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再融资市场结构瞬变 可转债或填“真空”

2017-0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覃秘 ○编辑 孙放

再融资新规推出后,兴业证券第一时间选择了“撤退”,终止筹划定增。而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多家上市公司负责人普遍认为,此后通过定增进行再融资的难度已大大提高。广发证券等多家投行的业内人士也表示,今后定增项目的数量可能会有明显的减少,其在再融资市场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也可能不保;预计未来可转债项目会大比例增加,并成为再融资市场的“新主流”。

在广发证券投行部相关人士看来,“18个月”的间隔期限对再融资市场影响最大。此前,一些渴求资金的上市公司可能每年都会有一次再融资,新规实施之后,至少要等到间隔期过后才能再行股权融资;其次,将定价基准日统一为发行期首日,将会缩小市场的差价,对潜在认购人的吸引力会大幅降低,增加对外“推销”定增项目的难度;此外,定增中拟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原有股本的20%,融资规模的限制也会降低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的兴趣。

对于新规的市场影响将在何时显现,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指出,预计定增的市场份额将在2018年明显缩减。其理由包括:新规之下,2017年定增市场整体价差将减少,从而导致系统性收益率的下降;同时,由于新老划断的存在,对证监会未受理的新发定增预案影响大,而这些新发预案主要计划在2018年及以后年度落地实施。因此,新规对定增的市场融资规模的影响将在2018年集中体现。

谁将填补定增缩水后的市场“真空”?多位受访的投行人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再融资市场主流品种的是可转债。华泰联合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骥跃指出,此次监管部门收紧定增再融资的同时,对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未有政策变化。而目前市场上做可转债的公司非常少,主要还是因为以前定增的门槛太低。可转债具有股债双重特性,既可满足上市公司低成本融资的需求,投资者也有机会进行转股从而达到股权投资的目的,未来应该会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当然,可转债对发行人有净资产收益率等要求,但这也符合监管部门鼓励市场资金流向“好公司”的政策初衷。

从实例情况看,可转债发行在近期已有提速迹象。据国海证券统计,近期已有6单可转债密集过会,其中包括规模300亿元的光大银行可转债。国信证券预判,今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或超过市场预期。此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也曾明确表示,本次规则修订的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定增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要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

另一方面,优先股的情形与可转债类似。2月15日,江苏银行披露,公司发行优先股的申请已获得证监会受理,这距公司上市仅有半年时间。据统计,从2014年5月至今,已有17家上市银行完成优先股融资计划,募资总规模超5260亿元,另有多家优质蓝筹公司完成优先股的发行。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一些优质上市公司来说,发行优先股其实比定增融资更为便捷,但目前,发行优先股的条件限制比较多,未来预计有望适度放松。

受再融资新规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些绩差上市公司,随着定增难度加大,其再融资的选择余地也被压缩。中部地区一家正筹划定增的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记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公司发行优先股和可转债的可能性并不大,定增仍是其最为可行的再融资方式,不得已就得选择银行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