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6月3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争市值
莫如争主业强固

2017-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蔡恩泽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行业从不缺火爆的话题。近期盛传的是,BAT(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将被ATJ(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代替,百度将从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中出局。根据雅虎财经数据,截至本周一收盘,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京东集团市值为612亿美元,同样在美上市的百度市值为619亿美元,两者仅相差几亿美元。这是一幕百度与京东市值之争的大戏,焦点是未来谁会是我国互联网第一阵营的老三。

京东近期股价强势上涨,得益于一季度财报的超预期数据、并购英国奢侈品电商,还有京东模式获得了美国投资者认可。而百度在近几年经历不少风波之后,其股价基本处于横盘状态,在近期的全球科技股热潮中略显落后。

但市值是个每天都在起起落落的数字,在股市,一夜之间蒸发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市值是寻常事。2015年1月28日,受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就网络交易商品产生争议的消息影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阿里巴巴股价当日急挫4.36%至98.45美元,市值瞬间蒸发了110亿美元,合680亿元人民币。而市值有时候也不代表业绩,复星集团投资海南矿业赚市值却不赚业绩。海南矿业上市之后几年间市值一路攀升,从15亿到200亿,但查询财务数据,海南矿业也犯了“一上市业绩就稀里哗啦下滑”综合征,净利润一年不如一年。2010年至2013年期间,海南矿业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均在7亿元以上,2014年骤降至4.24亿元,2015年竟然只有1019万元,2016年已是亏损2.86亿元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值或是上市公司戴在头顶上虚幻的光环。

按理,京东和百度分属互联网行业两个领域,一个电商,一个搜索,从市场细分来看,没有多少可比性。作为上市公司,只有依托各自的优势,尽全力围绕自己的主业,专心走自己的路,发展好自身的强项,而不能受市值排行等因素干扰,将市值管理搞成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更不能为了做大市值,想方设法去摊大饼,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节制地拓展主业以外的业务,结果只会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尽管所谓的百度、京东的“市值之争”可能只是市场的一厢情愿,不过笔者想要提醒的是,精明的企业家无不是在主业上倾注最大的热情,为强本固基狠下功夫。企业家要有抱负,但不能有野心,不要希图建造一个全球最大的花园,把世界上的所有奇花异草悉数移栽其中,然后圈上一道围墙,在大门口收费,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栽种一两个当家品种的花草,形成自己的特质,别人无法企及,那你也会是赢家。

无论京东,还是百度,抑或其他一些互联网企业,对此都要有所警惕,要有危机感。BAT固然不是铁板一块,即便是京东能取代百度,由BAT演变成ATJ的“新三国演义”,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更何况,百度和京东眼下也都实实在在有各自的软肋。百度的主营搜索业务去年营收增速仅为个位数,净利润大幅下滑,金融业务方面也频遭诟病。因此,百度接连遭遇两家国际评级机构降级警示。而京东在金融理财方面的扩张,也着实让人捏着一把汗。

不过,百度毕竟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据支配地位,这为其提供了稳定营收。百度近年来一直在加大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投资和战略调整,因此其发展前景仍然被各方看好。京东则是中国电商的头牌企业,2016年7月入榜2016《财富》全球500强,成为我国首家、唯一入选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只要恪守主业,两家的发展前景都很广阔。

不在主业之外争强好胜,扎扎实实把主业做好,才是人间正道。互联网科技行业发展态势瞬息万变,发展速度和掉队速度远超想象,谁也不敢轻言预测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三年谁将会胜出。随着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BAT格局发生变化并不意外。至于京东和百度谁更优秀,全仰仗其未来对主业的掌控,阶段性奔跑有先有后,成为“长跑”冠军才是最终赢家。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