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研究·宏观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7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新动能将继续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8-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近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梁达

增强新动能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三新”)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三新”经济活动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增强。持续发力的新动能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推动了新兴工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不仅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更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前景来看,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十分重要和紧迫。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了要加快培育新动能,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从我国现阶段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来说,需要推进涵盖各个方面的全面创新,全方位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国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使之尽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1.新动能持续发力,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至2017年,GDP年均增长7.1%,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17年,GDP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的15%左右。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动能的持续发力。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三新”经济活动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增强。初步测算,2016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约为113719亿元,相当于GDP的15.3%,按现价计算,“三新”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GDP现价增速的3.9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虽然目前“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还比较低,但发展势头旺盛,一定程度地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影响,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新动能的发力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服务业将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年至201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6%、42.6%和52.8%,第三产业的年均贡献率比第二产业已高出10.2个百分点。

从目前来看,我国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与互联网融合的服务业得到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带动邮政快递业高速增长,分享经济带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新型服务业发展,使得新动能主要来自服务业。2016年,在“三新”经济增加值中,“三新”服务业增加值占52%。受此影响,有关服务行业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修理及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4% 、0.5% 、7.9% 、3.3%、2.7%和1.8%,比2012年提高了0.2、0.3、1.4、1.1、0.6和0.3个百分点。

3.新动能推动了新兴工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从行业看,工业高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2013年至2017年,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高于全部工业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速4.4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高速增长。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和30.6%,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4.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推动服务业经济结构升级

2017年,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驱动新动能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门类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8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3个百分点。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3%、13.2%和14.4%,比上年分别加快2.2、2.8和3.1个百分点。

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较快。数字经济成绩斐然,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9%,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行业同比增长35.4%,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行业同比增长39.1%;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高达246.0亿GB,同比增长162.7%;全年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12.6%提高到15.0%;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诞生了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超市加餐饮新业态。此外,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一些新兴平台如微票儿、喜马拉雅FM、猪八戒网和腾讯云等交易额同比实现成倍增长;网络视听高速发展,2017年全国视频预付费会员用户将增长至1亿;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增长迅速;住宿领域共享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市场交易规模可达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新动能的加快成长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2017年,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贡献逐季增强,四个季度对总指数的累计贡献分别为34.4%、36.6%、38.3%和40.2%,拉动服务业增长分别为2.8、3.0、3.2和3.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三大门类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5.4%,较上年提高0.8个 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8.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拉动全国GDP增长1.2个百分点。现代新兴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新动能推动需求结构加快升级

近年来,我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年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年均56.2%,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贡献率为43.8%,近五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年均贡献率几乎为零。

新动能在供给和使用两个方面同时也推动消费升级换代。一方面,新动能推动创造新型消费供给。2016年,“三新”经济中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增加值占全部“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比重约为7.2%,比2015年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新动能推动居民消费的品质不断改善。网上零售、视频直播、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和订餐洗衣等O2O服务让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满足。同时,网络约车、共享单车、共享住宿和移动支付等新服务模式,也让人们的出行、旅游和休闲娱乐变得更加精彩便利。此外,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和健康养生类消费升温,服务型消费渐成热点。2016年,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0.7和1.3个百分点。这也使得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

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投资、装备制造投资和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4.8%,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3.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年均增长29.7%,教育领域投资年均增长19.2%,都大大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 严峻国际经济形势决定了我们要加快培育新动能

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与旧动能相关的资源要素配置矛盾和产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目前,国际环境发展前景复杂而严峻,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各种高风险的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稳定的冲击有所增大。

中国在多个产业领域也面临较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装备制造、互联网信息等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对外依赖度依然较高,引进先进技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2.中国经济发展也需要培育创新驱动的新动能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受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原有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与新动能相关的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迅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方面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才能抓住机遇和跨越关口,使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加大培育新动能的速度和力度。

3.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多领域和跨学科中展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产业融合化、业态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和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不仅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还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因素或途径可能有很多,但根本因素和根本途径是创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已形成巨大规模。2017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201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左右,处于中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演进的阶段,工业化过程总体上也进入了后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比较优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推动发展已难以为继,越来越需要依靠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结构调整迫切需要解决新旧动能转换与稳增长的矛盾

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目前来看,传统动能的减弱有持续加剧的态势,而新动能的增强由于结构变动、改革和创新等要素的高度复杂性及不完全可控性,其动能的释放还不平稳。目前的经济增长要想在传统动能下行与新动能上行之间保持平衡,仍有待作出艰巨努力。经济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短期内新动能的增强尚不能完全抵消传统动能的减弱。因此,要把握好旧动能退出和新动能接续两者之间的节奏,既要顺应新旧动能交替的客观规律,又要避免旧动能过快削弱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不能为了短期的增长速度,继续走过去高消耗高投入的老路,继续依赖旧动能而忽视发展新动能。

依靠创新驱动培育引领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我国现阶段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来说,需要推进涵盖各个方面的全面创新,全方位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两大创新协调推进,实现双轮驱动发展。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是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更充分地挖掘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更广泛地调动每个人的创造性,更多地培养造就青年创新人才,切实使创新成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1.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创新体系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还没能有效发挥。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为纽带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二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双创”中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促进科技人员参与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打造融合线上线下的专业化众创平台,扩大创新的空间,增进创新的成效。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加快破除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障碍,完善支持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促进创新产出利用和创新效益释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培育新主体

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根本依托,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是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根本。要完善适应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安排,为培养科技战略型和领军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为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竞争、开放的良好环境,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加快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使科技人员摆脱项目经费管理等束缚,为科技人才和团队的创新发展打造更加优良高效的制度环境。

3.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创造新供给

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等都属于供给侧。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培育发展新动力。此外,还应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机构、人才、市场和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插上翅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打破垄断,以更大包容性鼓励资本进入新经济领域

促进新经济成长,应打破在通信和高品质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仍然存在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等,以充分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有效参与,形成更有效的供给。应以更大包容性鼓励社会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创新,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出行、更加优质的医疗、更加清新的空气环境和更加丰富的教育娱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