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7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兴发集团李国璋:
扶贫要让人有事干有钱赚

2018-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
  兴发集团生产园区新规划图

■“价值发现”主题调研系列报道

编者按:身处变革的时代,作为一个被标上价值标签的经济细胞群体,上市公司既肩负着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回馈社会、反哺市场的责任使命。其中,有这样一批公司,或开疆拓土进行产业链整合,或埋头主业勤勉精进,或开拓创新不断寻求突破,或敞开胸怀积极回报社会。本报今日起推出“价值发现”主题调研系列报道,期待通过我们的调研,让读者及广大投资者对这批上市公司也有一个新的价值发现。

⊙记者 周伟琳 覃秘 ○编辑 全泽源

“一个家庭,如果有了一个大学生,情况肯定会变好,那我们就帮助培养大学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大实话,3个月后再次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谈得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我们是一家县办企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分不开,我经常说,反哺社会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感恩要成为我们企业的文化。”李国璋说。

持续创新做强主业

反哺社会的前提,是把企业自身做好。李国璋介绍,如今,兴发集团已是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有机硅产能也稳居国内第一梯队,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等高端半导体材料不仅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还逐步进入国际顶级企业的供应体系。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李国璋介绍,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化工行业整体形势不太好,逼迫企业转型升级。“这更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持续创新。”

在多年的实践中,兴发总结了一套降低成本的方法,“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利用不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关系,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使每一道工艺的产品和副产物都成为下一道工艺的原材料,所有物料在园区内首尾衔接,形成循环往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公司草甘膦生产成本控制能力较强,按照目前的行情,每吨净利润差不多有2000元。”李国璋说。兴发集团的草甘膦产能有18万吨,占到国内全部产能的约三分之一。

据介绍,兴发集团自主开发的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国内市场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不仅为芯片国产化提供配套,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李国璋说,“这个技术是买不来的,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持续的长时间的投入。”

兴发集团的电子化学品,从2008年开始投入,三年研发,三年制定标准,四年试用,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2017年,兴发集团被中芯国际评为最佳材料供应商,被集成电路材料和零部件产业联盟评为首批A类企业,是全国唯一入围的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

“掌握了核心技术,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把金钥匙。这个商机非常大,微电子材料,国内市场去年是500亿,我们公司才2个亿。”李国璋介绍,未来还将持续研发新产品,提升综合配套的能力。

教育扶贫“出钱出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主营业务风生水起,为兴发集团的兴学助教打下厚实的底气。

“我们主要是资助教育,年年助学,以高中为主。”谈到为何助学,李国璋有自己的逻辑,“小学初中现在都是义务教育,政府出钱,上了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高中阶段,学生得到的外界支持比较少,而这个阶段,恰好又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来说,也最需要帮助。”

兴发集团对教育大规模的资助起始于十多年前,“兴山一中,我们县最好的高中,那个时候一年才考十几个一本,全省倒数,问题在哪儿?县里穷,教师待遇差,有能力的老师都往沿海地区跳槽,必须想办法留住这些人才。”李国璋介绍,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公司先后捐资3000多万元,设立了兴发之星教师奖励基金,用于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奖励制度等,通过基金保障,稳定了教师队伍。

“效果很明显,去年,全县80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上一本线的有200多人,上本科线的有600多人。”李国璋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事情之一。

此外,兴发集团还出资建立了“贫困学生救助中心”,先后拿出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千余人,不少受资助的学生最后考上了大学。“贫困山区,上个大学不容易,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尽力支持,如果学成了回来到兴发上班,我们更是欢迎。”李国璋说,已经有不少公司资助的大学生回到公司就业,“一个大学生,至少可以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有些学生可能考不上大学,我们就办技能培训班,公司这些年出资几百万,与武汉工程大学、兴山职教中心联合开办水电、矿山等大专班,招收300多名库区子弟,将他们培养成为各行业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大多数都回到兴发上班。”李国璋介绍。

“2017年年初我们统计过一次,公司支持教育的累计支出有9700万元,现在应该过亿了。”兴发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吴平说。据兴发集团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当年公司总计发放奖学金1439万元。

除了教育,医疗也是兴发集团资助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我们工厂附近建一个医院,既方便周围的群众,也方便我们的员工。”李国璋说,这种事情很划算。据介绍,2015年,公司投资了上千万元与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建了新门诊大楼。

先富带动后富

“我们本身是穷人出身,了解贫困的难处,我们公司的扶贫,主要是让老百姓就近有事干,有钱挣,流行的说法叫产业扶贫。”李国璋说道。

兴发集团所在的兴山县,属于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那个地方本来就穷,移民搬迁后,也没有主导产业,我们公司最早是兴山县的一家小黄磷厂,三峡建设的时候,公司提前启动库区移民迁建技改工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借力三峡工程搬迁机遇,兴发集团迅速成长为了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企业。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却始终没有忘记三峡库区移民,20多年来,兴发集团累计接纳安置库区移民就业4753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先富起来的兴发集团,依托三峡库区特有的自然风光、昭君文化底蕴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始发展旅游产业。“主要是为了拉动当地的就业,山区里面工作机会少,尤其是妇女,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里种地,种地收入不高,外出打工的话,又留下老人小孩在家,都是社会问题。”李国璋介绍,公司的员工里面有两千多名女工,主要都是当地农村妇女。

据兴发集团统计,公司已累计投资22亿元,新建、扩建星级宾馆9家、开发旅游景区5个,形成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产业规模,每年为地方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辐射带动旅游配套服务等收入12亿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致富的长久之路。“由集团党委派出扶贫驻村工作队,为帮扶对象树崆坪、茅草坪贫困村量身订制脱贫方案和项目清单,加快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易地扶贫搬迁等建设,确保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服务等整合到户。”李国璋介绍说,“有些地区地理位置偏,养点鸡,种点蔬菜,我们食堂优先采购。”

对外扶贫帮困的同时,也要确保自己员工过得舒适。兴发集团的员工最让外人羡慕的地方就是福利房。据介绍,兴发集团持续推行生产区免费住宿,截至2017年度,公司累计在兴山古夫镇、昭君镇、宜昌猇亭区修建职工福利房1900多套,在香溪郡、秋语台、兴发广场等楼盘建设团购房1500多套,近两年发放住房补贴、购房补贴过千万元。只要是待了几年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房子。

李国璋说,随着企业条件的好转,公司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不仅要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最好还能有家的感觉,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能静下心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