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版 基金·专访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9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一位资管老兵的新挑战

2017-09-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访前海开源执行董事长朱永强

⊙记者 朱文彬 ○编辑 长弓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傍晚,因台风天气影响航班正常起飞,前海开源执行董事长朱永强改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第二天上午7点多才从北京赶回深圳。上午9点,一路上的风尘尚未洗去,朱永强便来到办公室,毫无倦意、笑容满面地与记者聊了起来。

一年前,朱永强正是沿着这条路线南下,从北京的金融街来到深圳的深南大道,从证券业“元老”级人物转身成为基金业“新兵”,从航母级券商的高管移步至起步不久的次新基金公司高层。

挑战人生,这是去年9月朱永强离开从事20余年券商行业时写下的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背后,他有着怎样的深刻思考?又会怎样去迎接新的挑战呢?

挑战:

不断挑战极限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朱永强是计算机专业的工学硕士、EMBA,拥有20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在先后供职华泰、华泰联合、中信、银河四大券商后,来到了基金行业。

“人生就是要不断挑战极限。”朱永强说,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才是人生的乐趣。

采访中,他感慨道:“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折腾,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朱永强早在1993年就进入了券商行业。在此之前,他先后在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学成之后,他做了几年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工作,1993年前往成立不久的华泰证券从事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

由于计算机编程的需要,朱永强必须对证券有深入研究,由此形成的勤奋钻研习惯和知识积累为他转型到金融业奠定了基础。此后的20多年里,朱永强在券商业大展拳脚,声名日隆。来到前海开源基金之前,他在银河证券负责管理经纪业务。

“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激发自己的潜能。这就是我所说的‘挑战人生’的含义。”朱永强告诉记者,从券商业转型到基金业,是他主动思考和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被动选择。“主动选择也是一种挑战。”他说。

事实上,对于朱永强的选择,也有人不太理解:“原本在银河证券管几万人,现在到基金公司后手下只有几百人,经营范围也变窄了,所谓的挑战在哪里?”

朱永强表示,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跟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设计有关。从资管行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思考之后,朱永强选择了公募基金。

目前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不外乎是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公募以及私募基金等。在朱永强看来,公募基金从资管行业中脱颖而出的概率最大。

首先,就券商而言,过去都是靠牌照或者国家政策红利吃饭,整体上日子过得比较舒服,还没有危机感。随着竞争逐步深入,佣金费率越来越低,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才是券商谋求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但目前阶段券商业还做不到这点。

其次,就私募而言,优秀人才之所以“公转私”较多,是由于公募过去的激励机制没有解决,导致人才流失。随着激励机制的逐步解决,公募相对私募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一,作为普惠金融,公募基金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公募基金经受了二十年历轮市场周期的考验,相对于近几年壮大的私募,在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上比较健全,发展更为规范。

第三,资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竞争激烈。只有汇聚天下英才,才能做出行业领先的产品。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只有公募基金在法律上允许进行股权激励,这对优秀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最后,随着未来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目前主要基于刚性兑付和庞大体量在资管行业保持领先的银行,难以脱颖而出。

对于为何选择前海开源,朱永强说有三个原因:一是基于信任,二是基于机制,三是能发挥己长。

思考:

资管大发展前夜公募前景广阔

“相对于超过200多万亿元的规模,中国金融行业真正的市场化发展时间还不到20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规模,对所有资管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朱永强说,中国的资管行业尽管规模很大,但还没有真正腾飞,没有真正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产品设计不合理,违反金融本质,如刚性兑付。二是很多投资者对金融产品认知不成熟,如认为银行天然就应保本保息。

“只要有刚兑存在,就是在利用政府信誉。在这一前提下,专业价值就无从谈起。”朱永强说,现在从上到下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未来刚兑将会被逐步打破。

在此趋势下,资管行业也将逐步回归本源,即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相关金融机构将各司其职,如银行、券商这些与客户距离最近的部门,将更多地回到做客户投顾的角色上来,成为财富管家,而公募、私募等将更多地回到产品的设计、管理和投资能力的打造上。

“未来的资管行业将是产品为王。”朱永强分析称,未来,谁能掌握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谁能从产品研究上为投资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谁就能居于领先地位,谁就能为客户和市场所认可。他说:“其中,我更看好公募基金的前景。”

“公募基金大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朱永强说,在200多万亿规模的财富下,普惠金融需要有足够多的经营者和足够大的承载力,才能担起应负之责。而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只有100来家,参照私募短短5年发展到2万多家以及美国的经验,未来即便是翻两番也不为多。

在朱永强看来,随着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持股等机制在公募基金行业的推广,将产生一种鲶鱼效应,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设计等独特优势,对未来公募基金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到自己的工作,朱永强有很多的思考。

“任何一种金融服务行业,永远都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是基本和核心。”朱永强说,到公募基金后,他要从更大的社会视角去思考产品的开发创新。

朱永强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未来公募基金如何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脉搏和主题,前瞻性地设计出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比如,现在很多人的财富形式是房地产,公募基金能否设计出相关的REITs产品或者房地产金融产品来解决保值增值等问题。

他同时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设计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由于隔着一层渠道,基金跟客户间的黏性不同于券商,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情形是“叫好而不叫座”。即便是业绩较好的产品,客户一旦稍微挣点钱反而就走了,不能真正享受产品净值增长带来的切实长远收益。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困惑所在。

应对:

保持谦卑心态做应该做的事

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开源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26亿元。而在2014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只有25.33亿元。在4年多的时间坐标上,前海开源资产管理规模画出了一道亮丽的上扬曲线。

“这几年我们做了些努力,出了些成绩,但还谈不上脱颖而出。”面对激烈的竞争,前海开源基金凭借机制创新、治理高效、事业部制、合伙人文化、前瞻性的产品布局等优势,与一批次新基金公司拉开了明显距离。但朱永强对此并不沾沾自喜:“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朱永强说,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服务客户,时刻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一切为客户着想。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紧跟市场热点,发挥相应的产品设计能力、产品的投资能力,为客户带来好的投资绩效。这是一个基金公司应该做的基本的东西。

其次应该做的是花精力设计好机制,为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相对简单地、快乐地专注工作,发挥各自特长,认真做好投资业绩。

最后应该做的是产品和投资的能力建设,要正确研判国家经济形势,深刻分析国家政策,给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策略研判。

前海开源成立4年来,以优异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前瞻性的大市预判能力著称。在2014年初上证综指处于2000点附近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十年一遇大牛市”,成为业内首家喊出“大牛市”的基金公司。2015年5月21日,市场正处于狂热阶段,前海开源基金率先公开提示股市风险,提出要严控中小板、创业板的投资风险,严控旗下产品仓位,从而有效规避了市场下跌带来的风险。

同年底,在市场走势不明朗时,前海开源基金基于坚定看好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判断我国香港市场会有一波明显的趋势性上涨行情,及时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沪港深产品。2016年2月4日,公司投决会召开内部会议,宣布公司整体投资战略由“重点防御”转为“全面进攻”,准确把握了春节后A股上涨行情。

朱永强说,有别于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前海开源的公司愿景基于两个基本理念:为客户创造绝对回报,为客户创造持续的正收益。并且,上述基本理念贯穿于公司定位、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和基金经理考核。

在具体实践中,朱永强说,投资是一个“科学+艺术”的学问,要通过机制建设,用科学的部分来弥补天才欠缺的部分。一方面,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把科学的部分做好,即有科学的投研体系、科学的产品设计体系、科学的风控体系;另一方面,从软环境的营造上,让天才发挥好艺术的部分,就是要提供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搭建一个有效的团队,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还要遵从科学规律把管理做好,建好相应的各种体系。

“保持谦卑的心态,感恩社会和时代给予的机会,努力奋进。”朱永强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