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基金周刊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7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价值和成长可以共荣

2017-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周宏 ○编辑 于勇

本周市场行情对于投资经理们恐怕有很大的启发。

前半周,大盘价值股红红火火一路向上,中小盘成长股则萎靡不振。下半周,在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成长股重新抬头向上攻击。周五,消费股、周期股和成长股齐齐发力,各自精彩。

这从一个侧面映射出A股市场的波动特征。

从短期看,结构性行情始终是A股大部分时候的波动特点,各种投资风格、各个不同的行业,乃至投资主题起伏循环、周而复始。仅就短期看,似乎抓住了机会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但从长期看,行业、风格、板块轮动后,体现的是齐头并进的势头。从总体上看,不同行业、不同主题、不同板块,都会有比较出色的龙头公司,也都会有表现自己的市场阶段。从长期看,各个投资风格大多是个“共存共荣”的市场结果。

对应于以上的分析,对于资产管理人而言,在投资能力的建设上,选择通常也就三个。

其一,是积极跟进最火爆的投资风格。历数过去十多年,仅股票类基金的投资风格就经历了价值型、成长型的多次轮动,其间还伴有宏观决策的“自上而下”型、着重主题投资的灵活配置型,以及着重指数和分级基金的工具型等多种风格杂糅的过程。

显然,要想步步领先或次次跟上投资风格的变迁殊为不易。

其二,是始终坚持自己既定的投资步伐和投资风格。价值投资上有优势的投资团队就倾注在价值投资上,成长风格上有优势的投资团队就着重于成长风格。

这一点对于投资团队的管理者而言,难度较小,但是对基金公司市场体系的考验较大。事实上,结局也很明显:十多年前,在多数一二线基金公司内都有些“价值投资”的好手,如今这方面的人才已凋零至只有个位数了,将这条路走到底的团队终究还是少而又少。

其三,是走全能型、平台型的路。这条路在投资能力建设上风险最小,但最耗用资源,且对公司的管理和用人文化也构成比较多的冲击。通常,执行这种思路的投资管理企业非市场一线企业而不能胜任。

而即便规模够大、人才积累够多,在管理和文化上,能否真正让体系内不同基因的投资团队相容也是个大问题,而后者最终也造成许多大型资产管理企业业绩不彰的事实。

现在回头来看,行业内大多数投资团队的选择最终都会归于第二条道路。对投资机构而言,大致也就是保持耐心,扛住市场的周期压力,悉心建设自身投资业务上的相对优势,安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行情早一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