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版 基金·封面文章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月1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对2018年股市投资的思考——用足够的耐心等待A股“双重”重估机会

2018-0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斌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长弓

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可能会变成你的负担!

幸运的是,2017年投资经验的积累并没有成为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的负担,他前瞻地洞察到A股市场发生的种种深刻变化。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金斌笑言,他生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也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波涛汹涌。从公募基金的研究总监到私募基金的董事长,金斌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稳健的风格为投资者赚取了不错的收益,并获得了不少机构的认可。

熟悉金斌的人说,他是一个灵活的价值投资者。他笑言:“变得太快不行,说明你之前考虑得不够周到。一成不变也不行,说明你没有进步。”

对于后市,金斌认为,2017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2018年市场不会发生所谓的风格转换。投资布局上,他依旧看好大金融中的保险和银行,用足够的耐心等待A股市场“双重”重估的机会。

别让所谓的“成功”经验成为负担

在投资这一行,单个市场5、6年的经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金斌认为,更长的历史数据及更宏大的历史背景,才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那么,在其眼中,过去怎样的“成功经验”会成为如今的负担?

回忆起2009年至2015年的A股市场,小市值公司演绎了一轮超级大牛市。只要盘子小,就能够上涨。金斌曾做过一个统计,从2009年至2015年,如果每年只买市值排名最小的100只个股,每年换手一次,那么,这个组合的回报将达到惊人的30多倍。

“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那是A股市场非常特殊的一段历史。”金斌认为,如今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过去那段市场中,一些人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已经不再适用。

2005年末A股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大小非在2008年以后可以陆续上市流通。2008年以后,一方面,控股股东对股价诉求的动力变强了;另一方面,在IPO发行非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越来越活跃。

但A股历史上绝大多数并购重组是以差公司并购好公司为主,大部分是“乌鸡变凤凰”。金斌认为,本质上这属于一、二级市场价差套利,并不能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随着2017年IPO发行常态化,这种套利空间逐渐被压缩,壳公司的价格持续回落。A股市场从“劣币驱逐良币”向“良币驱逐劣币”转换,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高。金斌认为,价值回归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不断变化,投资者该如何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哪些又是需要坚守的?

在金斌眼里,做投资需要慢慢形成一套框架,而且要不停地进行完善。他笑言,如果变得太快不行,说明你之前考虑得不够周到。但一成不变也不行,说明你没有进步。

关注企业价值而非纠结于市场风格

2017年,A股市场演绎了相对极端的分化行情。当部分投资者还在期待2018年市场风格转换时,金斌给出了明确的观点——2017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2018年不会发生风格转换。

“如果开出租车不需要牌照,请问出租车牌照还能值多少钱?”在金斌看来,很多人押注风格转换,其实是在押注IPO市场化改革是否能够继续。

他相信,只要监管层推进IPO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不变,市场就不会发生所谓的风格转换。即使发生风格转换,那也是基本面和估值本身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

金斌入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泰君安(香港)公司研究部研究港股,之后再转向研究A股。所以,从入行的一开始,他的视野就不局限于A股。

有意思的是,A股的大部分投资者会纠结于风格和主题。而金斌认识的大部分港股和美股的投资者,极少关注风格转换这一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企业的基本面,是否有发展前景、估值是否合理等。

如今,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监管政策的趋严,金斌认为,A股市场迎来的变局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永久的。

谈及对于企业价值的关注,金斌坦言,他会看得更长期一点,也会有更多逆向的思考。

“人太多的地方不要去。”在金斌眼中,股票市场离钱很近,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最狡猾的人都来了,很多时候你赚的钱,可能是别人赔给你的。跟这些人挤在一起,很难赚到钱。在他看来,炒股票就像摸鱼,聪明人都挤在一个地方摸鱼,我就换一个地方去摸鱼。

“慢就是快。”金斌说,“有时候我能赚到钱,不是因为我比他们更聪明,而是这些聪明人都没有耐心,想赚快钱。A股市场短期效率很高,很难赚到钱,但如果看长一点,比如3年或者5年,那么你的竞争对手会很少,你就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选性价比最高的而不是弹性最大的

人们常说,投资就是一场概率游戏。统计学硕士出身的金斌,更是深刻明白其中的奥义。

在管理基金产品过程中,他从来不会把钱压在小概率的事件上。他认为,投资就是玩大概率制胜的游戏,不能盲目押注。宁愿少赚点钱,也不能赔大钱。

过去几年,他一直回避被爆炒过的各种概念主题及壳公司。他更看重的是投资的安全边际和性价比,而不会相信资本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性感故事”。

金斌笑言:“很多人买股票会追求弹性最大的,而我不是。我会买性价比最高的,因此我很难掉坑里。”

在其看来,以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家的投资逻辑是选择成长性最好、弹性最大的。但如今在经济增速放缓及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选择股票的逻辑就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加关注股票的质地,首先要确定向下的空间不大才能投资。

2017年初,金斌认为保险股是极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当时他重仓配置了保险股,预期三年能够翻一倍。而随后市场的表现远远超出其预期,个别重仓股实现了一年一倍多的收益。

站在目前的时点,金斌认为,大金融依旧是具备较高性价比的投资方向。他依旧看好保险和银行股,此外,消费和先进制造业也是其长期关注的方向。

金斌认为,部分中大市值股票放在全球市场来看,也是极具投资价值的。他尤其看好银行股的系统性估值重估机会。

“过去三年,大家最担心的是银行坏账,现在还很值得担心吗?”金斌尤其看好大银行,“大行的大部分客户是大型国企,而大型国企现在盈利情况都好得很,大行的坏账率自然会下降。如果你不担心坏账了,那么大行的资产质量是最好的,估值也很便宜。”

金斌认为,就公募基金的配置而言,大金融板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去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对于金融板块的配置是9个点,而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中,大金融占的权重高达30个点以上,这意味着机构对于金融股的配置还是偏低的。

金斌称,中国的大银行具有较高的ROE,而PB估值一直较低,其中隐含的假设是大家觉得这个ROE不可持续。换个角度来看,这或许是另外一个系统性的错误定价,隐藏着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等待A股市场“双重”重估的机会

过去一年多,A股市场演绎了一轮价值股的估值重估。在金斌看来,未来几年A股市场的机会也将主要来自于价值重估,而这个重估更多是基于对中国经济中长期预期的改变。“放在全球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全球的投资者对中国的基本面低估得比较严重。”

在他看来,未来需要等待A股市场“双重”重估的机会。

第一个重估是IPO常态化令A股定价体系重建。市场环境从“垃圾股贵、优质股便宜、劣币驱逐良币”中逐步走出来,定价体系向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向转变。

第二个重估是随着中国政府主动调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消失,中国资产的“国家风险”折价会逐步消失。

金斌认为,2017年的A股市场已经体现了第一重重估。而未来,可能会迎来第二重价值重估,即中国资产的重新定价。

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大型股票,长期承受了较大的“中国折价”。这个“中国折价”是合理的吗?事情正在发生变化,金斌观察到,最近部分海外媒体及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他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这好比在荒郊野外,你让大家跳入一口黑咕隆咚的枯井,估计没有几个人敢跳,因为不知道底有多深,哪怕事实上只有10厘米深。但是,如果有人丢了一把荧光棒下去,发觉枯井只有一两米深,大多数人都会敢跳下去——只要能探明底部,自然就会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