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1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脱欧后的伦敦金融城走向(六)

2017-0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李俊辰

脱欧后的

伦敦金融城走向(六)

从眼下的多种迹象来看,那些离开欧盟之后英国经济将受重创的警告或许被夸大了。而欧盟不等于欧洲,从金融界的观点来看,伦敦金融城在当前是毋庸置疑的欧洲第一金融中心,也是世界和欧洲彼此连接的门户。

在本系列前几篇中,笔者提到法兰克福、巴黎、都柏林、苏黎世、卢森堡、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在英国脱离欧盟之后都可能是受益之地。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对伦敦还是其他欧洲城市来说,最终比拼的还是自身实力。

从2016年6月以来的国际市场走向看,“英国脱欧”已远不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来的有冲击力和影响力了。而无论英国脱欧后如何,世人对伦敦金融城国际金融交易和中心地位的信心仍在。

回首历史进程,除去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伦敦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中心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于其加入当时名为欧共体的欧盟。

今天看来,伦敦毫无疑问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伦敦有世界排名第二的国际保险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海运保险市场,有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黄金市场。而且,这里的欧洲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在国际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伦敦和欧元能有什么关系吗?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并不采用欧元进行日常结算的国度,伦敦金融城却是欧洲银行业和欧元交易中心。所以,从金融界的观点来看,伦敦金融城在当前是毋庸置疑的欧洲第一金融中心,也是世界和欧洲彼此连接的门户。

要知道,欧盟不等于欧洲!

在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有一座没有窗户的堡垒似的八层大厦,这就是被称为“银行之王”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周边围绕着100多家本国银行和520多家外国银行,这令其他城市望尘莫及。与英格兰银行相毗邻的一栋竖火柴盒形的现代化建筑,那是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伦敦股票交易所,称得上是世界证券交易的鼻祖。

伦敦金融城可能会遭遇的冲击是,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会失去在伦敦向其他欧盟市场提供服务以及募集资金所需的关键“通行证”。但是,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抛弃伦敦金融城,对法国、德国等并不是一件好事。

让我们抛弃金融教科书,将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的一些数据列出,做一个简单直观的对比:

从银行数量来看,伦敦有超过500家本土银行和外国银行机构,法兰克福有336家,巴黎200多家。2009年中国银行花费近9000万英镑买下与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一街之隔的10层大楼。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也以1650万英镑买下不远处俄罗斯外贸银行原总部的6层大楼。

从保险行业来看,英国是欧洲保险行业的绝对中心,还拥有历史悠久的并制定行业规则的保险交易所劳合社。中国的保险公司齐聚伦敦,其中平安保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保险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于2013年以2.6亿英镑的价格购下了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大厦。平安保险是从德国商业银行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的一只封闭式基金手中买下这一大楼的。2005年,德国公司以2.31亿英镑买下劳合社大楼。德国公司认为与平安的交易非常成功,作为基金投资,伦敦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需求都为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退出时间,与其原先的商业计划相符。当然,与中行和工行不同的是,平安购买劳合社大楼并非自用,而是投资。类似的投资,还有2012年中投公司联手美国景顺集团(Invesco)以2.45亿英镑买下德意志银行所在大楼。

从证券交易所来看,伦敦交易所的市值位居欧洲榜首,也最国际化;法兰克福交易所位居欧洲第三,而巴黎只是欧洲排名第二的泛欧交易所的一部分,2000年12月,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马德里、里斯本等组成了泛欧交易所。

中国金融企业也远非在伦敦金融城置业的唯一外国买家。据统计,伦敦金融城内过半的地产为国际投资者所有,包括伦敦金融城及金丝雀码头的数据显示,在金丝雀码头在内的写字楼商业地产交易额的20亿英镑中有85%以上来自外国投资者。

前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在2016年12月的一个场合中说,欧盟是个不成功的组织——特别是在经济意义上,摆脱欧盟虽然会令英国短期面临政治困难,但也将给英国带来机会,英国应该更有自信。

从眼下的多种迹象来看,那些离开欧盟之后英国经济将受重创的警告或许被夸大了。单一市场意味着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可以在欧洲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动,但英国脱欧后作为非欧盟成员国继续留在单一市场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有人还提出,尽管脱欧公投已经强烈表明英国民众希望控制移民,但若把此事与欧盟前伙伴国谈判的各种事项混为一谈,将会是个大错误。

事实上,随着英国即将在2017年3月底前启动脱欧谈判,民调也趋向尽快脱欧。2016年12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英国人想“速战速决”,认同“硬脱欧”,甚至有25%的“留欧派”也同意,当中仅20%仍反对脱欧。“留欧派”态度的转变,表明英国对脱欧已渐渐达成了共识。

(作者系投资专家,大本钟奖天使投资人,主持海外文物回流项目,著有《伦敦金融城》和《日不落帝国金融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