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7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个股“闪崩”凸显当下流动性难题

2017-07-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桂浩明

一段时间来,沪深股市中不断出现个股“闪崩”。6月初至今,已有超过130家A股公司出现过“闪崩”。创业板指标股7月14日集体“闪崩”,权重排名靠前的温氏股份、三聚环保、碧水源、网宿科技和掌趣科技都大幅下跌,神雾环保、神雾节能更是双双跌停,两周内分别下跌了23%和25%。A股“闪崩”的范围也在迅速扩散,从前期的妖股、新股、壳资源股、庄股、题材股蔓延到基金追捧的“价值成长股”。盘中闪崩的股票从互不关联的极少数,到个股之间开始出现关联化、扩大化。

“闪崩”,也就是某股票在走势形态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股价突然大幅下跌,区间跌幅超过30%,且跌停数不少于一个。这种突如其来的异常表现,不但使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会蒙受不小的损失,也会影响其他投资者的情绪,对大盘的走势也造成极大干扰,甚至诱发板块与指数的“闪崩”。

一般而言,导致“闪崩”现象,或者是由于某股票被突然曝出负面消息,或者是因为持股数量较多的股东集中抛售。就前一种情况而言,在目前信息披露受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往往是盘中非主流媒体发布的报道所致,而且事后来看,大多数报道与事实还是存在距离的。由此所形成的“闪崩”,更多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果投资者不断加强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并且有效提升对于公司价值判断的水平,这种因为信息误导所引发的“闪崩”,还是有希望逐步得到化解的,至少不会大面积蔓延。但对于后一种情况,也就是大股东突然集中抛售所引发的“闪崩”,其实质是流动性出现了大麻烦,一般投资者就难以规避了,而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当前市场存在的一个重大风险。

的确,在一个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市场中,股票通常是处于想买的人买得到,想卖的人卖得掉这种良性运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闪崩”的,股价即便是要跌,也是逐步下台阶,而不至于飞流直下,瞬间就跌停。然而,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抛盘稍微大一些,就可能因为下档接盘不足而导致股价快速下台阶,从而引发“闪崩”。换个角度来说,随着沪深股市各项整顿的推进,特别是“去杠杆”的推进,一些所谓“市场主力”面临着越来越急迫的资金短缺难题,以前按照“坐庄”模式操作,在一些股票上拥有高比例的仓位,现在一旦资金收紧,不得已减仓。鉴于当下市场流动性不足,此类操作就很容易引发“闪崩”。从现实情况来看,两市现在差不多每天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成交金额不足2000万元,而低于5000万元的则更是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天成交不到5000万元的,流动性可能就大有问题了。而如果每天成交低于2000万元,那么风险就很大了。近期之所以“闪崩”频频,应该说是与之有关的。

这里也就引出了新的问题,既然很多个股“闪崩”与流动性不足有关,那么现在应该如何来化解流动性风险呢?如果说对于那些在股市中违规使用或者不当使用的杠杆资金予以清理是必要的,那么与此同时也应该考虑要引入新的资金来填补由此出现的缺口。两年前市场巨震的时候,股市流动性几乎枯竭,也是通过注入流动性来化解风险的。当然,现在的情况与当年不能同日而语,但从稳定市场的角度出发,形成资金供应的动态平衡还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在驱逐违规资金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确保合规的增量资金的流入。

至于说金融去杠杆,其实股市也需要,并且也应该允许有杠杆存在的。所谓的“去杠杆”,并不是要彻底清理杠杆,而是要去掉过长的杠杆,其实质就是“稳杠杆”。从这个层面来说,现在也许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股市中哪些杠杆是可以用的,其合理的杠杆率又该是多少?除了现在的融资融券业务以外,有没有其他类型的杠杆是可以合法使用的?倘若能在这方面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当大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从长远来看,这也能有效防范“闪崩”。

时下,市场分化明显,这种市况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与此同时,不正常的“闪崩”现象也不时困扰着投资者。因此,如何化解流动性风险,同时又理性处理杠杆,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的大问题。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