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版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5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小板开板13周年:
固本强基 释放中小企业成长新动力

2017-05-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忆 ○编辑 浦泓毅

⊙记者 张忆 ○编辑 浦泓毅

13年培育上市公司857家、股票总市值近10万亿元、迄今合计分红逾3000亿元……无论是从市场规模、业绩、公司治理,还是社会责任履行、服务实体经济,抑或是先行先试的制度探索等方面来看,中小板已然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

2017年5月27日,中小板将迎来13周岁生日。

“市场关注度不及主板蓝筹,题材丰富度未若创业板,但这个‘低调’的板块绝对不缺乏亮点。”有市场人士如是评价中小板。比如,其虽名叫“中小企业板”,但已逐渐成为海康威视等深市大市值公司的聚集地。同时,尽管板块内传统行业占比依然较大,但随着行业分布更加广泛,中小板已经成为细分领域冠军的主平台。

在中小企业发展困难时刻诞生的中小板,迄今经历了金融危机、产业调整、经济转型的考验和洗礼,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成长和蜕变,展现了中国优秀中小企业强大的经济活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经过13年的精耕细作,中小板培养出一批行业龙头公司,在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支持扶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总市值已近10万亿

多项数据共同见证了中小板的高成长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共有857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19781亿元,其中IPO累计融资5576亿元,累计股权类再融资12854亿元,累计其他类再融资1449亿元,显示中小板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助力国民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公司总股本690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4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9.8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市值的18.96%,这意味着中小板已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

指数方面,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增长至2017年5月20日的10853点。

中小板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逐年稳步上升,从2004年6月25日的22.59%上升至2017年5月20日的45.90%,机构家数达到3.97万家,显示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此外,在深股通标的中,中小板公司有425家,占深股通总标的数量的47.17%,这些标的公司累计成交金额1016.71亿元,日均成交金额9.78亿元,累计成交数量53.10亿股,日均成交数量0.51亿股,在促进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1:中小板公司市值变化和市场表现

业绩稳步增长 分红合计逾3000亿

2004年至2016年,中小板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25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从6.51亿元增长至35.26亿元,每年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2%。13年来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平均净利润从0.4亿元增长至2.64亿元,除2012年同比下滑外,其余年份均同比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17.03%,平均每年有67%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1%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小板公司专注主业发展,有80%以上的业绩来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小板2016年整体业绩稳中有进,且增速回升,收入、净利润增速均为近五年新高,反映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不断释放活力。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中小板公司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6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3156.4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有35家企业累计分红额超过累计融资额,其中洋河股份与海康威视分红总额均超过百亿元,洋河股份自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145亿元,是其融资总额的5.37倍,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近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5亿元、54亿元、58亿元;而海康威视自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107亿元,是其融资总额的3.15倍,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近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7亿元、59亿元、74亿元。

图2:2004年-2016年中小板现金分红情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57家公司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

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857家上市公司已覆盖全国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地区中小板上市公司186家,占比21.70%。中小板中286家公司生产经营所在地为县级区域,占比33.37%,切实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中小板通过资源配置,支持区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小板公司在做优做强的同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在这些公司中,正邦科技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2016年投入资金6亿元,在贫困县实施养猪产业扶贫项目17个,主动承担3个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共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3000人,积极带动产业发展。

海大集团则一直优先选择在贫困县/村建设生产基地,在多个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直接投资项目共21个,累计投入资金9.68亿元,2016年度投入资金3.54亿元,为贫困县创造了36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创造了1659个就业岗位,对接农户约2.5万人。

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细分冠军不断涌现

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有制造业公司662家,占比为77.25%,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文体传播、物流服务等行业公司相继上市,中小板已经扩张到了16个行业,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如国信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和宁波银行等3家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板成功上市,为中小板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又如国内快递行业龙头企业顺丰控股、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均已在近期通过重组上市登陆中小板,苏宁云商也在2017年完成对天天快递70%股权的收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快递物流板块,体现了新业态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此外,123家农林牧渔、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涉农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经过13年的成长,一批知名企业从中小板走出来,海康威视、比亚迪、苏宁云商、金风科技、科大讯飞、洋河股份等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857家公司中,109家主导产品(服务)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381家公司位居国内前三名。中小板全力服务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是全球专注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成功市场之一。

并购重组活跃 渐显理性及务实

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充分发挥对市场经济嗅觉敏锐、反应快速的优势,运用并购重组这一最具市场化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工具,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2011年至2016年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公司数分别为8家、17家、42家、94家、160家、134家,合计交易金额分别为93亿元、143亿元、611亿元、1295亿元、4053亿元、4060亿元。从发展情况来看,中小板重大资产重组自2014年快速增长以来,在持续活跃的基础下,逐渐显现出更加理性、务实的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小板累计实施完成重组方案308家次,累计金额达5379亿元。

近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境外并购交易数量、金额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披露的境外并购的重组交易27单,合计金额超过1400亿元。2016年,已披露的境外并购方案涉及交易金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倍,例如海普瑞收购美国SPL、海能达收购德国罗德施瓦茨和英国上市公司赛普乐、天齐锂业收购智利SQM、东方精工收购意大利佛斯伯公司等。这些上市公司通过境外并购快速获取优势资源和技术,加快了产业升级,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016年,78家公司完成83次重大资产重组,累计金额2002亿元。这78家公司2016年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7%和223%,明显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在再融资方面,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共有1286家次的公司进行了再融资,再融资金额达1430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64%,显示中小板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不断为供给端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实施员工激励 助推业绩增长

据了解,中小板中民营公司占比高达86.11%。上市前,由于受到规模、地域、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公司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矛盾。上市后,中小板公司抓住契机,迅速推出激励计划,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有538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激励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等,合计近10万人。天虹商场、海康威视等一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积极推出股权激励方案。2016年,中小板完成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4.41亿元和2.65亿元,同比增长26.28%和43.48%,增长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反映出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业绩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

中小板公司也积极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普通员工。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共有296家公司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其中欧菲光、大华股份等公司推出多期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惠及数万名普通员工,使普通员工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八成 持续高研发投入

中小板是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资本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板公司有661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77.13%,其中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公司273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公司75家。

上市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达到868亿元,较上年增长21.05%,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投入1.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89%。249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3.16%,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86%,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与其产业特点相匹配。

从2008年至2016年,中小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从3302万元增长到1.0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14%。大量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例如,海康威视2016年研发投入高达24亿元,公司继续深耕安防行业,产品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销售收入达94亿元,保持全球安防行业领先地位。再如四维图新2016年研发费用7.2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5.80%,公司面向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小板13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持续的研发投入、积极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中小板公司谋求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根基。

138家公司发力“一带一路”

中小板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扎实推进沿线国家产业布局,努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截至2017年5月,中小板共有138家公司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业务遍布7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金额822.37亿元,参与形式有项目投资、工程建设、商品服务贸易、设立分支机构等,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技术输出、经贸合作等领域,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21个。

2016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138家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总收入51.58亿元,同比增长20.08%,平均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43.64%,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的规模和增幅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上述138家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实现的收入合计371.42亿元,占公司同期收入比例为5.37%,实现净利润合计29.0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比例为5.74%。

以主营业务为国际工程总承包的中工国际为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公司对重点市场进行详细规划和深度开发,落实多个大型项目的合同签约,涵盖交通、能源、石化等多个领域,工程建设相关业务涉及金额已超过400亿元。2016年,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3%,该类业务贡献净利润达4.05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32%。

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创造就业、分享收益、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不断贡献力量。截至2016年末,中小板公司在职员工总数326万人,2008年至2016年,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由2795个增加到3914个,年均增长率4.3%。2016年,中小板公司支付职工薪酬等相关支出合计2968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双增长。

13年来,中小板公司不断强化社会责任,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年来,中小板公司累计上缴税收金额为827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上缴税收金额从3292万元增长到20197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32%。

2011年至2016年,累计环保投入107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13%,显示中小板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环保投入。与此同时,一批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领域的公司在中小板上市,如将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格林美、利用垃圾发电的富春环保、生产制造风能设备的金风科技、环保工程及服务领域的清新环境等,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做优做强,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

先行先试制度探索

“中小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第一步,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深交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13年来,中小板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探索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率先建立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系统,率先推出打包发行、集中上市和网下发行电子化;率先实行募集资金年度专项审计、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和三方监管协议等制度,并对募投项目的调整和变更、对超募资金的使用、对募集资金的检查等做出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资金;率先推动退市制度改革,在退市标准中引入关联方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公开谴责和市场交易等新的指标,通过丰富退市标准,完善了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增加公司的违规成本;率先推出持续督导专员制度,促进持续督导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作用;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公司试行差异化监管;率先实施年报说明会、实时披露、公平披露、信息披露直通车、上市首日防爆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举措。

“中小板建立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监管规则体系,为板块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监管和信息披露进行了积极探索,也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从严监管与引导服务并重

13年来,中小板始终坚持“从严监管”理念,秉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对违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及时采取纪律处分或监管措施。

据统计数据显示, 13年来,中小板累计作出公开谴责47次,通报批评206次,涉及上市公司133家次,涉及其他法人单位60家次、自然人783人次,发出监管函、关注函及问询函合计7407份。纪律处分或监管措施的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相关股东、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并购重组交易标的股东等,并在深交所网站公开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对警示其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净化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小板也一直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作为重要抓手。为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减少虚假信息,中小板从提高信息披露的广度、深度、及时性和公平性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包括畜禽水产养殖、土木工程建筑等一系列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制定并及时修订包括停复牌业务备忘录等在内的一系列业务备忘录和重要公告披露格式,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不过,中小板主要由民营企业组成,大量公司正经历着由传统家族企业转型为开放性上市公司的过程,这其中不仅需要监管规范,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服务。13年来,中小板秉承“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的理念,积极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特色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公司自身的发展。

在培训方面,13年来,中小板共举办了数百场面向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董事会秘书、保荐代表人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市首日诚信规范第一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再融资与股权激励等诸多方面。

在特色市场服务方面,中小板通过编写监管通讯、会计监管简报、年报披露最佳案例手册、股权激励及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董秘工作的“红宝书”《董秘信息披露实用手册》等资料,帮助上市公司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监管资讯和动态,通过案例分享帮助上市公司提高资本运作的能力和效率。

中小板的设立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专门通道,中小板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可以预见的是,中小板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沃土,将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固本强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