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5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公告

2018-05-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代码:601838 证券简称:成都银行 公告编号:2018-020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8年5月8日(周二)下午14:30-15:30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御街16号成都银行大厦举办了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行长王晖先生、董事会秘书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罗铮先生、财务负责人兼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兰青女士,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董事会秘书罗铮先生主持。会议纪要如下: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说明会。今天我们将与在座各位分享公司2017年度经营发展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同交流、探讨,希望能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成都银行。今天的业绩说明会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成都银行2017年经营发展情况介绍和互动交流。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有请王晖行长介绍成都银行2017年度经营情况。

王晖行长:各位投资者、分析师朋友: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成都银行欢迎各位出席本次业绩说明会。

2017年,成都银行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科学统筹、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聚焦业务发展,强化风险管控,主要经营指标全面跃升,实现了全行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2017年11月14日成都银行IPO申请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于2018年1月31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开启了成都银行发展历程中的新篇章。2017年,成都银行继续保持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规模和效益类指标实现了“三个突破”。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达到4345亿元,资产增幅20.4%。存款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28亿元,存款增幅15.4%。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达到97亿元,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51.7%,净利润增幅处于国内上市银行领先水平。

二是风险管控能力更加全面有效。优化了“三道防线”风险化解协作机制,完善对分支机构的差异化授权及动态调整机制,推行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员“嵌入式”派驻管理,强化问责机制,并切实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截至2017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69%,较年初下降了0.52个百分点。

三是基础管理能力提升明显。按照“横向简化、纵向深化”原则,持续推进制度再造,全年制定和修订制度120项,组织分层分类培训共297期,2.49万人次参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全年实施重点IT项目建设20余项。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锻炼和管理,加大行内各级储备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队伍基础不断夯实。

回顾2017年,成都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全面跃升,主要得益于全行紧紧抓住“稳定存款”、“高效资产”和“风险管控”这三个牛鼻子。

一是抓负债业务。全行始终把负债业务拓展作为业务发展支柱,多策并举,负债业务增长创历史新高。在对公存款方面,加强统筹联动,突出高层营销,以重大项目落地为抓手,紧跟重大政策变化和财政资金动向,实现对公存款快速增长。在储蓄存款方面,适时调整策略,突出优势,狠抓营销,采取“线上+线下”、“店内+店外”、“静态+互动”等一体化营销策略,充分调动全行增存积极性,实现储蓄存款持续攀升。

二是抓资产业务。根据内外部环境,有针对性调整营销策略,实现全年资产业务投放稳步增长。在对公信贷方面,抢抓省市重大项目落地营销,打开重大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空间,支持国家棚户区和旧城改造项目,大力推动精准营销提质上量。在个人信贷方面,紧跟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贷款利率管理,精准调控额度分配,有序推动全行按揭业务稳步发展,不断创新营销思路,优化信用卡业务产品。

三是抓新兴业务。适度提高资金业务主动负债规模,合理配置高效资产,在风险可控、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和收益齐头并进。债券承销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累计完成注册债券10只,发行债券10只,发行金额47亿元,其中成功发行银行间首单“双创”专项债券。电银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个人电银客户新增66万户,微信银行全年新增46.2万户,电子银行分流率达71.43%,较年初提高11.64个百分点。

四是抓风险管控。继续推进“一户一策”风险客户处置方案,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和处置。按照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清收和正负向激励约束结合的工作原则,制定2017年分支机构信贷风险降控考核办法,充分发挥风险降控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出第三批制度“红线”,针对信贷“三查”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制度“红线”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不断提高。

2018年,是成都银行上市第一年。在新的起点上,全行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树立“稳健合规与加快发展”并重的经营工作思路,抓住川渝陕三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全行战略规划的引领下,为打造四川银行业的一张银行名片而不断前行。

最后,我代表成都银行,诚挚邀请大家多来成都银行调研,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晖行长。下面我们进入问答交流环节。欢迎大家提问。

问题1.资管新规对公司的影响,及公司的应对策略和下一步考虑。

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公司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学习研究,评估新规影响,制定转型方案。由于公司理财业务一直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理财规模相对较小,客户结构较为合理,截至2017年末,理财产品规模为243.60亿元,占公司资产总规模比例约5.5%,个人理财客户占比超过90%,理财业务各项指标均符合公司审慎稳健的发展策略。整体来看,资管新规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下一步,公司将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尽快完成理财业务的转型工作。一是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在过渡期内,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压缩不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和资产规模直至全面合规;二是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提升专业素质,升级管理系统,重建理财产品体系,全面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公司理财业务将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继续坚持审慎稳健的发展原则,通过资管业务切实为理财客户,为实体经济服务。

问题2.如何看待区域资产质量的发展趋势?成都银行2017年度的资产质量变化情况及针对后续潜在风险的应对措施?今年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发展趋势?

答: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大省,截至2017年末,四川省GDP达到36980亿元,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1位。同时,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级战略的历史机遇,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及优势。尽管近年来,四川省信用风险防控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银行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信用风险已得到逐步化解,全省资产质量已基本稳定,预计2018年区域资产质量将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

2017年,公司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审慎计提减值准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截至2017年末,公司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总额25.19亿元,较上年减少4.96亿元;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总额40.70亿元,较上年减少2.48亿元;关注贷款率2.74%,较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公司“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4.43%,低于全省金融机构和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2018年,公司将继续按照“严控新增、化解存量”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保持各项业务健康、稳健发展,预计公司不良贷款率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问题3.请问2018年资产增速目标大致在什么水平?资产摆布上,相比2017年有什么变化?以及公司信贷资产在对公和零售方面的配置情况?

答: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以强监管、降杠杆、防风险为主线的政策和措施,合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全国银行资产增速由15.8%下降至8.6%,整体增速下滑约50%左右,在金融去杠杆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银行业资产增速可能继续呈现回落趋势。

从公司自身情况看,在整体降杠杆的背景下,公司近年来始终坚守“稳定存款、高效资产、风险管控”三并重的稳健经营策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整体杠杆率较低,资产组合和负债结构较为合理。2018年,公司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结合自身的业务结构和发展空间,继续保持稳健适度增长,合理设定增长目标,计划全年资产增速不低于8%。在资产摆布上,一是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积极介入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深入推进精准营销,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与广大市民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推进信贷业务稳步增长;二是更加彰显业务发展特色,深化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以及个人业务等领域加大政策倾斜;三是更加优化资金投资组合,审时度势,把握好市场节奏,精耕细作债券及非债投资业务,提升资金组合收益。

关于零售和对公资产业务的考虑,零售业务方面,公司将把大零售转型作为重点方向,加大金融科技运用力度;同时继续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防范风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公方面,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对公和零售资产结构上,2018年可能会延续2017年约6:4的配置比例,最终结构还要根据宏观金融政策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

问题4.今年各家银行对存款的竞争非常激烈,请问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存款增长?

答: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和积累,公司在存款业务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市场口碑,同时也有比较高的服务质量。对公存款方面,一是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分类分层开展增存稳存工作;二是推动异地分行对公业务增长,提升业务贡献度,加强区域联动;三是为战略客户“一户一策”精细化管理制订专项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四是提升结算服务水平,综合运用现金管理、综合营销方案来拓展结算性存款;五是提升产能,优化团队建设,强化组合联动营销。近年来,公司在成都市的新增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同时期我们的存量市场占比,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储蓄存款方面,一是继续保持、提升储蓄业务“亲民、便民、惠民”的传统优势口碑的传统优势,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二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夯实重点客群;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个金一体化营销体系的运行;四是深化推进零售转型向纵深发展。目前公司网均存款在成都市排名第一,近几年的网均新增也是市场第一,储蓄存款业务继续较好的发展态势。

问题5.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运行情况?与公司零售业务是否有联动?

答:去年以来,随着监管机构加大对消费金融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市场已逐步规范起来。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基于审慎经营原则,整体业务规模有所控制。目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在“线下走出去、启动线上业务”的转型方针下,线下业务发展趋势稳中向好,与去年同期相比,线下展业区域逐步扩大;同时,初步搭建了小额分散、自动化程度高的线上业务,线上小额信用、消费场景分期等多个项目已具备上线条件,近期将逐步推向市场。 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与成都银行长期保持交叉营销合作,依托成都银行的渠道进行推广,对成都银行的零售业务形成补充。未来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规范,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预计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问题6.对公司资产负债未来定价走势的判断,对全年净息差的展望。

答:资产端方面,2017年以来受整体利率中枢抬升的影响,公司新发放贷款收益率水平稳中有升,2018年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监管力度加强背景下,预计公司贷款收益率将高于2017年水平。负债端方面,利率市场化及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预计存款成本将小幅上升。近两年来,公司净息差也经历了与行业相同的下降趋势,至2017年已逐步企稳,2018年在存款利率面临上升压力的背景下,公司将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努力促进息差水平的稳定。

问题7.请问成都银行2017年度小微企业业务开展情况及后续发展计划如何?

答:2017年,公司积极推进小微业务发展,专注于为小微客户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将目标客户锁定为政府大力支持的优势行业的优质小微企业,采取召开银企对接会、上门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优惠的融资产品;同时,公司在2017年继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扩大融资产品的客户覆盖面,推出了针对“双创”企业客户的“双创贷”、针对“三农”客户的“惠农贷”,优化了针对政府采购中标的中小企业的“易采贷”等。2017年,公司达到银监会小微业务“三个不低于”的监管指标。下一步,公司将坚持发展小微业务的战略定力,持续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整合金融服务资源等有效工作措施,为小微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问题8.2017年度分红预案是如何考虑的,如何保障后续分红的稳定、可持续?

答:按2017年度审计后净利润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共计人民币39,070万元;根据《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按年末风险资产1.5%的比例差额提取一般风险准备,共计人民币72,188万元;拟以总股本3,612,251,334股为基数,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2.8元(含税),共计人民币101,143万元;结余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924,320万元,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公司拟分配的现金分红方案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落实监管部门对现金分红的要求或指导意见;二是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适当保持利润留存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三是在满足本公司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投资者分享本公司经营发展成果、获取合理投资回报的要求。

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在符合监管要求前提下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同时,公司已制定并公告了《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2018-2020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回报规划及相关监管政策的要求积极履行分红承诺,保障广大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的提问和交流。今天大家做了非常坦诚、深入和高效的交流,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会进一步履行好信息披露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与投资者和分析师朋友的交流互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业绩说明会到此结束。会后大家如有进一步问题,欢迎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联系。再次感谢各位。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