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是生命线
⊙弘文
怎样的基金产品才算是好产品?经历了去年年末资金市场的“大考”,相信基金业和投资者会有新的感受。
其中一点很多人必然有同感:没有充足流动性的产品,不管历史业绩多么彪炳,都不能算是一个好产品。因为,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那么这个产品的存续就会面临考验,这对于基金的投资管理和收益而言是有颠覆性影响的。
此外,无论是基金持有人还是管理人,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过程,也是极为艰难的心路历程。
业内信息显示,去年年末内地的个别固定收益类基金经历了巨额赎回,相关管理团队为了应对这个考验,花费了大量心力。而从结果看,不仅当时的处理费力伤财,后续基金运作中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益率落后等后遗症。这从侧面证明,流动性的管理对基金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回顾历史,在投资市场上,海内外都出现过几轮由流动性不足引发的产品持续赎回的考验节点。去年年末的债市算是一例,更早的2008年美国的量化对冲基金业也有过流动性危机。同期的美国次贷市场、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货币基金领域也都出现过类似的流动性危机。
危机触发的因素通常包含几个相同点:一方面,在投资标的方面,基金高比例的投资缺乏流动性的投资品种是危机酝酿的基础;另一方面,基金的持有人过度集中,导致危机时猝然爆发的流动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是流动性风险酝酿的重要原因。
而从产品设计或法规角度,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则成了化解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当下委外旺盛的时节,对基金持有人的集中度做出有效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业内流传的信息显示,有关部门近期正在致力于调整部分产品的投资集中度管理规则。尤其是对于担负类似“刚性兑付”的产品,相关的规范措施不断。前期公布的“限制保本基金,转而发展避险策略基金”的做法就是一例。近期商讨的对于委外基金和货币基金的持有集中度的动态规范策略也是一个例子。
上述做法的意义是:一方面,通过规范持有人的集中度水平,降低未来市场流动性变化时对于基金运营的正面冲击;另一方面,通过调整部分产品相关方的义务责任,来防止某些产品的风险扩散为某些投资管理人旗下所有产品的风险。
一个基金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最终是由基金管理团队来负责的。如何平衡好流动性和收益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团队面临的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