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7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科技驱动普惠金融
井贤栋阐释阿里“新金融”概念

2017-07-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嘉捷 ○编辑 陈羽

“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社会的目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的话如今成了蚂蚁金服集团CEO井贤栋的座右铭,也融入到他对“新金融”的理解中。“科技重塑金融,数字技术时代的新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在昨日的2017天下网商大会新金融分论坛上,井贤栋首次具体阐释了阿里巴巴的“新金融”概念。

去年马云提出“五新”战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如今,随着7月11日阿里巴巴“五新”执行委员会成立,这五大战略正逐步落地。

“新金融”回归服务个体

井贤栋认为,“新金融”首先应具有包容性的特点——从“二八”走向“八二”。传统金融主要服务20%的头部客户——主要来自大中型企业、富裕个人,而服务占比80%的长尾客户则面临着获客难、风险甄别难、操作成本高的挑战。

“新金融”则会更多服务长尾客户——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新技术让长尾用户也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金融就应该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及。”井贤栋认为,新金融开始关注每个个体,以平等的价格让每个人获得便捷的服务。

“新金融”的第二大特征是无现金社会成为趋势。无现金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为了让支付更具便捷性,促进消费和民生服务,最终选择权是交给用户。

第三,信用体系成为“新金融”的重要支撑,信用正在重构商业和金融服务体验。井贤栋认为,信用就像一种实体资本,让每个个体参与到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分配中。

第四个特征是人人参与的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不再是消费者遥不可及的概念,科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金融”是全球化的数字金融。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已成全球共识。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中国也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分享经验,促进当地普惠金融发展。

井贤栋总结道,未来的“新金融”生态将以用户为中心,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和人文紧密结合,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得到服务。

技术驱动 “新金融”与“新物种”相伴而生

“每个时代,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新物种’,产生新需求。金融创新往往就是在服务这些‘新物种’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在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眼中,数字技术时代正催生一个“新物种”繁荣的时代,而未来“新物种”和“新金融”就像DNA的双螺旋体一样,相伴而生、攀援生长。

回溯商业历史源头,最初的市场和贸易崛起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新物种”——商人阶层,从而诞生了银行。而在如今的数字技术时代里,网店创业者、产业链上的新农民等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物种”,并与“新金融”共同成长。

以新农民为例,陈龙提出了以“金融+供应链”重构行业的一种方式。“新金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把资金带到传统的养羊业中,让农业行业龙头采购种羊后给牧民养殖,牧民再把羊卖给龙头企业,加工生产之后通过新零售的方式卖给用户,从而同步解决金融和供应链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是驱动‘新物种’和‘新金融’这个双螺旋体的关键动力。”陈龙表示,人工智能提高了大数据效率,云计算大大降低了成本,区块链带来了“不需要信任的信任体系”,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等都会给商业和金融带来更多可能性。

对于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蚂蚁金服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认为,可以借此推进普惠金融。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蚂蚁金服的一项核心技术引擎。从智能客服到交易风控,从商家营销到贷款模型,从财经资讯推送到智能投顾,从车险图像定损到保险对话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正帮助金融提升效率、降低门槛,让更多人平等地享受金融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