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6月30日

查看其他日期

粤港澳通力构建世界级湾区经济体

2017-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香港维多利亚港
  澳门金莲花广场
  广州“小蛮腰”
  港珠澳大桥

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互联互通”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以“通”为基准点和定盘器,推动粤港澳合作走向深化,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要素的自由流动。大湾区的建设目标,不仅仅是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包括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以及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

⊙记者 张小军 徐锐 覃秘 ○编辑 全泽源

弹指20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旨在为港澳经济输入国家动能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蓝图基本绘就。6月29日,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维保透露,目前,广东省发改委已会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国家高端智库,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配合国家发改委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报稿。

“此次大湾区规划编制,香港方面非常积极主动,目前初稿已成,相信不久即可出来,这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总纲。”参与了初稿修改讨论的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丘杉对上证报记者如此表示。

1979年,蛇口的一声炮响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1997年和1999年,香港与澳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2017年,国务院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在南粤大地,在A股市场,大湾区话题炙手可热。

国家为什么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基础和优势条件?又有哪些障碍亟待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又有哪些契合点?日前,上海证券报“粤港澳大湾区”调研组深入深圳,调研了多家拟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上市公司,并专访了中山大学陈广汉教授,此后又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副院长赵细康及多位研究大湾区经济的专家座谈。

赵细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着强大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果能提供一个覆盖不同制度区域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将成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巨型门户枢纽。

大桥即将贯通 完成湾区交通闭环

据最新消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近期将全线贯通,预计年底前通车。一桥飞架港珠澳三地,届时从珠海到香港只需半小时车程。

各种硬件设施条件的成熟,是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日前在演讲中特别指出:“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大湾区由此将真正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更加有助于整个湾区氛围的形成。”此外,广深港高铁也将在今年年中测试,并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实现通车。而随着交通等各项基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湾区城市群也将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目标。粤港澳大湾区还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和机场群,客、货运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从高速公路遍布南粤,到高铁动车联通全国,再到现在港珠澳大桥即将贯通,这些年来珠三角交通及物流已经非常发达,此时提出大湾区规划,确实是很自然的事情。”招商蛇口一位高管如此表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国家选择在今年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建设,是在各项政策条件、基础条件都已成熟,且在时点上恰好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能够实现无缝结合的大背景下,可谓水到渠成。

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基础为湾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深厚底蕴。

从经济体量来看,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旧金山湾区,未来有望成为超过东京湾区的亚洲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城市群,处于全球经济第一方阵。从区位优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地处“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以及香港、澳门两大对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区域。并且与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国家、沿线国家海上往来密切,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湾区经济还是该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向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尤其是沿海发达省份依靠政策红利和低成本要素驱动,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广东即是其中的典型。然而,综合国外案例经验,当一个省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时,便要致力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经济发展开始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所提倡的科技创新等要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也将助力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迈向更高阶段。

融通三地要素 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怎么互通?应该从炒股开始!”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在座谈会上半开玩笑地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都明显提升了内地与香港两地投资者投资的便捷性,他期待在资本及投资方面有更广泛、更彻底的融通。

“携手港澳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共同建设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将广东的制造业优势与港澳的国际化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一起迈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今年5月22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点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精髓和意义。

在广东省社科院专家看来,互联互通是湾区经济基本特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能够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并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港澳因素功不可没。自改革开放伊始,粤港澳之间往来日益紧密,粤港澳合作随之加强。

从历史发展脉络看,粤港澳一体化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直持续至2003年,其特点是以“前店后厂”为形式的制造业垂直分工;2003年至2016年是第二阶段,进入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产业横向整合期;现在即将进入的,是以湾区经济为载体共同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的阶段。从经济层面来看,就是要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建立开放、共同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减少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经贸壁垒,促进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成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畅通、最活跃的地区。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乃至全球发展中的定位,广东省社科院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打造双能驱动的产业模式,同时利用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创新活力,建造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

具体到大湾区内几大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广东省社科院专家们的观点较为一致。即从产业角度看,香港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担当内地与海外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澳门则继续利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优势,建设旅游休闲中心,打通与葡语国家的合作;而广州具有空港、海港、信息港、创新港的优势,又被赋予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将起到带动区域辐射能力的作用;深圳则是国家创新城市和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将继续发挥创新功能,引领大湾区在产业、科技、制度上的创新。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