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然、人文、社会科学
熔铸在一个框架中
|
——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孙 超 刘 辰 梁淑仪
在《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这部多位知名教授联合编写的崭新的史学巨著中,学者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历史”概念。他们所强调的大历史,并不是研究过去几千年人类的历史,而是回溯到宇宙开端,试图建构关于整个时间的历史。
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历史的认识,因为这个大历史叙述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开始到现在。它拉长了历史的维度,不局限于人类起源之后的史实,而更强调宇宙的历史。这也体现出“大历史”观念不仅仅包含历史学,还与其他自然科学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研究“大历史”所依靠的手段是精密计时革命。在此之前,我们除了书面文献几乎没办法来确定过去事件的年代,因此,历史意味着“通过书面文献材料考察的过去”。但由于历史写作大部分依赖于帝王之类有名人物,以前所谓的历史其实不能反映人类的真正历史。所以,自从精密计时革命之后,我们可用多种方法,如各种科学的测定年代法可以助我们更好地探究那些古早历史的真相。
在利用精密计时革命的前提下,本书总结出历史演进的八大突破,即八个门槛。分别是:大爆炸、宇宙的起源、恒星、较重的化学元素、行星、生命、智人、农业和现代世界。以这八次突破为线索,作者们勾勒出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即世间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漫长过程。
前三道门槛分别是宇宙、星系和恒星以及化学元素。这部分描述了现代科学如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通过考察大爆炸宇宙学如何解释宇宙的起源,最早的星系和恒星如何在简单的早期宇宙中形成,以及恒星消亡后如何产生化学元素等内容。不仅如此,作者们还强调了化学的重要性,这些化学元素使得诸如行星、生命本身等的新材料、新物体的建构最终成为可能。
第四道门槛是行星,作者们利用对地基望远镜、轨道望远镜和无人驾驶航天器这三种观测工具,结合放射测年来探寻太阳系起源的证据,简述了太阳系的太阳星云理论,行星与卫星的形成的过程。学者们据此特地对早期地球作了一番考察,包括地球结构的形成、层级分化。测震仪使地质学家们观察到了地球结构,而从地球表面收集的、最初形成于地幔的岩石样本则论证了地球内部成分。
第五道门槛是生命。生命呈现出了新层次的复杂性,是物质复杂性的延伸,这意味着从惰性化学物质向活的有机体的飞跃性的质变。活的有机体以更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能新陈代谢、繁殖和适应环境。自然选择使生命发生了变化或适应了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源泉。活的有机体则通过发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真核细胞以及有性繁殖,开始了生命的基本进程。在最近的6亿年间,活的有机体进化出各种形式:从多细胞有机体到脊椎动物,到真菌、植物和陆地动物,到恐龙与哺乳动物,再到类人猿。自寒武纪以来的五次物种大灭绝及多次小灭绝加速了物种进的进化与更替。最后一次大灭绝使恐龙绝灭,为哺乳动物提供了生态空间。而包括人类祖先的小型地面哺乳动物通过自然选择筛选出最优基因,进入了一条新的进化之路。
第六道门槛是智人。原人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后,智人出现。团队协作与符号语言使得人类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团队合作带来了惊人的生态和社会创造力。人类的革命性事件是新的、更有影响力的语言形式出现。符号语言的使用避免了文化泄漏,精细准确的交流促进了集体学习的产生,使人类够更有效地合作、分享信息和思想,使知识在社会和物种层面上积累,最终引起长远的历史质变。
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人类史。气候变化与扩张化这旧石器时代的两大“事件”,展现出人类惊人的适应能力与集体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非洲起源说的一个反映。在本书中,学者们从采集、两性关系、世界观(思想意识、信仰等)等方面描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并阐述旧石器时代的采集者通过火棒农业和消灭其他大型动物,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七道门槛是农业。农业革命是一场缓慢的革命,取决于动植物之间双向互动关系的建立,这是一种共生形式。农民通过驯化,和被驯化物种建立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当许多早期国家迈入农业社会时,以欧亚非为主体的世界已产生了农耕文明。这便是学者们所界定的“人类共同体”。从细微处窥探历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正是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这里,作者们特别强调欧亚与非洲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丝绸之路。他们不仅详述了两次丝绸之路的整体状况,而且论述了不断演进的社会与两性关系。他们还把目光转向农耕时代的澳大拉西亚地区(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编者注)以及美洲地区。
第八道门槛则是现代世界。学者们以时间为线索,利用丰富的史实,先是描述了现代革命的途径,又阐明了创新速度为何增长以及公元1000年的世界与现代世界有什么关系。而后,学者们以1350年为界点,重点论述了马尔萨斯循环的前后不同之处。到了公元1500年,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全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一个全球交换网络也正形成。从此,生态环境也开始受到这一全球交换网络的影响。到1700年,世界的现代性发生了突破。作者们分析了英国的社会关系中的变化,农业的变化,从而得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先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革命开展后迅速向外传播到其他国家与地区。而这次工业上的震动与变动对世界的影响绝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且催生了政治革命,直接导致西方现代国家的兴起。同时,工业革命后的多个国家为了发展必然向外扩张,遂有了后来的“发达世界”与“发展中国家”的鸿沟以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等产物。从1900到2010年,人类世界又发生巨大变化,帝国主义与军队竞争产生引发战争,又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或许对多数读者而言,本书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学者们对那些影响现代世界发展的更为重要因素的分析,即人口,食物等与人类命运有关的事物,以及以锐利的眼光与博大的同情心预测的未来世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