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3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指数型基金主动转型谋新生

2018-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妍 ○编辑 于勇

⊙记者 朱妍 ○编辑 于勇

出于不同的转型需求,指数型基金更名频繁。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基金变更注册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已申请变更注册且尚未经过核准的基金产品共计92只,其中指数型基金13只。

指数基金青睐三大转型方向

近日,泰达宏利基金公告旗下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基金将于3月16日实施转型,更名为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而这并非孤例。

从申请变更注册的方向来看,基金公司主要青睐三类转型,即对标更为热门的指数,以及对原指数型基金进行增强或量化。相对而言,最为普遍的原因是追逐热门指数。

去年以来,提交申请变更的基金中,部分产品选择将对标指数转变为港股类指数、沪深300指数等,如华安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基申请转型为华安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交易型开放式指基、诺安上证新兴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基则变更为诺安沪深300指数增强型指基。

众所周知,港股、大盘蓝筹是去年表现出彩的板块,相关指数的表现也水涨船高。以沪深300指数相关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统计2017年全年回报,被动指数型中,沪深300主题基金算数平均收益率达到15.9%,中小板指数基金也盈利10.4%,中证500主题基金、创业板指主题基金却分别亏了2.4%和13.2%。比较而言,去年“二八分化”市场格局明显,沪深300主题基金是极为有效的赚钱利器,也无怪乎多家基金公司提出申请将冷门指数型产品转而跟踪这类热门指数。

盈米财富基金分析师陈善枫认为,一般来说,进行转型的指数基金都是因为指数较为冷门,或行业内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造成管理规模过小,从而需要通过转型来追逐市场热点,展现出更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也有指数型基金转型为指数增强型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与普通指数基金相比,在跟踪指数的同时,对于增强收益的效果有所重视,对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要求更高,相较于普通指数基金收费也高。以刚公告转型的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为例,该基金除变更跟踪指数外,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还进行了增强,扩大主动管理空间,也创造了超额收益的可能。

众禄基金王艳莉表示,指数增强型基金相对普通指数型基金放宽了对跟踪误差的要求,以便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从中长期来看,由于A股波动较大,指数增强型基金表现可能要好于普通指数型基金,但短期而言没有明显优势。建议中长期可以重点关注指数增强型基金,短期投资关注完全被动的指数基金。选择指数增强型基金时,要优先选择管理人中长期投资能力较好的品种。

另外,随着基金公司量化领域建设力度的加大,不少公司近年来量化投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部分指数型基金选择成为被动量化产品打造了基础。如平安大华深证300指数增强基金申请更名为平安大华中证500指数量化增强基金等。

所谓被动量化型基金,是以强纪律性保证模型运作,通过定量分析,高效地筛选出满足量化因子的股票,以较为分散的投资比例方式来获取投资业绩的一类产品。在王艳莉看来,量化基金的策略是可以根据管理人对市场的判断进行动态调整的,而指数型基金的策略基本不变。量化基金的优势在于灵活性相对较好,更易于发挥基金管理人的能力。

如何选择转型后指数基金

对基金公司来说,产品转型出于多种原因。王艳莉认为,进行基金变更注册的有利之处在于不用发行新基金。公司出于完善公司产品线、改善基金由于产品设计的问题导致的业绩问题、对投资者吸引力较低、基金规模过小,甚至政策影响等综合考虑,都有可能进行产品变更。

就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的转型往往意味着此前所选择的配置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忽视基金的转型,便会发生投资目标偏离的情况。因此,面对持有基金的变化,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转型后的配置价值,以及寻找其他可替代的配置工具。

陈善枫认为,转型后的基金主要看是否依旧满足实际的投资需求,以此来判断是否合适。对于指数型基金来说,确定其跟踪的标的最重要,其次是通过跟踪误差等指标来进行同类之间的筛选对比,同时需要考虑指数的管理规模,尽量挑选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