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3月16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交所监管亮剑 沪市“高送转”降温

2017-03-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绮玥 ○编辑 邱江

⊙记者 吴绮玥 ○编辑 邱江

以往每年年报披露季,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高送转”,总会撩拨着投资者的神经,“引诱”其为上市公司股价炒作、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但是,今年在监管强化等影响下,市场对“高送转”的炒作明显有所收敛。在目前百余起“高送转”案例中,沪市公司仅占21家,同比减少约两成。

投机炒作“高送转”行为得到遏制的背后,监管模式的创新功不可没。据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交所在前期发布“高送转”信披指引的基础上,今年又祭出“组合拳”,加大问询及核查力度,严管“高送转”。在市场人士看来,上交所近年来公司监管的多项举措显示,交易所的一线监管正由“轻触式”向“侵入式”逐步转变,其在重塑市场生态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沪市公司“高送转”热情不再

“比起热门题材的炒作,‘高送转’概念真让人看不懂。炒热点至少还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可‘高送转’却连梦想都没有……”有市场人士如此评点。

从沪市公司预披露的情况看,今年沪市“高送转”的热情已不如往年,相应的股价炒作也有所降温。截至2017年3月15日,以“10送(转)5”以上的标准计算,沪深两市共有141家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其中,沪市21家,占比15%,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的29家减少约两成。不过,今年“高送转”的送转比例却有所增长,平均送转比例为“10股送转14.2股”,较之前两年的平均水平增长近三成,其中大晟文化、南威软件的送转比例高达“10转30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预披露“高送转”公司的业绩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仍然远远赶不上股本扩张速度。2016年三季报数据显示,除去个别重组公司外,沪市“高送转”公司净利润同比平均增幅为16%,较之平均142%的送转比例显得遥不可及。事实上,这一现象存在已久。2015年、2016年,沪市“高送转”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18%,而同期股本扩张水平(送转比例)约为110%。尤其是在近两年“高送转”公司中,一直存在一些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公司。

这种同业绩不相匹配的“高送转”,往往成为股价炒作、股东减持的“重灾区”。当年海润光伏一出“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闹剧,至今让投资者难忘。2015年初,海润光伏在发布“高送转”预案称公司前三大股东提议2014年度分配预案为“10转20”的同一天,又宣布上述三位股东共同披露了减持计划。有意思的是,公司股价在“高送转”消息发布前已在短期内大涨近40%。孰料,就在几天后,海润光伏发布了预亏8亿元的公告,同时预警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一时间,市场震惊。面对如此乱象,上交所在第一时间监管问询后,最终对相关股东及董事予以公开谴责和通报批评。据了解,经相关律师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海润光伏案已涉及400人左右,索赔标的在8000万到1亿元之间。作为一起以“高送转”误导投资者并造成其损失的典型案例,教训可谓惨痛。

下转6版·新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