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10月1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34版)

2017-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34版)

(3)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业务板块

公司的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板块由中国复材经营,主营业务是风机叶片的生产和销售。中国复材为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项目提供了3MW风机叶片,约占该项目叶片总需求量的80%;此外,中国复材75米6MW风机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复材在大型风电装备和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复材已形成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三个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的良好格局。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表3-33 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的产品构成表

单位:万元、%

表3-34 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产品的毛利率情况

风机叶片是中国复材最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2014年-2016年度及2017年1-6月,公司风机叶片业务收入分别为175,130.06万元、251,063.97万元、187,113.82万元和47,096.58万元,占比分别为67.62%、77.89%、74.72%和62.07%。近三年风机叶片产量分别为4,656片、6,719片和3,707片,销量分别为4,564片、6,540片和4,146片,销量成波动态势,主要原因是由于2015年同期风电行业受政策影响出现抢装潮,提前透支2016年和2017年部分市场需求所致。

2014年-2016年度及2017年1-6月,风机叶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25%、28.04%、26.06%和22.06%。2015年度风机叶片业务毛利率较2014下降2.21个百分点,2016年度风机叶片业务毛利率较2015年下降1.98个百分点,变化不大。

2016年末,中国复材风电叶片产能规模达到年产1.5万片,位居中国第一;中国复材按照中国建材的总体战略定位,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成功建设了连云港、沈阳、酒泉、包头、哈密叶片生产基地和SINOI海外研发中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机叶片生产商。中国复材产品生产完工后需经过安装、运行等阶段,相应的结算一般分为预付款、交货验收付款和质保三个阶段。通常情况下,在合同签订时预付20%订金,产品发出时付款50%,交货验收时付款25%,剩余的5%作为产品质保金。

表3-35 2016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前五大销售客户情况

表3-36 2017年1-6月公司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前五大销售客户情况

风电叶片及玻璃钢缠绕类产品的原材料为树脂及玻纤织物,生产能源主要依靠电力供应。中国复材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均采用总部集中招标的模式。中国复材与供应商的结算方式为货到付款,主要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

表3-37 2016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表3-38 2017年1-6月公司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4)工程服务业务板块

公司工程服务板块主要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经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紧抓玻璃、水泥、新能源等工程技术市场经营,加强科技创新,签订发达国家超大吨位浮法玻璃生产线订单,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拓展产业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不断提升工程服务附加值和整体效益;引领传统产能改造与产业升级,推广脱硫、脱氮、余热发电一体化节能技术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打造世界级节能减排示范线,并向“城市垃圾及污泥协同处理”业务领域转型;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工程款的结算通常分几个阶段,开工前业主按照合同金额预付15%-30%的款项,在设备到货后付到总金额的60%-70%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付到总金额的90%,剩余部分待质保期满后付清。

2014年-2016年度及2017年1-6月,工程服务业务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00,384.36万元、717,992.75万元、743,899.28万元和378,286.6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6.21%、25.95%、31.29%和22.50%,2016年度公司工程服务业务板块毛利率显著上升。

在具体项目的经营模式上,工程服务业务板块的经营按照总部承揽和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自揽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总包模式、单一项目承包模式、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模式等。

工程项目总包模式:工程项目总包模式包括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服务的全过程承包。工程项目从前期策划、技术设计到中期建筑施工、安装调试再到后期试运行和合作运行均自主承担。

单一项目承包模式:在单一工程项目承包多为承包国内玻璃、水泥生产线早期生产技术过时、对以往的落后技术进行改造等单一工程项目,主要针对生产线上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利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施工和装备提供等工程服务。

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模式:技术服务指利用自身拥有的玻璃、水泥等专业技术为国内外建材企业解决某一特定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技术改造服务指帮助建材企业在其原有技术水平上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的改造。

表3-39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近三年新签合同额情况

单位:万元

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新签玻璃工程及服务合同285,100万元,新签水泥工程及服务合同221,000万元,新签新能源工程及服务合同317,100万元。目前公司玻璃工程及服务尚在执行的合同金额为359,200万元,水泥工程及服务尚在执行的合同金额为340,200万元,新能源工程及服务尚在执行的合同金额为421,800万元,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在国内外的水泥和玻璃工程及服务业务中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近三年及一期,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业务发展不但致力于国内市场,还不断扩展到国际市场,涉及区域为东南亚、西亚、中东等。

表3-40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近三年及一期主要合同情况

单位:万元

(5)其他

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中主要的是建材贸易与物流板块。公司建材贸易与物流由中建材投资经营,主要从事物流及建材、机电、家电、轻工、五金等产品的进出口。2016年,公司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润分别为244,065.16万元和12,269.30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润的比重为2.40%和0.44%,占比较小,对公司经营情况影响不大。2017年1-6月,公司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润分别为70,717.68万元和15,416.7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润的比重为1.33%和1.08 %。

4、安全生产与环保

(1) 安全生产情况

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与网络,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构与职责、危险源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了公司的生产安全。

公司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能力。

公司每年都制订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制订整改和防范措施。安全检查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应对潜在的事故风险。最近三年一期,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 环保开展情况

公司坚持建设“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的宗旨,对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推进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技术研发,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现有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设施投入。公司建立了环境保护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专业队伍体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公司建立完善了环保管理制度。

公司符合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13]55号)的要求。

合并后中国建材有望在产业布局、业务规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拥有全面、综合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建材行业的竞争力。预期合并后中国建材将是全球水泥产能排名第一的企业;并在商品混凝土生产、水泥工程服务、石膏板生产、玻纤制造(考虑中国建材联营公司中国巨石)、风机叶片生产等多个领域拥有世界领先地位。

(三)发行人行业情况

发行人主要业务为各种主要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水泥、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所处行业为建材业。

1、行业概况

建材行业是建筑材料行业的简称,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钢筋、塑料板材、管材等)与装饰材料(玻璃、地板、小五金、墙纸墙布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建材行业已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品工业,在国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

建材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投资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呈现大幅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1年至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0.97万亿增长至74.41万亿。2016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0.65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7.9%。

图3-4 2005-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年快速增长的带动与影响下,“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行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行业总体较好,呈现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局面。根据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建筑材料行业仍将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建材工业已经从过去“由大变强,靠强出新”为特征的发展开始转入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新时代。“十三五”将是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政策导向方面,《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定的签署和颁布,将有力的推动国家在保障房建设、高铁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进而带动对水泥、玻璃纤维、石膏板等建材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

2、水泥行业

水泥是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水泥行业的发展在近二十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自“八五”以来至2014年,受市场需求拉动,水泥产量一直呈阶梯式增长,但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48亿吨,同比下降4.9%,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有所回升,达到24.03亿吨,同比增长2.3%。

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图3-5 全国水泥产量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 我国水泥行业政策

为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之前,国家相关部委在产业政策方面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通知》等多项水泥行业政策法规性文件,鼓励水泥企业跨部门、跨区域兼并、重组、联合,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到2020年,水泥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确立60户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日产4000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KWH,熟料热耗小于740千卡/千克;到2010年末,全国完成淘汰小水泥产能2.5亿吨,并要求各级政府签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责任书,明订拆除时间,落实相关责任。

为抑制水泥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2009年9月7日工信部下发《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对水泥行业的区域结构调整、准入门槛、并购重组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实行总量控制,严控新建项目,通过可量化的措施,对产能过剩的区域起到限制性作用;行业准入方面,资质上要求从事水泥生产经营要三年以上,资金实力要求自有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50%,资源要求有可供开采30年以上的矿山资源保证,单线规模要求单线粉磨系统年产水泥60万吨以上、单线熟料生产线日产5,000吨,边缘省份除外;并购重组方面,鼓励水泥企业并购重组,以提升行业集中度、减少无序竞争。

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意见中重申了对设备工艺、矿产资源、并购重组的要求,并对新建生产线和落后产能淘汰提出严厉的标准。意见中要求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的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该文中所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各省(区、市)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表,2007年曾提出的5年淘汰2.5亿吨落后水泥产能,相比之下未来三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约5亿吨的措施,力度更大。新建生产线和落后产能淘汰两项措施的相结合,有望扭转目前水泥产能整体过剩的格局,对水泥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2009年1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投产的在建项目、已核准未开工项目(含水泥熟料线和粉磨站)进行清查。

2009年11月21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坚决停止违法违规项目建设,在对水泥项目清理期间一律不得核准新的扩能建设项目。同时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市场准入,提高准入门槛,重点支持企业通过上大压小、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开展综合利用、推进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等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推动淘汰落后。2009年11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分解落实2009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地2009年合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7,416万吨。

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间,把支持农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材下乡政策有效的拉动了内需市场。

2010年2月6日国务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未来三年水泥落后产能淘汰总量将大于3亿吨。在2010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中,严厉要求各地方政府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成功,其中包括淘汰水泥产能5,000万吨。2010年8月5日,工信部公告了2010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要求各地2010年合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0,727.7万吨,涉及763家企业。

2010年8月13日新的《水泥产业发展政策》获得通过,明确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提速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扶植大企业兼并。2010年7月个别地区提出“限电令”,直接影响了水泥生产企业的产量。2010年10月,持续限电导致各地水泥价格大涨。由于各地限电政策和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水泥传统旺季到来,各地水泥供不应求。水泥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涨幅在60%以上。

2010年11月29日,工信部发出《工信部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通知,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

2011年7月11日,工信部公告了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要求2011年18个工业行业共涉及2,255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其中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5,327万吨,涉及782家企业。

2011年11月8日,工信部公布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10%以上增长的目标,并实现2015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将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协同处置,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等。

2012年4月26日,工信部下达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水泥(熟料及磨机)21,900万吨。

2013年4月,工信部下达了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其中水泥(熟料及磨机)7,345万吨。

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水泥行业要求加快制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鼓励依托现有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废渣发展高标号水泥和满足海洋、港口、核电、隧道等工程需要的特种水泥等新产品。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

2013、2014年国务院分别颁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推进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实现了对投资、内需的有效拉动,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居住、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建材行业的发展。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强调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于建材行业,提出了提升质量、建立品牌,实现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与国际水平接轨。与此同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再创新高,建材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2015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其中明确了42.5及以上水泥掺20%废渣可享受70%的退税,这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扶优扶强,减少与淘汰落后产能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提出要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及错峰生产,推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工作。

2016年6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规划》规定,到2020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需要从2015年的112kg降至105kg。《规划》同时提出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大幅减少污染排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提高绿色发展基础能力、促进工业绿色开放发展等十大主要任务。

2016年9月4日,工信部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指南》提出,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吨水泥综合能耗降到85千克标准煤。指南提出四大重点任务,包括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试点。

2016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15号。文件总结了近年来水泥行业发展现状,《规划》提出了加快结构优化、强化协同创新、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融合发展、推进国际合作等五大具体任务,并从绿色建材生产应用、关键材料保障、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协同处置推广、“三品”行动推进、服务平台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了重点工程。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结构调整、两化融合、绿色发展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凝练成16项指导性的具体指标。《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建材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将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通知》要求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有效压减过剩熟料产能,同时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在2015年北方地区全面试行错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6-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错峰生产,不但对治理雾霾大有好处,而且对化解部分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减少污染,降本增效,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大有帮助。

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国发[2016]72号。文件指出,对于水泥行业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无居民海岛)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并合力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各项工作。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录》再次对新增产能“亮红灯”,表明了政策层面对遏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决心。

除行业政策外,2008年12月,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取消了立窑水泥的增值税优惠,进一步压缩立窑生产企业每吨10-20元的利润空间,加大落后产能企业的经营压力,促进了落后产能的市场淘汰。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同时中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均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对于建材行业的发展是绝佳的机遇。

同时水泥行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之一,国家在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07年6月4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防范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2007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严格授信管理,将环保评估的审批文件作为授信使用的条件之一,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2013年,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13]55号),加强对电力企业(包括企业自备电厂)燃煤机组、钢铁、水泥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设施运行的监管,严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废水排放的排查力度,严查利用渗井(旱井)、渗坑(坑塘)、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废水的违法行为。

总体来看,国家频繁出台针对水泥产能过剩的调控政策,反映了国家对水泥行业进行的大力治理,包括设置高准入门槛,严防行业重复性建设,对行业内企业进行整合等,以此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政策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行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竞争力和集中度。

(2)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水泥行业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其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水泥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变动趋势与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变动较为一致,宏观经济对水泥制造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杠杆效应。从中国水泥的下游消费需求结构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处于消费主导地位,分别约占水泥市场需求的30%和25%,其投资增速情况决定了水泥需求总量。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基本建设、工业建设以及其他相关建设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产值约占建材工业的4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建设逐步推进、人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上国外水泥制造业外移,我国水泥工业快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4年居世界第1位,2011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60%左右。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加的拉动下,我国水泥产量逐年增长。2013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24.1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2012年的7.4%提升2.2个百分点。全国熟料产量13.6亿吨,同比增长5.6%,低于水泥产量增速。全国新增熟料产能0.94亿吨,较2012年新增产能1.6亿吨明显回落。全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1亿元,同比继续下滑6.5%。持续回落的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未来行业供给端压力在继续减轻。2014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4.76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创出自1991年以来24年最低,2015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3.48亿吨,同比下降5.2%。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9%,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0%,得益于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良好表现,2016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4.03亿吨,同比上升2.3%;水泥熟料累计同比增长3.07%。在当前我国投资正处于震荡调整阶段,经济增长进入变轨期,表明我国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的新常态。

另一方面,我国水泥行业在快速高位的投资发展下,产能严重过剩,因此自2009年9月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控制水泥产能过快增长的政策。根据相关政策及国务院会议相关要求,2009年9月底以前未开工水泥投资项目全面停建清理,重新审核后方可决定留存;2012年底前,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等总量约3亿吨的落后水泥产能。2010年11月和2011年8月,工信部出台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建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的单线产能均设定了严格要求,强化行业准入条件管理力度。2011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又颁布了《建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提高水泥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支持大企业集团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区域水泥集团,力争到2015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35%以上。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整合工作顺利推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龙头格局逐步形成。全年合计淘汰水泥产能1.5亿吨,新型干法比重达86.3%,市场供求关系大力改善,集中度不断上升。据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数据统计,2011年前十大水泥生产企业产量为5.53亿吨,占总产量的26.5%,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2012年工信部出台了《关于下达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并在6-9月间公告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第一、二批)名单,提出了2012年底具体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具体实施要求。随后,在2012年至2014几年间,工信部连续多次公布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名单。2015年初,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8,100万吨,2015年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000万吨,出色地完成了淘汰任务。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环保法》修订草案,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实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执行。2016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就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再减压一批水泥熟料,排名前10的企业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2015年前10大集团水泥熟料产能已占全国总量的54%,前50家占75%。2016年8月17日,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了《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强调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亿吨,推动兼并重组,将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作为发展动力。

图3-6 2004年至2016年我国水泥累计月度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15年以来,在产能过剩和需求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水泥价格快速下行,中国水泥价格指数逐月不断下降,2015年12月降至79.25。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249元/吨(全品种含税落地价,下同),企业平均出厂价为195元/吨,同比下跌均在20%左右。受水泥行业回暖影响,水泥市场平均价格自2016年初探底后开始持续回升,尤其是8月份以后,价格更是直线攀升,2016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由年初最低降至244元/吨,至12月份已回升至337元/吨,上涨了93元/吨,涨幅达37%。

图3-7 2014年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近年来,水泥产品制造工艺及技术上发展迅猛。主要表现在:1)水泥品种的研究开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经过近50年的不断努力,我国逐渐形成了六大系列的通用水泥。特种水泥的研究开发成就显著,目前已有60多种特种水泥,其中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出口欧洲、南美及亚洲等许多国家。2)技术进步正在加快: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水泥工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水泥预分解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1976年我国第一台新型干法窑投产至今,700吨/天-2,000吨/天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已实现国产化,并已向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出口,5,000吨/天新型干法窑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8,000吨/天、10,000吨/天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己经建成,我国与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差距极小。

从水泥需求来看,与国民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有密切关系。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和高铁等基建项目政策调控影响,我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下滑。据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水泥产量24.1亿吨,同比增长9.57%,较2012年上升2.13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行业利润率7.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65.5亿元,同比增长16.4%,居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之首。

2014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4.76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创出自1991年以来24年最低,在当前我国投资正处于震荡调整阶段,经济增长进入变轨期,表明我国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的新常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农户)完成5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2013年低3.9个百分点,更为10年来最低。从投资结构来看,房地产投资下滑程度最大,从2013年19.8%下滑至2014年10.5%,下降9.3个百分点,同样为近10年来的最低值。基础建设投资表现相对稳定,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由此看出,基建投资的较快增长,为2014年水泥需求总量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房地产投资的快速下滑是导致2014年水泥需求增速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不足严重削弱了水泥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全国GDP增长6.9%,首度“破7”,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态势未改,虽然随着基建工程项目的较快推进,水泥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有所减缓,但仍难以得到根本好转。全年累计水泥产量23.48亿吨,同比下降4.9%,较2014年同期增速下滑6.7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累计固定资产投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与2014年相比,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为1%,较上年同期下滑了9.5个百分点,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为17.29%,较上年同期下滑3个百分点。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累计投资596,5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77.43亿元,同比下跌6.49%。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值152,011.68亿元,同比增长15.80%,市场逐渐回暖。

我国水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国内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水泥工业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全国水泥产能过剩严重:在我国水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时,水泥行业的供求矛盾却在不断加剧。2)全国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是水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2008年,我国行业集中度仅有16%,经过多年来水泥行业兼并整合,目前行业集中度已达54%,但较发达国家80%左右的集中度相比还存在差距。较低的集中度不仅制约了规模效应的发挥,也导致价格竞争比较激烈,不利于行业的平稳发展。3)行业整体呈粗放型发展,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水泥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由于自身比重大、货值低的特点,我国水泥出口总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比重相当低,而世界水泥贸易量也在逐年增加。水泥企业生产所造成的能源高消耗、环境污染,给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能耗和环保超限企业没有得到及时整治,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无证企业的非法生产。

水泥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由于水泥生产工艺简单、技术门槛不高、产品价格低廉,同时体积较大、运费高、利润薄,量重价低、不易储存的特性,因此水泥生产与市场的陆地距离一般在300公里以内,其生产和销售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受水泥销售市场半径限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范围内。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多范围、多格局并存的区域水泥市场。

近年来,水泥行业重组整合加速开展,区域性龙头企业在行业地位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的重组也将愈演愈烈。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将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一方面,国内有实力的水泥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联合”,以期形成区域水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形成压力,加速上述区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并购的步伐。大中型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小型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区域市场龙头将占有区域内主要市场份额。

(3)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前景

2017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后的第二年,宏观大环境整体上有利于水泥行业特别是行业领先者的发展。水泥作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为抑制通胀、调结构及房地产价格所采取调控政策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为保民生、稳增长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利于投资的。从以往的财政政策环境和水泥需求相关性看,呈正相关关系。行业需求增长是可预期的,保障住房加快、水利投资、高铁和城镇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区域振兴规划推出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等均支撑水泥需求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持续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6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9.6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88%,基础设施投资1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80%。

2)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建设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2015年,“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2016年“十三五”中,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经济轴带。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直接带动水泥消费的续修。各地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突破点。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建材集团等均已在上海进行水泥产能布局与承接国外水泥建设项目。

自2014年2月习近平提出“打破一亩三分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北京、河北、天津三地将加大协同力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望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交通、生态、产业被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北京提出“制定实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对接协作年度任务项目清单,尽快取得新的成效”;河北提出,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推动生态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对接协作。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而这些省市也均就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进行了定位和部署。通关便利、航道建设成为各地关注的重点。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建设能够提高水泥市场需求度,对水泥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雄安新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建设对水泥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3)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鼓励传统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于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降低营业成本,开拓营销渠道,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如今,中国水泥网开始探索水泥现货点上交易平台、水泥产业供应链联盟等领域,积极挖掘水泥的衍生价值,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实现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的新飞跃。同时,实施中国制造2025,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无疑对水泥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水泥行业中,多数龙头企业均是国企。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向,必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尽管顶层设计与相关配套文件均已制定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关键问题有待细化与解决。

5)淘汰落后产能,调结构增效益

按照《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4号)要求,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置换,这一政策将预计对今后遏制新增产能项目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以新疆为代表的省份,在政府、行业协会和各主导企业积极开展行业脱困解困措施,为推动行业效益回升,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3、轻质建材

石膏板是发行人轻质建材业务经营主体北新建材的主要产品。石膏板是一种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搀入添加剂与纤维制成的新型墙体建筑材料,与传统粘土实心、空心砖相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防火隔音、方便施工、节省空间等优异性能,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方向,并因此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当前着重发展的新型轻质板材之一。目前石膏板已广泛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店、旅馆和工业厂房等各种建筑物的内隔墙、墙体覆面板(代替墙面抹灰层)、天花板、吸音板、地面基层板和各种装饰板等。

表3-41 国家对石膏板行业的政策支持

2005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有关建筑节能、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等产业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产业政策的扶持推动了以石膏板墙体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墙体材料对传统高耗能的粘土砖等墙体材料的替代,进而推动了石膏板行业的迅速发展。2013年,我国石膏板产量达到27亿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27.3%。2014年我国石膏板产量达到34.44亿平方米,同比2013年增长27.5%。截至2015年10月末,我国石膏板产量达到29.07亿平方米。

从需求端看,目前我国的石膏板消费基本仍以公用建筑为主,酒店、写字楼、办公场所、医院、机场、工厂等用量约占70%,而美国则有80%的石膏板用于住宅。因此,未来我国石膏板行业需求增长一方面来自传统公用建筑需求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逐步拓展至装修、保障性住房、农村住房、普通商品房等更为广泛的建筑领域。未来随着节能政策的引导和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住宅市场将成为石膏板的主要增长点。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企稳回升,整体处于弱复苏,而且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石膏板用量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市场需求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石膏板产量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的市场目前竞争格局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生产高档石膏板产品的企业,品牌优势较大,市场份额约15%;第二类为生产中档石膏板产品的中级企业,产品性价比较高,市场份额约40%;第三类为生产低档石膏板产品的初级企业,较为分散,既无产能优势也无品牌优势,市场份额合计约45%。北新建材为第一类企业,主要生产高档产品,在收购泰山石膏后,使全国的石膏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几乎在每一个省都有石膏板生产线,提高了公司产品的供货能力和市场覆盖力,充分满足了不同档次客户的需求。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为3家国外建材企业,分别是德国可耐福、法国圣戈班和拉法基。

公司主产品石膏板在中国发展具备足够的政府政策支持,比如墙体改革、节能减排、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等,符合国家倡导和支持的发展方向。石膏板全国人均用量远底于发达国家水平,基数低、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将不断扩大需求的基数,将不断促进石膏板行业蓬勃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石膏板2014年产量已经达到34.44亿平方米,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费量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尚未转变,因此国内的石膏板目前主要应用于公共建筑,而在居民住宅等领域应用有限。我国石膏板人均消费量较低的现状反映出石膏板行业容量具备广阔的提升空间。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预计“十三五”期间石膏板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

4、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

(1)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诞生于1930年代,是一种以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等主要矿物原料和硼酸、纯碱等化工原料生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隔热、阻燃、吸音、电绝缘等优异性能以及一定程度的功能可设计性,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目前,国际上玻纤应用品种已达5,000多种,60,000多个规格用途,品种与规格以每年平均增长1,000-1,500种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在全球复合材料工业领域,玻璃纤维使用量占增强材料总用量的98.80%。玻璃纤维的最大特征是替代性强,应用领域极为宽泛。

我国玻纤工业创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玻纤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年间,国内玻纤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而同期世界玻纤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7%左右。实现了从2000年玻纤产量占世界的不到一成提高到成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纤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目前,我国中低端的玻纤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制造工艺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多种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如电子布、中低端短切毡等。近年来我国玻纤行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应用领域,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

2010-2015年玻璃纤维纱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玻璃纤维纱产量达到521.26万吨,比2013年增长5.3%。截至2015年10月,我国玻璃纤维纱当年累计产量达到493.92万吨。政策方面,金融危机后,国家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文件,2016年3月中旬,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导向、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多个方面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于2017年初联合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十三五”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指南》从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互联网+”新材料行动、培育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等九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

2012年10月,《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修订)》(征求意见稿)颁布实施。新的准入条件在企业生产布局、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领域全面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并新增了产品质量方面的准入要求。本次玻纤行业新准入标准极大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遏制行业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防止产能严重过剩,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次政策调整将部分缓解需求放缓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稳定玻纤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2)复合材料

发行人的复合材料是由中国复材经营,其主要产品为风机叶片。风机叶片是一个复合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一般由根部、外壳和加强筋或梁三部分组成,复合材料在整个风电叶片中的重量一般占到90%以上。风力发电机风机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材料和工艺决定风力发电装置的性能和功率。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耗尽时间表的日益临近,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能源领域最具商业推广前景的项目之一。

在风力发电机兴起100多年的历史里,叶片材料经历了木制叶片、布蒙皮叶片、铝合金叶片等。随着联网型风力发电机的出现,风力发电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传统材料的叶片在日益大型化的风力发电机上使用时某些性能已达不到要求,于是具有高比强度的复合材料叶片发展起来。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级叶片均采用复合材料为主体制造,风机叶片已成为复合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日趋明显,风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产业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风电产业进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统计,2015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装机容量30,753MW,同比增长32.6%;累计装机容量145,362MW,同比增长26.8%。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两项数据均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测算,中国陆地和海上风电的潜在开发量分别为23.8亿千瓦和2亿千瓦。为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11月印发了《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将持续增加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风电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的转变。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按2020年风电发电量测算,相当于每年节约1.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亿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氧化物110万吨。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新增风电装机量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全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机组16,740台,新增装机容量30,753MW,同比增长32.6%;累计安装风电机组92,981台,累计装机容量145,362MW,同比增长26.8%。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开展大尺寸、大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主承力件成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热载荷与力学载荷综合作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结构优化设计。我国将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机叶片新产品,将建立百套量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目前,我国在沿海及内陆地区陆续开始装备大量风机,现有风机塔筒也高度不断提升,低温环境下的风机叶片结冰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风机叶片在冬季极易结冰,影响动力平衡,而风机叶片转速较高,离心力较大,在严重失衡情况下,叶片容易发生断裂。“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着重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抗冰风机叶片系统优化设计,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机叶片制造标准化平台。同时海上风电的开发对叶片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推动国内叶片行业的产业升级。风电叶片行业在未来2-3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且风电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国民经济“保增长、促调整、利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

5、工程服务

发行人的工程服务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外的玻璃、水泥等建材生产商,为其提供生产线设计、设备采购及工程总承包服务,该业务的发展与国内外建材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国内,从事建材行业的工程设计、承包、咨询、监理等服务需要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并持有其颁发的专门资质证书,使得行业竞争较弱,同时发行人由于历史重组而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优势,所属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成为国内玻璃、水泥工程建设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占据80%以上的国内高端平板玻璃建设市场。

近年来,国内水泥、玻璃的新增产能有所波动,总体进入震荡调整期,呈现出新常态的发展趋势。2013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9,430万吨,2014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7,030万吨,2015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4,712万吨,增幅明显回落。同期,由于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国内平板玻璃产能也迅速回落,年新增产能从2002年的1,530万重量箱增至2014年的0.87亿重量箱,2015年新增产能为-0.46亿重量箱。由于各地新增产能的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部平板玻璃产能为7.74亿重量箱。

在国际市场上,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及新签合同额持续快速增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工程服务提供商。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1,42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新签合同额1,9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40.7亿元,同比增长8.2%,新签合同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

图3-8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9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在中国参与建设的国外玻璃生产线中,发行人下属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我国对外玻璃工程承包的主要参与者。此外,在水泥工程领域,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在国际水泥工程服务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其应用自主开发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和装备为德国海德堡、日本太平洋等国际著名水泥公司建设了几十条大型水泥生产线,其中总承包的土耳其恰那卡莱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采用欧洲标准,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水泥技术的重大突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项目规模和档次将不断提高,通过与国外承包商之间的分工合作,我国承包商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目前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的设计和建设能力已得到肯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随着海外市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层面对制造业的中长期支持政策,建材工程承包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四)发行人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中国建材四大业务板块近年来均取得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商、全球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中国最大的风机叶片制造商,世界领先的玻璃纤维生产商、国际领先的玻璃和水泥生产线设计及/或工程总承包服务供应商。

截至2016年末,公司水泥产能约4.09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约4.15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21.32亿平方米,风机叶片产能1.5万片,玻璃纤维产能129万吨;各板块企业均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表3-42 2016年公司各板块业务产能及行业地位

1、规模优势

公司通过联合重组、新建、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联合重组水泥企业数百家,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4.09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产能约4.1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石膏板总产能21.32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风机叶片年总产能1.5万片,位居全国第一;玻璃纤维总产能129万吨,世界领先。公司水泥板块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及东北三省和西南地区基本完成行业整合,获得了区域经济优势。

2、市场优势

公司根据市场条件,并分析市场需求特征,公司的各业务板块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其中,中联水泥整合组建了新淮海、河南、内蒙三大运营管理区,对区域内的企业实施营销整合,充分发挥了中联水泥的整体规模效应。通过系统的管理整合和核心利润区建设的加强,中联水泥的市场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化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的战略效果进一步显现;南方水泥大力实施CRM经营战略(C-成本领先,R-区域化,M-市场拓展),确立了以营销集中等为重点的区域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协调和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层级,快速构建了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等区域公司,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实施市场营销集中,逐步实现了市场布局、市场开发、价格、营销的统一,区域市场控制力逐步增强,市场协同优势日益突出,提高了核心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与市场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北方水泥及西南水泥积极加快利润核心区建设,达到了统一管理的整合预期,区域优势逐渐显现。

石膏板、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工程服务业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石膏板多次中标政府重点工程和地标型项目;风机叶片在大型风电装备和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程服务板块,站稳日产大吨位传统浮法玻璃技术市场,开拓日产大吨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市场,快速切入太阳能和光电显示产业工程技术市场,新签合同额保持大幅增长。

3、资源优势

建材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资源,包括原燃材料资源、运输资源和市场资源等。目前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板块都拥有了可用于企业30年以上持续发展的资源,如水泥业务板块的矿山资源、轻质建材板块的脱硫石膏资源、玻璃纤维业务板块的叶蜡石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

公司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吉林、安徽、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熟料水泥生产线附近都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目前轻质建材板块使用的石膏资源主要是电厂的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石膏板生产线的建设也选择在电厂附近,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

4、成本优势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公司各业务板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环保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公司的水泥业务板块已经为既有及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上配套建设了余热发电,采用布袋收尘等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述措施可节省水泥熟料生产30%以上的电耗,大大地降低了水泥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单位产品的盈利水平。公司加大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的投入,煤和电的单耗水平逐年下降。在大宗原燃材料方面实行集中采购,逐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在各大区域,公司特大型熟料基地与众多水泥粉磨站对接,大大缩短运输半径,降低了物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轻质建材方面,随着各大火力发电厂纷纷加入脱硫设施,电厂的脱硫石膏也日益增多,公司所属的轻质建材业务板块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与各电厂沟通,签订了大量的脱硫石膏采购协议、业务合作协议等,使与天然石膏相比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

5、品牌优势

公司面向市场,依靠技术进步和质量管控,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知度,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公司各业务板块基本上都在国内外拥有了知名的产品品牌和良好的公司信誉,水泥板块积极推进品牌统一战略,“CUCC”、“南方水泥”已成为知名品牌;轻质建材板块中,“龙牌”石膏板等是高档建筑中的首选材料,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成功入选品牌实验室“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成功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位居第199位,排名位列亚洲建材行业品牌前三强,为建材行业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品牌评比中排名最高。工程服务板块中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前10强、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前20强、建材行业500强,建材集团A级企业,并连年被评为上海市“走出去”战略先进企业、上海市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企业前10强。公司还连续多年被美国ENR评为世界顶级工程咨询公司200强。

6、技术与质量优势

公司以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为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与产业协同,推动各业务板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科研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公司在水泥万吨生产线工艺技术及石膏板、兆瓦级风机叶片、大型无碱池窑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信息显示液晶玻璃基板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导电膜玻璃基板技术、太阳能光伏玻璃技术、大型节能环保立磨设计制造技术等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的大部分业务板块都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有一些中心还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如北新建材在1996年即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专利保有量在北京地区排名前五位、建材行业排名第一位,是全国专利系统先进企业。

7、联合重组及文化优势

中国建材拥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及联合重组与管理整合的丰富经验,中国建材在过去8年间共联合重组了水泥企业数百家,联合重组的成功给中国建材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大力推进联合重组的同时,中国建材强化公司治理,深入开展管理整合,实施央企市营机制、用市场化方式把央企的品牌、资金实力与民企的市场活力有机融合,实现了包容性增长。

8、资金优势

中国建材在经营中坚持资本运营,香港上市使中国建材建立起畅通的融资渠道。在获得资本市场强力支持的同时,中国建材积极推进业务板块权益融资,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中国复材、中国巨石、西南水泥、北新建材先后进行权益融资。公司高度重视银企关系,搭建了良好的间接融资平台,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了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充分运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渠道,充沛的资金为公司业务做优做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发行人业务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

1、发行人战略目标

发行人的远景规划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建材生产商,为股东创造最大回报”。“十三五”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通过联合重组和内生增长进一步发展水泥业务,水泥产能稳定在4-5亿吨,保持世界最大的水泥集团地位,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石膏板产能力争达到25亿平方米,进一步巩固世界一流轻质建材供应商地位;复合材料板块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业务,逐步成为中国民用复合材料行业的领导者;玻璃纤维业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供应商地位;工程服务业务继续巩固和保持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前十强及在国内玻璃工程领域的领导地位,巩固和提高在水泥工程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努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贸易(含连锁经营)业务实现巴新连锁销售网络铺设,向南太其他岛国扩张;打造石墨精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南方石墨产业园基地。

2、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1)水泥业务板块

作为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发行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首先是充分响应政府的节能减排的号召,在内部做好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其次公司还将通过稳步推进核心利润区内填平补齐项目的联合重组等方式带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未来产品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除了在原有基础上合理发展优质高标号水泥,以适应目标市场和各种大型建筑工程的需要外,还将积极开发低碱、道路、抗硫酸盐等特种水泥品种,使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重组混凝土搅拌站、骨料厂等下游业务,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价值。

(2)轻质建材

通过新建、搬迁、重组相结合,优化全国的生产布局,实现在全国各省的战略布点,最终在各地形成龙牌和泰山牌分层全覆盖的态势。大力发展以节能省地、绿色环保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石膏板产业布局;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开发高成长性产品,进一步增强产品集成优势,提升可持续竞争实力。

(3)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

玻纤及复合材料板块: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走资源重组和低成本扩张的发展路线,实施大型产业基地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生产布局,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国家规划,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使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新型热塑性材料等应用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显著提高。

(4)工程服务

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增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总承包核心竞争力,围绕工程设计、总承包业务和完善产业链,在新玻璃、光伏太阳能产业与玻璃装备、水泥装备、环保节能装备、新玻璃装备、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产业、科研装备、科研基地等方面进行投资,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高装备整体生产效率的方式实现。继续实施“走出国门”战略,加强国内外工程总承包业务;巩固并提高在平板玻璃和水泥生产线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的市场占有率,开拓其他建材的设计市场;增强在新能源装备和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业务板块的投资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开拓其他建材设备的市场;加速烟气脱硫脱销等环保高新技术在玻璃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推广应用,拓展环保节能技术营销领域。

(5)物流贸易和资源开发业务

物流贸易业务:大力发展海外连锁经营事业,加快建材、家居商品升级,淘汰落后滞销产品,开发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抓住机遇,以建材家居连体经营模式,继续扩大在巴新市场的战果,加紧布局南太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复制巴新建材家居连锁经营模式。

资源开发业务:逐步建立石墨精深加工体系,填补国内微晶石墨精深加工领域空白。启动渗硅石墨、锂电负极材料、等静压石墨、耐火材料等方面的研发与合作,实现并扩大渗硅石墨的生产及其市场应用、实现鳞片石墨生产及其市场应用。

3、专项目标和规划

(1)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发行人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两大主题,重点研究开发高效率、低能耗和高效益的建材技术及装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度,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公司的产品体系,在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上形成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为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实现做大做强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2)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

发行人将在国际市场上加大投资合作、技术开发等力度,利用国内外的市场、技术、资源,壮大和提高公司在全球的产品供应和工程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资金、技术和协调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和协助各业务板块实施国际化经营。

(3)人力资源专项规划

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技术和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市场化、规范化、程序化及国际化方向发展。

(4)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

1)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销售、采购、集团化管理各环节的深度运用,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完成所属企业ERP系统建设,完善各子系统功能,实现销售、供应、生产、库存、财务、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协调运行和统一有效管控。

3)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新经济形态,提高工厂信息化水平,探索部分岗位无人值守,建设智慧工厂。依靠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企业整体的管控一体化,建立覆盖人、财、物、产、供、销各项经营活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整个生产流程的优化控制系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层面和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层面进行企业资源全面整合,提升企业实力,为管理层提供各项生产经营信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安全共享;通过对物流、资金流跟踪,降低库存,减少浪费;严格控制总部及各分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以ISO9000的质量保证标准为核心,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系统,’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集成,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5)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全力打造“四型企业”,即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制造服务型和社会责任型企业,强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6)投融资发展规划

公司是通过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快速发展发展起来的,目前资产负债率暂处于较高位,现在随着大规模联合重组基本结束,资产负责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规划期内,公司将严格控制好资本性开支,按效益优先、盈利能力优先的原则来决定投资项目及投资规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资产负债率降到同行业较好水平。

(六)资产重组情况

中国建材拟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与中材股份进行合并,即中国建材将向中材股份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建材H股及中国建材非上市股,换股比例为每1股中材股份H股和非上市股可以分别换取0.85股中国建材H股和非上市股,并且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流通。在换股后,中材股份H股将从香港联交所退市,中材股份将被注销法人资格,中材股份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将由中国建材承接与承继。

2017年9月8日,中国建材已召开董事会会议,审阅通过了吸收合并的方案,并对吸收合并方案进行了公告。但本次吸收合并尚需履行必要程序并获得有权监管机构必要的批准、核准、同意。

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合并后的中国建材水泥总产能将达到5.3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日,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在水泥、玻纤及制品、工程服务三大板块业务高度重叠。其中,水泥板块两家主要拥有 8 大平台企业,包括A股上市公司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以及港股公司中材股份旗下中材水泥;中国建材旗下中联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南方水泥。玻纤板块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材科技和中国巨石,以及两家港股公司旗下公司中材金晶和中国复材;在工程服务板块拥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材国际,以及两家港股旗下上市公司中材矿山和中国建材工程。

本次重组合并后,合并主体旗下将有15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本次中国建材吸收合并中材股份为“两材合并”下两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整合,此举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建材在全球建材行业的竞争力。

十、发行人报告期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发行人报告期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发行人报告期内资金被关联方违规占用或担保的情况

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的情形。

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存在为合并范围外的关联方提供担保的情况,不存在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违规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二、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情况

由本公司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另一方,或者能对本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一方;或者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另一企业,被界定为本公司的关联方。

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等相关规定,公司的关联方及其与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情况如下:

(一)发行人母公司

表3-43 发行人母公司情况

注:中国建材集团持有发行人41.27%股份,其中直接持有内资股9.35%,间接持有内资股31.76%,直接持有H股0.16%。

(二)发行人的子公司

发行人子公司的详细信息参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第三节“六、发行人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权益投资情况”。

(三)发行人的联营及合营企业

参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第三节“六、发行人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权益投资情况”。

(四)与发行人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公司

截至2016年12月末,除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外,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一级子公司情况如下:

表3-44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一级子公司

(五)关联交易情况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

2016年度,发行人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交易情况如下:

表3-45 2016年发行人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交易情况

单位:万元、%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

2016年度,发行人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交易情况如下:

表3-46 2016年发行人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交易情况

单位:万元、%

3、其他交易

2016年度,发行人向关联方租赁、利息的交易情况如下:

表3-47 2016年发行人向关联方租赁、利息的交易情况

单位:万元、%

4、应收、应付关联方情况

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与关联方的应收应付款项情况如下:

表3-48 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与关联方的应收应付款项情况

单位:万元

5、关联方担保情况

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对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提供的担保情况如下:

表3-49 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的关联方担保情况

单位:万元

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未对合并范围外的关联方提供担保。

十三、信息披露事务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安排

发行人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信息披露事务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发行人将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及上交所等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进行重大事项信息披露,使发行人偿债能力、募集资金使用等情况受到债券持有人、债券受托管理人和股东的监督,防范偿债风险。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

本章节选用的财务数据引自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2017年1-6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投资者应通过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了解发行人的具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了天职业字[2015]7945号、天职业字[2016]8312-1号、天职业字[2017]7442-1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17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数据未经审计。

本募集说明书摘要中所引用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财务数据,均为该年度审计报告中报表期末数。

一、发行人近三年及一期财务报表

(一)合并财务报表

1、合并资产负债表

表4-1 发行人近三年及一期末合并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2、合并利润表

表4-2 发行人近三年及一期合并利润表

单位:万元

3、合并现金流量表

表4-3 发行人近三年及一期合并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二)母公司财务报表

1、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表4-4 发行人近三年及一期末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2、母公司利润表

表4-5 发行人三年及一期母公司利润表

单位:万元

3、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表4-6 发行人三年及一期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下转3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