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风险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
这个夏天,世界杯如火如荼地在俄罗斯各个城市展开,32支世界足坛劲旅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好戏。但是,当今足坛真正踢全攻全守的球队非常少,原因就是这一打法在进攻的时候全力投入,给对手以巨大的压力,但同时自己的后防上也更容易出现漏洞,被对方偷袭得手,这就对球员的意识和体能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能有这样素质的球队非常少见。
就如同球迷喜爱看全攻全守的足球一样,投资人也喜欢追求投资上的高回报。我们知道,投资就是将资金转换成某种资产并谋求增值的行为。既然是谋求增值,大多数人会认为回报越高越好。可事实并非如此。就如同前文所说的全攻全守足球,在有可能获得更高回报的同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我们通常称之为“风险”。
在资产管理行业,经常会碰到这样有趣的现象:投资人往往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当被提示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时,却变得畏葸不前。比如说投资国债或者地方政府债券非常安全,但是回报也相对较低。如果要获得更高的回报,那就要去投资公司债。公司债根据其偿还风险被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愿意把钱借给经营稳健、评级较高的公司,而这种公司的债券收益率会比较低。如果投资人想要获得更多的回报,那么就要选择经营风险高、评级低的债券。
所以,风险是收益的影子。收益越高,风险自然也越大。对于这一点,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就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发展出一个叫作“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来阐述市场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个被视为“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基石”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投资者得到更高回报的方法是投资更高风险的资产。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金融市场并非像模型中阐述的那么完美。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收益和风险并不完全匹配的现象发生。高回报投资并不一定伴随着高风险,或者另一方面,低回报的资产并不一定风险就很低。
这时候,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去伪存真,在看似高风险的债券中挑选出“低风险”的品种,获得较高的回报。
现金几乎是“零回报”的资产,但持有现金真是“零风险”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人在餐馆里吃一顿饭大概只需要20多元,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吃同样的一顿饭,花费大大上升,可能需要100元以上。这就是通货膨胀给现金带来的购买力下降。如果用“购买力”这把尺子来衡量,那么现金也并非“零风险”。反而长期投资股票带来的资产增值能维持购买力基本不变,大洋彼岸的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就持有这样的观点。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代投资人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比如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又比如债券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黄金、外汇、原油、股指期货、CDR等各类投资工具,不一而足。这些投资工具中,有高回报高风险的,比如普通股和股指期货等,也有低回报低风险的,比如政府债券和黄金等。
投资人在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后,可以选择某一类投资标的来获取合适的投资回报。有的投资人天生爱冒险,希望潜在回报高而对损失不太在意,就像那些偏爱全攻全守战术的球迷,“爱拼才会赢”。有的投资人谨小慎微,只求稳定不变的回报,像一个全面防守球队的教练。有的投资人多数时候较为保守,却伺机而动,随时捕捉可能出现的机会,打防守反击的球队也许会是他的最爱。
瑞士新锐作家若埃尔·迪克说:“生命就是一系列选择的过程,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去承受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投资人在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那么他的投资会像世界杯足球赛一样,精彩纷呈。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