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变化中蕴藏机遇 多维度构建投资框架
——专访博道投资合伙人、股票投资经理张建胜
⊙本报记者 吴晓婧
过去两年间,A股市场风云变幻,一批新锐基金经理开始崭露头角。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没有固有的思维框架,更能够贴近市场。
从TMT研究员到博道投资的基金经理,张建胜交出了相对漂亮的成绩单。与张建胜聊起投资,你能感受到他潜心研究市场近10年的思考和积淀。
在A股“乍暖还寒”的当下,张建胜已经开始逐步提升股票仓位。在其看来,权益类资产在2017年的机会大概率会比2016年多,目前他比较关注消费、医疗、化工等行业,为增强组合的韧性,更偏向于精选业绩能兑现的个股,并等待高景气度成长股的加仓时机。
注重资金管理
在加入博道投资前,张建胜曾是在新财富“打榜”的分析师,他擅长的是TMT冷门股挖掘。
谈起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进阶”,张建胜坦言,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资金管理。
2015年,A股市场剧烈起伏,其管理的基金净值翻倍。2016年,其管理的基金在权益类产品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依旧取得了绝对收益,且回撤控制良好。
资产管理事业是一场长跑,获得复利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控制回撤。张建胜坦言,如果持仓偏向于高弹性品种,则会预留更多的现金资产,但如果配置了较多低风险品种,仓位就会高一点。去年因为对市场预判较谨慎,在进行仓位控制时,他基本将仓位维持在三到五成,同时大幅降低了对于高弹性的TMT品种的配置。
对于投资框架,张建胜有着系统的思考,总结而言,就是“宏观定周期,策略选行业,公司找变化”。
所谓的“宏观定周期”的周期,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经济周期,二是流动性周期。他强调,两个周期都向下的阶段千万不要去碰股票。
就目前而言,流动性还在收紧,因此成长股经历了剧烈的“杀估值”阶段,但经济则是阶段性向好。
在张建胜眼中,选择一个相对好的行业比选择一个相对好的公司要容易一些,因此他往往会立足于行业进行比较,看企业收入的增速、利润的增速、毛利率、ROE以及PE的情况。
做绝对收益,择时这个层面依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博道的优势在于,有着出色的量化团队,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利用金融工程来分析市场的风格偏好以及情绪判断等。
投资的组合,最终需要落实到个股的选择,张建胜的投资理念是“寻找有变化的公司”。而这涉及了三个层次:一是行业政策的变化,其次是行业、产业链上的变化,第三则是公司层面的变化。
寻找投资的预期差
投资者往往会给个股进行分类:成长、周期以及价值。但张建胜坦言,他极少为个股“贴标签”,也不会限制自己的投资风格。在投资决策时,更多会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进行考量,寻找投资的预期差。
有别于大众的一般认识,张建胜认为,赚“从0到1”的钱,风险并不是那么大,前提是基于预期差和风险进行了充分的考量。
有意思的是,TMT研究员出身的他,去年至今的投资布局中,并没有太多参与TMT个股,这正是基于风险的考量。在其看来,在货币收缩的过程中,高风险偏好的品种将会遭遇估值收缩。
所谓从“0到1”,张建胜解释说,假如一个公司所有人都对它没有任何的预期,或者说对它未来的变化没有预期,这就是0;而当大家都了解了这个变化,这就叫1。事实上,A股极少出现非常便宜的时候,但在其评估时,如果风险收益比大于3,就会是一次值得去参与的机会。
谈及对于今年的布局,张建胜表示,今年的股票仓位较去年进行了提升,看好消费、医疗以及化工等行业的投资机会。对于TMT行业中的成长股,在其看来,部分个股已经跌出了一定的“性价比”,如果是做相对收益,则可以逐步进行布局,但做绝对收益,则需要等待更好的建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