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5月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云南白药“混改”的
下一场大考

2017-05-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云南白药日前发布公告称,白药控股召开股东会选举出了4名董事,同时召开董事会,新华都集团董事总裁陈春花入选董事,紫金矿业前总裁王建华担任集团董事长,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出任总经理。这次董事会选举后,白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属国企领导身份和职级待遇,而按市场化方式选聘,成为职业经理人。白药控股的“混改”由此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据悉,白药控股此次“混改”,新华都将单方面增资,增资额约为254亿元。而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分别持有白药控股50%的股权。一下子让出50%的国有股,云南省国资委在此次白药控股的“混改”上,可谓决心大、信心足、用心专。毕竟,作为医药领域的佼佼者,白药控股的“混改”,具有某种标杆式的效应,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自从白药控股传出将推进“混改”的消息,云南白药在市场的表现就一直非常活跃,股价从去年2月29日的每股52.90元(前复权)一路攀升至上月20日的最高每股91.63元,涨幅高达71.64%。分外吸引眼球。要知道,在资本市场,集团和控股股东层面的“混改”,是最重要、最彻底的改革,是其他所有制资本最感兴趣和最具吸引力的改革。“混改”的最终目的并非引进多少资金,而是能否实现体制机制的转换,能否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递交审批项目的程序在未来会进一步简化:“以前任何项目都需要报审国资委来处理,现在则取决于控股股东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对企业产生的市场影响很大,可能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多。

云南省国资委转让一半国有股权给其他投资者,是真心想让企业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会,给予了企业转换机制很大的空间。转让一半股权,意味着突破了三分之一“否决权”的底线,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力”,这在不少地方是做不到的。而一旦国资委抓住控制权不放,企业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是国企改革中的矛盾所在,也是突破的难点所在。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参与国企改革,或者说参与的热情不高,原因就在于,对改革后企业的自主权期望较低。

而此次“混改”的另一个主角——新华都集团,在投入了巨资以后,也明确表示将锁定6年,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体现出其对云南白药发展前景的信心。如果双方都能恪守约定,那么,此次“混改”将大有助于云南白药建立市场化治理体系,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释放出巨大活力和能量,甚至还可以期待,企业在一、两年内就能实现市值突破千亿的目标。对市场和投资者来说,这也意味着将提供更多的机会。

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的“混改”,第一步迈得很扎实,力度也很大。迈出这步以后,能否真正按照股份制企业要求,用股权来说话,让企业董事会成为真正的决策者,市场各方非常期待。

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在此前的国企改革中,实行“混改”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不少都是换汤不换药。追溯根源,就是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每每在关键时刻干预和干扰企业的决策。最典型的,莫过于对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任命、考核、奖惩等,都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说了算。甚至有的地方,对企业下属企业的人员选聘,也都要经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认可。如此一来,企业怎么可能有灵活的机制?怎么可能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岂非一句空话?

一直以来,其他所有制企业对参与国企改革心存疑虑,担心参与国企改革以后,至多只能做财务投资者,而无法成为真正的股东。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就明确表示过,若要参与国企改革,则必须控股。否则,就不参与。

市场各方在赞赏云南省国资委在白药控股的股权转让方面富有远见之举的同时,更希望在管理上也能像转让股权一样,更睿智、更宽松些,让企业能真正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让企业董事会能够具有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决策权,尤其对企业经营层的选聘权。一旦企业董事会具有市场化权力了,能自主决策、自主管理了,“混改”的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更重要的是白药控股的实践能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从国有独资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这次的大胆创新和尝试,算是开启国企和民企全新的“白药模式”。现在,就看后续怎么整合了。

混改之后,白药控股管理层去行政化,实现市场化,能否给云南白药注入新活力,维持甚至提升ROE水平?新华都的主要经营范围是房地产、商业、黄金和旅游等,而云南白药则以传统中药为主,主打大健康产业。在此交易之前,双方关联不多,在新华都的原有产业中,连经营终端消费品的品牌都没有,在业务上能与云南白药产生战略协同的空间看起来并不大。在控股层面国资与民营在合作过程中如何磨合,这又将是一场大考。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