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新闻·财富管理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3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华兴资本包凡:
A股市场应当“量体裁衣”改革制度迎接新经济

2018-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包凡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浦泓毅

一个更加开阔的资本时代正向国内新经济企业快步走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层面的制度准备也已在推进。无论是已在境外上市的新经济“巨头”,还是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都在期盼着以“提升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为核心的A股发行上市制度改革的到来。

作为华兴资本集团和华菁证券的掌门人,包凡带领的团队深耕国内新经济领域已久。这个阔步走来的新经济资本时代让他感到振奋。

日前,包凡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他对“新经济”、资本市场如何服务“新经济”的看法。他说,新经济有新特征,服务新经济需要新的思路。加大对新经济的支持力度,是A股市场现阶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必修课”,把好的新经济企业留下来,就是把未来经济最有增长潜力和前景的部分留下来。

“A股市场制度改革不妨考虑‘结果导向’,针对目标新经济企业群体的特征设置或者修改规则,先做试点,试点门槛也不宜设置得太低。”包凡认为,新经济领域的企业良莠不齐,应当鼓励那些真正优质的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

举双手支持A股迎接新经济

“今年决策层提出加大A股市场对新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力度,这个政策方向特别好,我举双手支持,对此也感到很兴奋。”包凡说,境内资本市场引入新经济企业有很大必要性,一方面这是A股市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必修课”,另一方面,新经济企业也迫切需要国内资本市场支持。

他表示,新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目前A股市场仍以传统行业企业为龙头,金融地产、工业和原材料等产业“挑大梁”,产业结构偏传统。新经济企业的参与,有助于形成更开放包容、层次更丰富的市场结构,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

同时,新经济企业的业务大多在国内市场,其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者支持,但本土投资者却无法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果实。“把好的新经济企业留下来,就是把未来经济最有增长潜力和前景的部分留下来,给投资者以更多投资机会。”包凡表示。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为31.4。也就是说,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已达到31.4%,接近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高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较大,在成长期更需要资金支持,这类企业只有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登陆资本市场融资,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走过成长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包凡说,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对公司治理的有效规范,显著推动了新经济企业的发展,在海外上市、如今成长为“巨头”的新经济企业已经通过自身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新经济企业回归是大势所趋

包凡表示,境外市场对中国的新经济企业一直保持关注,赴境外上市的中国新经济企业也受到了当地及全球投资者的欢迎。这不仅因为新经济代表着未来,还因为传统经济随时可以注入新经济元素,两者存在很强的融合能力,可以碰撞出很有意思的东西来。

“我1990年代初在华尔街入行工作,这么多年,看到了一个大趋势,就是随着母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优秀的企业基本都会选择回归母国资本市场。”他说,早年欧洲不少企业选择赴美上市,2000年以后都选择回到了欧洲。此前,日本、韩国的企业登陆美股也是潮流,但企业主营业务所在地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之后,也都纷纷回归自己的母国市场。

在包凡看来,尽管与美国市场相比,A股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之处,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体量,其深度、广度也已大为拓展。中国新经济企业根植于中国,A股市场是这些企业的母市场。

“我接触过的不少创业者、企业家都具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如果能在自己的市场上市融资,为什么不呢?我们这样在海外积累了一定服务新经济经验的机构,如果能帮助自己祖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完善,也一定会积极投入,义不容辞地做这件事。”包凡说。

新经济有新特征 需要新思路

作为始终活跃在国内新经济领域的“弄潮儿”,华兴资本研究、服务新经济企业已有10余年时间,曾经帮助许多新经济企业实现美股、港股融资。2012年至今,华兴资本完成新经济企业海外IPO总交易金额达130亿美元。2014年到2017年,在中国新经济企业海外IPO承销数量排行榜上,华兴资本位列第三,也是前三名中唯一的中资投行。

在掌门人包凡看来,所谓新经济企业,通常具备成长速度快、技术驱动、公司以创业者为主导、行业壁垒较高等特征,这类企业在成长期往往不盈利,并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研发,一旦过了盈利能力的拐点,就可能进入高速成长期。“从前期亏损到后期盈利,可能会是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同时,新经济领域往往存在马太效应,最终成功的企业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成长期的新经济企业通常具有一定投资风险,鉴别风险、发现真正能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就成为投资新经济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他说,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水平的过程,也是市场中介机构提升服务新经济的专业性、交易所及监管部门提升服务新经济管理能力的综合过程。境内市场要迎接新经济企业,除了规则准备,还需要一批“懂行”的专业市场机构,辨别出真正有潜力的新经济企业。把遴选的责任全部交给交易所或者证券监管部门并不现实。

A股迎接新经济应当考虑“结果导向”

资本市场即将向新经济敞开大门的政策风向已十分明确。什么样的新经济企业可能登陆A股市场,如何对其进行遴选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包凡认为,新经济企业参与境内资本市场可能包括三种方式。首先,一些秉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新经济巨头企业,如BATJ,需要在保有境外上市主体的情况下,以特定方式参与境内资本市场;其次,已经在海外上市但业务主战场在境内的新经济企业,应当加强制度供给,欢迎它们回归A股;再者,对于尚未上市的新经济企业,需要尽快培育一批优质的A股上市资源,带来示范效应。

他还提出,资本市场提升服务新经济的能力,应当以结果为导向,先做试点,完善制度并行,不能依赖“先设置一个规则,再用规则来检验企业”的思路。试点门槛也不宜设得过低,新经济领域的企业良莠不齐,应当鼓励那些真正优质的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

包凡建议,在修改规则的过程中,可以对“真正优质”的新经济企业进行调研,针对其登陆A股的具体需求,确定哪些规则需要制定,哪些规则需要修订,哪些规则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