳中趋缓、农业领域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稳中有降、通胀预期偏弱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综合考虑诸因素影响,预计2017年CPI上涨2.0%、PPI上涨2.5%。

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多措并举扩大去产能范围、稳步推进能源资源和服务等领域价格改革、因城施策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预期,以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前荣

当前物价形势及波动特征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低于年度调控目标

2016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走势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居民消费价格(CPI)在小幅波动中温和上涨,1-11月CPI同比上涨2.0%,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预定的物价调控目标3.0%低 1.0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各上涨2.0%和1.9%,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表现为城市CPI涨幅略高于农村的特征。

从结构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9%,约拉动CPI上涨1.1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8.9%。由食品拉动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旧明显。而翘尾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7%和1.3%。分季看,一至三季度CPI分别上涨2.1%、2.1%和1.7%。分月看,1-11月,CPI同比涨幅在1.3%-2.3%的区间范围内上下波动,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环比在-0.5%-1.6%的区间内波动,波动区间相对较大,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

从国际上看,我国物价涨幅高于发达经济体,大幅低于金砖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1-10月,美国、日本和欧盟CPI分别上涨1.1%、-0.3%和0.1%,分别比我国低0.9、2.3和1.9个百分点;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面临通胀压力,CPI分别上涨5.5%、7.4%、6.5%和9.8%,明显高于我国。

一至三季度,我国GDP平减指数各上涨0.4%、0.6%和1.1%,前三季度上涨0.7%。根据当前物价走势,初步预测2016年四季度和全年CPI分别上涨2.2%和2.0%。

2.肉菜价格涨幅扩大,核心消费价格涨势平稳

2016年物价涨幅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猪肉价格月度同比最高涨幅曾达到33.6%,鲜菜价格月度同比最高涨幅为35.8%。1-11月,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各上涨18.0%和12.6%,分别比上年同期高9.0个和5.6个百分点,分别拉动CPI上涨0.49个和0.31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0.0%。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5%,食品烟酒、医疗保健价格涨幅相对较高,分别上涨3.9%和3.8%,其余五类价格涨幅相对平稳,构成CPI的八类商品服务价格表现为“一降二高五稳”的特征。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走势相对平稳,月度最高同比涨幅为1.8%,最低为1.3%,1-11月平均上涨1.6%,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3.生产者价格由负转正,通缩压力逐步缓解

2016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持续收窄,9月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结束了自2012年初以来同比持续54个月下降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生产领域通货紧缩压力趋于缓和。1-11月,PPI下降2.0%,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6%,约影响PPI下降2.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约影响PPI下降0.02%。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2.9%和0.9%,新涨价因素转正对企业生产预期和利润有积极意义。

分区域看,陕西、山西、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原材料和资源能源富集省区的PPI降幅相对较大。分季看,一至三季度PPI各季下降4.8%、2.9%和0.8%,降幅收窄态势明显,四季度有望实现由负转正。分月看,1-8月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上涨0.1%.10月和11月分别上涨1.2%和3.3%;从环比看,3月份以来,除6月下降0.2%以外,其余月份环比均上涨,11月份环比上涨1.5%,创有月度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和环比上涨,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流动性宽裕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升;二是今年我国重点推行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使得工业生产领域供需格局有所改善,推升了价格上涨预期;三是前期部分工业品价格过低,目前具有恢复性上涨的特征。随着后期供需改善,PPI能否持续上涨依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初步预测2016年PPI下降1.4%左右。

4.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城市间分化态势加剧

2016年以来,受降低首付比例、二套房贷款认贷不认房、降低交易环节税收等诸多去库存政策和2015年以来5次降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房价收入比畸高,资产泡沫进一步累积。城市间房价涨幅差异较大,分化态势愈发明显。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天津、南京、合肥、杭州、福州、厦门等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在20%以上,11月份合肥和厦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均上涨47.0%,创全国最高。另外,环绕北京、上海和深圳、广州的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也相对较高,如无锡房价涨幅达到28.1%,惠州为20.3%。据测算,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7625元,同比上涨11.7%,比1-8月上涨0.1%。

5.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进口价格降幅收窄

2016年以来,国际货币金融环境总体保持宽松态势,中国需求平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11月份路透 RJ/CRB期货价格指数为184.3,比年初上涨12.1%。其中,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分别为45.8和47.0美元/桶,比年初上涨44.0%和46.4%;LME铜、铝期货价格分别为5467.8和1733.6美元/吨,比年初上涨22.4%和17.1%。

由于原油限产预期、特朗普基建计划等因素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均价为每吨362元,下跌4.7%,原油均价为每吨1985.8元,下跌21.6%,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均价为每吨3.45万元,下跌9.1%,跌幅均有所收窄。

哪些因素影响2017年物价走势

1.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分析

(1)货币环境总体宽松,物价上涨具有货币基础

由于2015年宏观经济稳中趋缓和物价水平偏低,央行5次降息和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16年1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多次降息降准使2016年我国面临低利率的宽松货币环境。2016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2%,同比和环比分别降低0.48和0.04个百分点。

从货币供应角度看,2016年以来货币供应增速进一步加快,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和狭义货币M1余额分别为153.04万亿元和47.54万亿元,M1同比增长22.7%,比去年同期高7个百分点,增速超预期。从融资角度看,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0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49万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明显高于前三季度7.4%的GDP名义增速。根据K-L信息定量测算显示:CPI和PPI分别延迟M2增速约11个月和12个月,CPI和PPI分别延迟M1增速约9个月和7个月,物价上涨的货币压力将在后期逐步释放,推高物价涨幅。

(2)劳动年龄人口及占比双减少,人力成本刚性上涨

19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2000年的0.758%,2015年进一步下降至0.496%,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及比重减少。201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峰值,为74.5%,2011年该比重开始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2011年比2010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12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15年下降幅度扩大到1.5个百分点。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2013年达到峰值,为10.05亿人,2014年和2015年分别减少145.5万人和1576.5万人。因此,从2014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均呈下降态势,预示人口红利趋于结束。今年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约为1.1,环比提高0.05,市场人才需求量大于供给,人力成本将长期趋升。

(3)CPI翘尾因素小幅提高,PPI翘尾因素明显提高

经2015年环比数据测算,2016年CPI和PPI翘尾因素分别为0.6%和-2.6%。根据已有的1-11月CPI和PPI环比数据,初步测算2017年CPI翘尾因素为0.9%,比2016年高0.3个百分点。2017年PPI翘尾因素为2.9%,比2016年高5.5个百分点。

(4)猪肉供给增长偏慢,后期走势面临不确定性

2016年2月份前后,部分地区提高生猪养殖环境保护标准,加之雨雪寒潮等气候因素影响,部分养殖户退出或减产,猪肉价格开始加速上涨,6月初达到近期峰值,生猪出场最高价达到21.05元/公斤,之后开始逐步回落,11月底已降至17元/公斤,略高于去年同期价格水平。

本轮猪周期的突出特征是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生猪存栏数量并没有大幅提高,明显异于上一轮价格和生猪存栏同比均增加的特征。截至10月底,生猪存栏3.77亿头,虽然比年初的低点增加1038万头,但比去年同期少1371万头,减少3.5%,比上一轮猪周期生猪存栏峰值减少20.8%。因此,从当前的生猪库存看,2017年猪肉供给能力难有明显提高,预示猪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2.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较轻

2016年以来,国际政治领域出现英国公投退出欧盟等事件,金融领域出现德意志银行危机,加之美国大选,使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低于预期,IMF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约增长3.1%,创多年新低。国内方面,前三季度GDP增长6.7%,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由于投资回报率偏低,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有效投资不足影响中长期增长潜力;重点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飙涨,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回报率偏低,困难加重;国内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专项建设资金效果逐步减弱,制约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空间。我国物价上涨面临的需求环境总体偏弱,预计2016年和2017年经济分别增长6.7%和6.5%左右。

(2)粮食产量和库存创双高,具备稳物价的物质基础

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亿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仍属丰收年。粮食连续丰收使得我国粮食库存创新高,截至上半年全国粮食库存与2012年的粮食产量相当,约占2015年粮食总量的94.4%。国内小麦和大米等主粮品种市场价格高于国际价格,2017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与2016年基本持平,2016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总体略低于2015年。1-9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0.5%,创2004年连续12年丰收以来最低涨幅。2016年粮食生产和结构继续优化,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维持高位,后期粮价走势缺乏上涨动力,为稳物价奠定了基础。

(3)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房地产价格有望稳中有降

今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和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主要城市、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影响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挤占实体经济发展资金,房地产贷款占比提高导致金融风险加大。对此,国家明确提出分类调控和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各地高度重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经济和社会风险。9月底,北京率先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之后重点热点城市积极跟进,目前已有20余个城市出台了调控政策,涉及开发融资、信贷、限购等多项政策内容,近来重点热点城市成交量开始下滑,价格趋于稳定。后期政策效果将逐步释放、社会预期逐步转变,预计2017年房价涨幅将大幅低于2016年,不排除房价下跌的可能。

(4)前期价格水平较低,居民通胀预期稳步减弱

近几年来我国CPI涨幅均低于3%,2014年以来更是在2%附近徘徊,2016年有望连续五年低于政府调控目标,PPI更是持续五年下降。居民对将来的通胀预期一般跟前期物价水平相关,因此,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央行调查显示,居民物价满意度指数自2014年以来连续9个季度高于25%,2016年三季度达到26.7%,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通胀预期将通过居民的投资、消费等决策途径影响物价水平,通胀预期减弱将降低物价涨幅。

3.对2017年物价走势的判断和预测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将呈温和平稳上涨态势,涨幅略低于2016年。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呈下降态势的概率较大,但降幅比2016年明显收窄,如果经济能够稳中向好,不排除2017年涨幅为正的可能。初步预计2017年CPI上涨2.0%、PPI上涨2.5%,物价调控压力较轻。应充分总结今年去产能的经验,在推进去产能的同时确保相关工业品供需平衡,价格运行基本平稳。

如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流动性支撑

第一,货币政策仍坚持稳健中性基调和取向,实施时应灵活适度,确保M2增速保持为12%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略高于GDP名义增速,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增长提供期限合理的流动性支撑。

第二,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是加大对有发展前景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

第三,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贷款利率,发挥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作用。

第四,货币政策由关注物价总水平适度转向关注资产价格,提高房价过快上涨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和居民购房贷款利率,防范重点城市由房地产引发的金融风险。

2.做好农业生产和运输工作,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第一,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重大农业工程项目、推广农业机械、治理重金属等污染耕地,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整治工作,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出台粮食去库存方案,加大粮库改造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减轻粮食库存压力,降低农业运输车辆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建立绿色通道,保障主要农产品运输顺畅。

第三,引导适度降低玉米种植范围和面积,调整主要农产品种植结构,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建立重点农产品调控目录,对目录内的农产品实行低价收储和高价抛储政策。

第四,支持东北地区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加大对生猪养殖主产区的环保资金投入,由政府出资建立相应的环保设施,支持专业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猪养殖,确保猪肉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

3.扩大去产能范围,改善生产领域供需格局

第一,继续开展清理违规违法项目、淘汰落后和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加大对各地去产能检查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已退出的钢铁和煤炭产能的督查验收工作,严控新立煤炭和扩大煤矿规模,严控煤炭钢铁用地用矿。

第二,尽早研究提出2017年去产能行业目录和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地方和中央企业关于钢铁、煤炭、有色、建材和炼化等行业的去产能实施方案和细则,推动去产能方式向兼并重组转变,制定产能国际合作发展规划、目录、税收和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对落后过剩、三高企业实行阶梯价格政策,提高其用电用气用水等能源资源成本,控制过剩行业的信贷规模并提高其融资成本,发挥价格杠杆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市场化作用。

第四,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测预测分析工作,相关部门定期公布产能总体利用率和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等指标,跟踪发布主要行业去产能进度。

4.落实已出台的价格改革政策措施,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第一,初步预测2017年CPI上涨2.0%左右,建议2017年价格调控目标仍定为3%,为价格改革留足空间。

第二,落实已出台的输配电、医疗服务项目、铁路客运、新能源标杆电价等价格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和水价政策。

第三,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天然气勘探开发和销售领域,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适时制定出台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改革方案,进一步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市区范围,完善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第四,提高各地污染排放和污水处理价格收费标准,探索建立排污权价格交易的政策体系,出台环境服务价格改革方案。

5.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政策,保持房价基本稳定

第一,房地产调控应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总体思路,在国务院指导下各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明确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负主体责任,通过供需、信贷、财税等多渠道稳定房地产市场,研究制定中长期房地产调控措施。

第二,对于房价过快上涨的热点重点城市,尽早提出并加大近三年的滚动土地供应计划和保障房建设计划,优化供地结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稳定市场预期,督促房地产企业及时开工建设,尽早竣工,形成供给,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适度减少住宅用地供应,着力去库存。

第三,提高热点重点城市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制定门槛更高更为严格的限购措施,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严格控制首付贷,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管控。

第四,将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纳入房地产税收试点征收范围,逐步增加房价过快上涨城市的住房持有成本。

2016年1-11月CPI月度涨幅(单位:%)

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CPI累计同比1.82.02.12.22.12.12.12.02.02.02.0
CPI当月同比1.82.32.32.32.01.91.81.31.92.12.3
CPI当月环比0.51.6-0.4-0.2-0.5-0.10.20.10.7-0.10.1

2016年1-9月PPI月度涨幅(单位:%)

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PPI累计同比-5.3-5.1-4.8-4.5-4.1-3.9-3.6-3.2-2.9-2.5-2.0
PPI当月同比-5.3-4.9-4.3-3.4-2.8-2.6-1.7-0.80.11.23.3
PPI当月环比-0.5-0.30.50.70.5-0.20.20.20.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