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深度开放释放第三波改革红利
|
今天,中国把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分工的重要杠杆。中国向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财富配置机会。无论市场准入的大幅度放宽,还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均显示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金融业,既致力于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又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扩大的服务需求向国内外参与主体释放改革与发展红利。中国金融国际化将力争在本世纪中叶真正完成,如此,那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三个长波红利的对外释放。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中国陆续兑现的金融开放承诺得到了国际有实力市场主体的积极回应。
自4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以来,不到两周,即有瑞银证券、野村控股和摩根大通等三大国际投行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材料,申请控股合资券商。5月15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官方发布首批纳入MSCI指数的A股名单,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本次纳入股票占比2.5%,后续MSCI将会提升纳入比例至5%。相关调整结果将在5月31日收盘后实施,6月1日正式生效。这预示着实力雄厚的全球机构投资者正向沪深股市发出更为积极的买入信号,而主要追踪QFII的EPFR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不到半年已吸引超过8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更早些时候,彭博宣布从2019年4月起分20个月将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这昭告世界,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投资窗口业已来临。
另一方面,在上海,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近日拟定了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深化对外开放,拓展自贸区自由贸易(FT)账户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等六大举措。上海将支持外资银行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支持外资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上述每一项,都针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破解的急迫命题,显示肩负国家使命的上海,正以十二分的紧迫感加快补齐短板。
梳理今年以来陆续推出的金融开放举措,主要集中在业务放开、机构放开、市场放开三个方面,且在相关政策出台后随即产生“化学反应”,显示外资对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红利预期相当乐观。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了3.15万亿元,同比增长87.5%。人民币连续7年稳居我国跨境收付第二大货币。截至3月末,有超过34.9万家企业和386家银行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全球有137个国家(地区)的境外银行在境内开立了5028个同业往来账户。而从中国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逻辑来看,无论银行、证券与保险业的国际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均离不开国际主导型金融资本的深度参与。因为金融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交易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制度的国际化。从中长期来看,基于金融发展和国际化所形成的金融制度文化,既有国家和地区特色,也不乏国际普适性。而从交易市场的国际化和交易主体的国际化来看,我国近期推出的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均十分重视国际市场导向与引入全球产业客户与机构投资者。至于交易制度的国际化,我国也在通过搭建国内外市场交易接口,并适当借鉴发达经济体的制度经验,逐步加以改进。
金融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其作为基于定价与交易规则的财富分配转换器,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的血液。21世纪的金融,既表现为银行、证券、保险、债券和货币的体系化存在与永不休眠的交易行为,更是对一国产出、贸易、科技、创意、机制设计乃至国际协调力与领导力的全面萃取。换句话说,现代金融是基于强大的制造业、全球贸易价值链和资本的资产定价权的有效整合。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和金融大国。世人普遍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受益者之一。随着中国初步完成工业化,并致力于建设产业与资本强国,中国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红利,就不仅限于一般的市场机会分享,更有质优价适的体系化产品,还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巨大红利。而目前已有国家将此视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货币格局变迁的最大红利。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市场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的主要是基于合资和独资带来的商机及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的市场供给,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第一波红利。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至2016年的15年间,我国不仅向国际投资者继续提供实体产业的投资机会,还有基于贸易价值链延伸的投资机会,以及随着金融市场渐次开放而带来的各种收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第二波红利。如今,中国把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分工的重要杠杆,中国正向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财富配置机会。随着中国正朝全球最具投资价值市场的方向发展,这波红利将是天量的。
当下,中国境内1.8万亿美元的外资每年创造的利润即以千亿美元计,但国际金融资本更为期待的是中国逐步成为全球财富中心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A股加入MSCI(明晟)俱乐部,不仅将触发针对数百家A股公司的上百亿美元的被动资金配置,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占全球股票市值约10%的沪深股市,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内循环投资格局,而将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展现出持续的投资价值。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之于国际参与者的红利,远景不会低于中国加入WTO所释放的规模;而备受期待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息息相关,又取决于上海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和金融气质养成方面的进展。
无论市场准入的大幅度放宽,还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均显示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金融业,既致力于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又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扩大的服务需求向国内外参与主体释放改革与发展红利。中国金融国际化将力争在本世纪中叶真正完成,如此,那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三个长波红利的对外释放。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