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3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8-03-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年年度报告摘要

股票代码:601398

1. 重要提示

为全面了解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指定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具体请参见“9.发布年报、摘要及资本充足率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018年3月27日,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17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会议应出席董事16名,亲自出席15名,委托出席1名,程凤朝董事委托费周林董事出席会议并代为行使表决权。

本行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17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中国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17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人民币2.408元(含税)。该分配方案将提请2017年度股东年会批准。本行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财务概要

(本年度报告摘要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本行所属子公司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3.1 财务数据

注:(1)为期末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2)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3.2 财务指标

注:(1)净利润除以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的平均数。

(2)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3)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减平均计息负债付息率。

(4)利息净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

(5)净利润除以期初及期末风险加权资产的平均数。

(6)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

(7)不良贷款余额除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

(8)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除以不良贷款余额。

(9)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除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

(10)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

3.3 分季度财务数据

4. 业务回顾

2017年实现净利润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速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净利润总量保持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4,924亿元,增长9.1%。

盈利是经营管理的最终成果和综合体现,其改善主要源自三方面效应。一是转型创新效应。新动能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盈利增长的主动力。如,境内大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营业贡献持续增长;境外和控股机构净利润增长12.6%。二是质量改善效应。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是自2013年不良“双升”以来首次实现“单降”。三是成本控制效应。净利息收益率(NIM)较上年上升6个基点至2.22%,存款结构改善有效降低了付息成本。成本收入比24.46%,保持在同业较好水平。

在诸多矛盾交织、风险挑战增多的形势下,本行能取得好于计划、好于同期、好于预期的经营业绩,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战略定力,观大势、干实事,统筹抓好强实体、控风险、促改革等工作。

一是注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投融资一体化服务机制和业务布局,提高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体量”壮大、“体型”改善和“体质”强健,促进实体经济与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全年实际投放人民币贷款2.8万亿元,其中收回移位再贷1.87万亿元;非信贷融资增量也超过万亿元。服务于“十三五”规划、“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及雄安新区建设,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境内项目贷款累放1.14万亿元,同比多放1,930亿元。新支持“走出去”项目123个,承贷金额339亿美元,成功发行“一带一路”绿色债券,牵头推动“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建立。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支持小微、“三农”“双创”和扶贫等领域展现大行担当,小微贷款增长9%,完成“三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稳妥有序支持去产能,因城施策支持去库存,多措并举支持去杠杆,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基本任务。

二是注重严守风险底线和安全防线。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来打,坚持从严治行和专家治行,统筹抓好信用风险与交叉性风险、表内与表外、境内与境外、增量与存量的风险管控,把“高发期”和“深水区”的风险管理做实做强。信贷资产质量全面改善。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剪刀差”下降超过50%,逾期率下降0.6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154.07%。完善全链条、全品种、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把好交叉性风险防控总闸门,明确和落实新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各类风险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清雷排险和整改问责,基本实现“案件总量同比下降、无重大恶性案件和风险事件发生”的管控目标。

三是注重通过经营转型强劲增长动能。坚持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与新动能培育壮大双管齐下,巩固多源动力、多点支撑的盈利增长格局。得益于扎实的客户基础和积极的服务改进策略,在全社会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境内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35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好的可比业界纪录。大零售战略持续推进,个人客户净增近3,800万,为近年来之最,其中信用卡客户增至8,859万,成为国内客户总量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大资管和大投行业务顺应监管要求和环境变化,保持规范稳健发展。其中,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品牌类投行项目完成近1,500个,参与并购交易数量连续四年蝉联亚太区第一。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和综合化发展,境外服务网络延伸至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9家机构。

四是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激发经营活力。改革呈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多点突破的局面。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定价、困难行解困、重点城市行竞争力提升、人员结构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等方面的改革落地,以及在资源配置、业务授权、考核评价、风险管控、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创新深化,进一步增强了各层级、各领域的活力和创造力。坚持互联网发展规律和金融服务本质相结合,聚焦建设“智慧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组建了网络金融部,实施了e-ICBC 3.0战略升级,建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展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气象。

2017年,本行多项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连续五年位居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财富》500强商业银行子榜单榜首,蝉联Brand Finance全球最有价值银行品牌。

5. 讨论与分析

5.1 利润表项目分析

2017年,本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深化经营转型提升活力,严格风险控制,实现总量、结构和质量良性互动,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利差企稳回升,风险抵补水平提高。2017年实现净利润2,874.51亿元,比上年增加83.45亿元,增长3.0%,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1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35%。营业收入7,265.02亿元,增长7.5%,其中利息净收入5,220.78亿元,增长10.6%;非利息收入2,044.24亿元,增长0.2%。营业支出3,646.60亿元,增长15.6%,其中业务及管理费1,777.23亿元,增长1.5%,成本收入比24.46%;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77.69亿元,增长45.4%。所得税费用771.90亿元,下降8.3%。

利息净收入

2017年,利息净收入5,220.78亿元,比上年增加502.32亿元,增长10.6%,占营业收入的71.9%。利息收入8,615.94亿元,增加701.14亿元,增长8.9%;利息支出3,395.16亿元,增加198.82亿元,增长6.2%。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10%和2.22%,分别比上年上升8个基点和6个基点。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和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1)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平均余额为每日余额的平均数,非生息资产、非计息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平均余额为年初和年末余额的平均数。

(2)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3)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包含买入返售款项;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包含卖出回购款项。

利息收入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5,726.88亿元,比上年增加344.69亿元,增长6.4%,主要是客户贷款及垫款规模增加所致。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比上年下降2个基点。

按期限结构划分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投资利息收入

投资利息收入1,851.81亿元,比上年增加78.83亿元,增长4.4%,主要是投资规模增加所致。投资平均收益率比上年下降4个基点。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483.35亿元,比上年增加36.57亿元,增长8.2%,主要是客户存款增长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增加所致。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553.90亿元,比上年增加241.05亿元,增长77.0%,主要是报告期内市场利率水平上行使得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平均收益率上升113个基点所致。

利息支出

存款利息支出

存款利息支出2,609.56亿元,比上年增加31.06亿元,增长1.2%,主要是客户存款规模增加所致。受存款重定价以及存款期限结构变化影响,客户存款平均付息率下降11个基点。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存款平均成本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1)包含汇出汇款和应解汇款。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利息支出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利息支出584.18亿元,比上年增加141.04亿元,增长31.8%,主要是报告期内市场利率水平上行使得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平均付息率上升48个基点所致。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201.42亿元,比上年增加26.72亿元,增长15.3%,主要是报告期内境外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与票据所致。

非利息收入

2017年实现非利息收入2,044.24亿元,比上年增加3.79亿元,增长0.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8.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96.25亿元,下降3.7%,其他非利息收益647.99亿元,增长9.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本行以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为立足点,继续加大结算类业务优惠力度,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措施落地,持续向实体经济和消费者减费让利。2017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96.25亿元,比上年减少53.48亿元,下降3.7%,主要是在本行主动降费让利的同时,受报告期内债券和资本市场波动、保险产品监管规范、营改增实施等多重因素影响,代理基金及保险、私人银行、投融资顾问、债券发行与承销、对公理财等业务收入减少。

其他非利息收益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其他非利息收益647.99亿元,比上年增加57.27亿元,增长9.7%。其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主要是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端未实现收益减少;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损失主要是外汇衍生产品收益减少。其他业务收入增加主要是子公司工银安盛保费收入增加。

营业支出

业务及管理费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本行持续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费用支出结构,业务及管理费1,777.23亿元,比上年增加25.67亿元,增长1.5%。

资产减值损失

2017年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277.69亿元,比上年增加398.75亿元,增长45.4%,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1,240.96亿元,增加379.58亿元,增长44.1%。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517.03亿元,比上年增加164.96亿元,增长46.9%,主要是子公司工银安盛保费相关支出增加。

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74.65亿元,比上年减少98.54亿元,下降56.9%,主要是营改增导致营业税金支出减少。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771.90亿元,比上年减少69.83亿元,下降8.3%,实际税率21.17%。

5.2 分部信息

本行的主要经营分部有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资金业务。本行利用MOVA(基于价值会计的管理体系)作为评估本行经营分部绩效的管理工具。

经营分部信息概要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地理区域信息概要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5.3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2017年,本行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存贷款业务协调发展,提升资产负债资源配置效率。结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投向和节奏。紧密结合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走势,适度增加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组合结构。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客户存款的稳定增长,优化负债期限结构,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资产运用

2017年末,总资产260,870.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497.78亿元,增长8.1%。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简称“各项贷款”)增加11,766.02亿元,增长9.0%;投资增加2,755.30亿元,增长5.0%;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增加2,630.84亿元,增长7.9%。

资产运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贷款

2017年,本行坚持将自身经营有效融入国家战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在支持小微、“三农”、“双创”、扶贫等领域践行大行担当,积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融资需求。2017年末,各项贷款142,334.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66.02亿元,增长9.0%。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124,313.26亿元,增加9,883.85亿元,增长8.6%。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7,961.80亿元,增长9.8%。其中短期公司类贷款增加726.69亿元,增长2.7%;中长期公司类贷款增加7,235.11亿元,增长13.4%。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更具活力和韧力,回暖迹象增多,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融资需求均有所上升。

票据贴现比上年末减少3,688.67亿元,主要是为满足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需要,平衡信贷投放。

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7,492.89亿元,增长17.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978.51亿元,增长21.5%,主要是根据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支持居民自住及改善型合理购房融资需求;个人消费贷款增加87.63亿元,增长3.5%,主要是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利契机,“融e借”品牌业务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信用卡透支增加827.37亿元,增长18.3%,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持续发展以及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稳定增长。

贷款五级分类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贷款质量整体稳定,关键指标稳中向好。2017年末,按照五级分类,正常贷款134,504.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94.5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4.50%。关注贷款5,619.74亿元,减少220.37亿元,占比3.95%,下降0.5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2,209.88亿元,增加91.87亿元,不良贷款率1.55%,下降0.07个百分点。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公司类不良贷款1,759.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0.32亿元,不良贷款率1.97%。个人不良贷款445.60亿元,减少67.72亿元,不良贷款率0.90%,下降0.32个百分点。

按行业划分的境内分行公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7年,本行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引导信贷资源向优质高效领域转移,推动信贷布局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加1,994.73亿元,增长13.2%,主要是加大对纳入国家交通运输规划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加1,737.51亿元,增长23.6%,主要是投资与资产管理等商务服务业贷款增长较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增加1,379.91亿元,增长2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增加797.92亿元,增长9.7%,主要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融资需求。

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波动、国内外需求下滑影响,部分轻工板块制造业、强周期性行业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违约有所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受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个别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导致贷款违约。

按地域划分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贷款减值准备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2017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40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0亿元;拨备覆盖率154.07%,提高17.3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9%,提高0.17个百分点。

按担保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逾期贷款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当客户贷款及垫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时,被认定为逾期。对于可以分期付款偿还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如果部分分期付款已逾期,该等贷款的全部金额均被分类为逾期。

逾期贷款2,860.7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00.52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1,788.57亿元,减少161.55亿元。

重组贷款

重组贷款和垫款51.5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83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13.74亿元,减少0.24亿元。

借款人集中度

本行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4.9%,对最大十家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4.2%。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总额3,413.2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4%。

投资

2017年,本行结合金融市场走势,适时调整投资策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2017年末,投资57,567.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55.30亿元,增长5.0%。

投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债务工具54,318.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52.70亿元,增长4.5%,其中债券增加2,117.08亿元,增长4.1%。

按发行主体划分的债券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从发行主体结构上看,政府债券比上年末增加8,022.66亿元,增长32.3%;中央银行债券减少391.22亿元,下降67.4%;政策性银行债券减少3,227.81亿元,下降24.5%;其他债券减少2,286.55亿元,下降17.6%。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行适度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和国债的配置力度;报告期内受债券正常到期兑付、债券市场供给结构变化影响,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和其他债券余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按持有目的划分的投资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7年末,本集团持有金融债券(金融债券指金融机构法人在债券市场发行的有价债券,包括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但不包括重组债券及央行票据。)14,251.05亿元,包括政策性银行债券9,966.69亿元和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4,284.36亿元,分别占69.9%和30.1%。

买入返售款项

买入返售款项9,86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10.04亿元,增长30.6%,主要是报告期末本行在确保自身流动性安全前提下适度向市场融出资金。

负债

2017年末,总负债239,459.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898.85亿元,增长8.1%。

负债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客户存款

客户存款是本行资金的主要来源。2017年末,客户存款192,263.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10.47亿元,增长7.9%。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增加11,091.69亿元,增长11.7%;个人存款增加2,398.25亿元,增长2.9%。从期限结构上看,定期存款增加4,508.58亿元,增长5.2%;活期存款增加8,981.36亿元,增长10.0%。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1)包含汇出汇款和应解汇款。

卖出回购款项

卖出回购款项10,463.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70.32亿元,增长77.6%,主要是本行根据内外部资金情况适时调整公开市场融入资金规模。

已发行债务证券

已发行债务证券5,269.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90.03亿元,增长47.2%,主要是报告期内本行发行880亿元二级资本债以及部分境内外机构发行债务证券所致。

股东权益

2017年末,股东权益21,410.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8.93亿元,增长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21,274.91亿元,增加1,577.40亿元,增长8.0%。

5.4 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情况

本行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按照中国银监会批准的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范围,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信用风险暴露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零售信用风险暴露采用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采用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信用风险采用权重法,内部模型法未覆盖的市场风险采用标准法。

2017年末,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7%,一级资本充足率13.27%,资本充足率15.14%,均满足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情况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1)为应用资本底线及校准后的风险加权资产。

关于资本计量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本行发布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资本充足率报告》。

2017年末,根据中国银监会201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计算的杠杆率7.51%,满足监管要求。

杠杆率情况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5.5 根据监管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

主要监管指标

注:(1)本表所示监管指标按照当期适用的监管要求、定义及会计准则进行计算,比较期数据不作追溯调整。

(2)2015年中国银监会将贷存款比例由监管指标调整为监测指标。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本行未发行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8号—公司债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规定需予以披露的公司债券。

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

人民币百万元

5.6 展望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计有所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动能发展壮大,将明显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本行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银行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互动提供着力点。第二,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为银行构建智慧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发力,为银行优化经营布局提供指引。第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一带一路”纵深推进,为银行国际化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

本行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高发期,对银行进一步提升全面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金融监管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显著变化,推动金融生态重构,要求银行明晰市场和战略定位,形成经营特色,构建核心优势。三是客户金融需求呈现个性化、综合化、场景化趋势,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转换将更加频繁,要求银行立足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本行实施新一轮三年规划、开启由大行向强行跨越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本行将围绕打造价值卓越、坚守本源、客户首选、创新领跑、安全稳健、以人为本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愿景,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下转1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