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6月30日

查看其他日期

粤港澳通力构建
世界级湾区经济体

2017-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大湾区应是国家动能注入港澳经济的一个端口。这些年内地经济发展动能明显高于港澳。”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丘杉如此表示。他曾参与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草案的讨论。

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能够结合各个城市的所需、所长,带动港澳及内地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各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和定位,不仅可以帮助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中,同时国家的发展也可以推动港澳发展和港澳的长期稳定繁荣。

此次接受调研的5家广东上市公司高管,普遍表示期待大湾区规划早日出炉,并开始思考甚至已经着手布局大湾区产业升级。如:招商蛇口已在太子湾地区加速打造邮轮产业;顺丰控股则加大智慧物流建设,并积极开拓海外业务,顺丰已经占据香港快递物流70%以上市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表示:“大湾区是互赢、互通、互联,不同角色之间进行分工,赢家则是整个大湾区的所有参与者。各家企业应增进交流,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做出产品和服务,让整个大湾区可以创造出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抓住了反映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几副好牌”:即在未来,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大势所趋。而这个趋势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包括香港、深圳以及珠三角很多企业,恰好具有这三者优势。“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我觉得大有可为。”

超越制度壁垒 创新合作方式大有可为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已是水到渠成,但在调研中,部分公司高管以及社科院专家均指出,还需要跨越制度性障碍。

香港和澳门都分别实行“一国两制”,法制和经贸方面也分别是三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和关税区。如何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经济基础要素的自由流通,是专家学者以及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共同关心的话题。

“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11个城市,从某些维度来看,分割还是存在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分析。杨明也有类似观点,他提出,粤港澳三地虽然有了“同声同气同命运”的共同情怀,但要真正做到携手建设,一定要找到并实行有效的共治制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认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提供覆盖不同制度区域的公共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但是这个地理空间因为实行‘一国两制’,导致它们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大湾区应该是探讨如何在现有制度有差别的情况之下,去建设一个有共同方向、共同行动的共同体。”

赵细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包括在基础设施、金融、环保、教育、文化的合作,可能需要重新思考,过去政府出面去干的事情,如何让渡给超地方政府的机构来做。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可能需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合作委员会,这个合作委员会要能够取代三地政府的一些职能。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也提出了类似建议,认为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互联互通”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以“通”为基准点和定盘器,推动粤港澳合作走向深化,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要素的自由流动。

对于“一国两制”和三个独立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认为,多元制度格局反而可能成为制度优势,为对接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自由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在大湾区的制度叠加效应,扩大了贸易和产业合作的选择面。以香港为例,由于是“一国”的一部分,让香港搭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另一方面,香港保留了原有制度,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港元和美元挂钩,金融市场开放,出入境相对开放和简易,与国际商业市场完全接轨,也有“两制”之便。

对接“一带一路” 打造对外开放巨型枢纽

“探索粤港澳三地的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是功能的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体,可以降低区内各经营主体的成本,增加其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试验。”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认为。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伟萍认为,制定三方共赢的合作新机制将是颇具意义的制度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对制度的创新又将具有引领作用。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大湾区战略,势必加快香港、广东乃至整个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陈广汉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也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东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制造业发达和科技创新活跃,而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和航运系统,其商业网络遍布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澳门亦有葡语国家的经贸服务平台。大湾区战略势必加快香港、广东乃至整个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和核心载体,将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最新报告则指出,大湾区的建设目标,不仅是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包括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以及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该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城市群最靠近沿海市场的地理节点,基础设施便利,供应链网络发达,而且在电子、建筑、能源、金融、电讯等行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有港澳两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前海、南沙、横琴片区,国际规则和制度接轨程度在国内也是最高的。

该研究院建议,大湾区总部辐射半径要延展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大湾区要携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点,一方面联合搞投资项目,搞大型基建、专属园区,推动能源、产能走出去。另一方面携手跟住“项目和资金”,盯住大型央企已经推出的大项目,为这些企业的沿线投资做侧翼。

部分嗅觉敏锐的企业早已展开布局。记者在招商局调研时,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招商局港口已在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运营30多个港口,这些港口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对照地图来看,船舶从深圳驶出去(深圳西部港区是公司母港),就走到了印度洋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沿欧亚主航线到达扼守红海的吉布提港,过苏伊士运河,便进入地中海的马耳他港,接着班轮挂靠黑海的土耳其、西北欧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继续北上穿过丹麦海峡,到达辐射波罗的海的立陶宛。这一串世界主要海上通道,招商局港口都已经有了布局。

招天下商,通五洲航。站在招商蛇口展示中心极目远眺,依稀可见太子湾港口的红色巨型机械手正有序运作,而更远方则是广袤、蔚蓝的海湾。一湾繁华,共享未来。

(本报记者朱文彬、陆桂玲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