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7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

2018-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33版)

账户:4000010229200089578

第三节 公司主要股东情况

一、公司发行前股本总额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行股本总额为1,448,084,326股,股本结构如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行前十大股东及其持股情况如下:

本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截至2017年12月末,本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34.08%。本行单一最大股东江苏新恒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70%,不存在按股权比例、公司章程或协议能够控制董事会半数以上投票权或股东大会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因此,本行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二、公司主要股东的基本情况

(一)江苏新恒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江苏新恒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本行第一大股东,持有本行11,157.34万股,占总股本的7.70%,原名为江苏新恒通电缆集团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17日,2005年7月5日办理了更名的工商登记手续。注册资本3,500万元,法定代表人徐少华,住所为吴江市七都镇人民路6号。经营范围为通信电缆、光纤光缆、光电缆材料及附件、光器件、通信设备生产、销售;实业投资;废旧金属的收购。股东由徐少华、陆俊明等9名自然人组成。

江苏新恒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控股企业如下:

(二)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持有本行9,670.14万股,占总股本的6.68%。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30日,原名为吴江光电通信线缆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1日经工商登记更名为苏州宏博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11月25日经工商登记变更为现名。注册资本5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屠金明,住所为七都镇心田湾。经营范围为钢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护套料、电缆盘具生产销售;通讯器材(不含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五金交电、煤炭、金属材料(除贵金属外)、建筑材料、装潢材料、铁矿石、铁矿砂、日用百货的销售及代理;实业投资;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投资咨询(除证券、金融、期货、保险外);投资管理;财务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股东为屠金明、崔建强2位自然人和苏州同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参控股企业如下:

(三)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行8,877.63万股,占总股本的6.13%。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20日。注册资本15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崔根良,住所为江苏吴江七都镇心田湾。经营范围为:各种系列电缆、光缆、通信器材(不含地面卫星接收设备)、金属材料(除贵金属外)、煤炭、五金交电、化工原料(除危险化学品)、建筑材料、装潢材料、针纺织品、纺织原料(除棉花)、铁矿石、铁矿砂、日用百货批发零售;金属镀层制品、铝合金型材的制造加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投资咨询;投资管理;财务咨询。股东为崔根良和崔巍2位自然人,出资占比分别为90%和10%。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参控股企业如下: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

一、关于最近三年财务报告及审计情况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本行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分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报告期内,本公司聘用的审计定期财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所聘用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具有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

二、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会计资料

1、合并资产负债表

单位:千元

合并资产负债表(续)

单位:千元

2、合并利润表

单位:千元

3、合并现金流量表

单位:千元

4、合并股东权益变动表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5、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千元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续)

单位:千元

6、母公司利润表

单位:千元

7、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单位:千元

8、母公司股东权益变动表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1、本行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 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的合并利润表和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表、合并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2、本行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3、本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同时也遵照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014年修订)。

四、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及其变化情况

本行将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本行合并财务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合并时合并范围内的所有重大内部交易和往来业已抵销。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部分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项下单独列示。

本行最近三年合并报表范围变化情况及原因如下表:

五、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要财务指标及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计算表是本行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0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有关规定而编制的。

报告期内,本行的其他财务指标如下:

注:(1)总资产回报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平均资产=(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2)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3)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4)每股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本行最近三年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内容及金额如下表:

单位:千元

报告期内,本行的主要监管指标如下表所示:

注:①上述监管指标数据均为经审计合并口径;

②《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自 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③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按照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 2012 年第 1 号令)口径计算。

六、本行2018年一季度简要财务信息

2018年4月26日,本行公告了《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本行2018年一季度简要财务信息(未经审计)如下:

单位:千元

截至2018年3月31日,本行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2017年12月31日均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1-3月本行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等指标较2017年1-3月亦保持稳定增长。

详细财务信息参见本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告的《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五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分析

(一)主要资产分析

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本行的总资产分别为714.53亿元、813.48亿元和952.71亿元,2015年至2017年总资产复合增长率为15.47%。报告期内,本行资产总额保持持续增长,主要由于本行信贷业务、同业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本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贷款和垫款、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

报告期内,具体的资产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千元

1、贷款和垫款的分布

本行信贷业务作为主导型资产业务,是本行近几年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本行以推进贷款的结构性调整和适度扩大贷款规模作为发展的主题。

最近三年,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分别为409.94亿元、454.45亿元和490.85亿元,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本行主要经营区域在吴江地区,报告期内,吴江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总体呈上升趋势,吴江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拉动企业和个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本外币贷款规模上升,本行贷款规模在吴江地区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使得本行贷款总额相应上升。

最近三年,本行贷款和垫款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5.35%、54.00%和49.82%,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本行增加了同业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尽管贷款和垫款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低于其他业务规模,使得占总资产比重有所下降。

以下讨论以贷款和垫款总额而非贷款和垫款净额为基础,即未扣除相关贷款损失准备的金额。

(1)按客户类型划分的贷款和垫款

本行贷款和垫款由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组成。报告期内,本行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企业贷款是本行贷款和垫款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三年,本行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87.12亿元、412.18亿元和424.47亿元,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4.43%、90.70%和86.48%,企业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吴江地区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企业投资、生产所需资金增加,企业贷款需求相应上升。

最近三年,本行个人贷款分别为22.81亿元、42.28亿元和66.39亿元,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57%、9.30%和13.52%。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增加对个人贷款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发挥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驱动力,满足不同客户群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推动个人贷款规模及占比保持持续增长。

(2)按客户规模划分的企业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按客户规模划分的企业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1)本表中对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请参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第一节 释义”。

(2)“其他”是指医院、学校、文化传媒等事业法人单位。

本行始终坚持差别化市场定位,“立足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做“小而精”的银行。其重点是充分发挥本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结合吴江地区经济特点,专注于发展对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业务,稳固和扩大本行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近三年,本行对中小企业客户发放的贷款余额分别为320.83亿元、342.16亿元和361.64亿元,占本行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2.88%、83.01%和85.20%。

(3)按行业划分的企业贷款

本行企业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余额合计占本行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为75.67%。

报告期内,本行按行业划分的企业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制造业贷款是本行企业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近三年,本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44.31亿元、251.40亿元和270.82亿元,占本行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3.11%、60.99%和63.80%。

本行制造业贷款集中度较高,与本行所处的经营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吴江地区民营经济活跃,且多数为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近年来,吴江地区制造业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在质量、规模上也有了长足进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吴江地区民营经济中的电子信息企业、新型纺织丝绸业、光电缆行业脱颖而出。以电梯制造、环保设备等行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金融服务需求强劲。针对吴江地区经济特色,顺应吴江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本行对行业贷款投向作出了明确的、合理的安排,提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贷款投向上向产品附加值高、技术更新快的企业倾斜,集中支持吴江地区纺织、服装、光电缆等支柱产业和电梯、电子信息等特色行业优质客户的信贷需求。

最近三年,本行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4.20亿元、46.89亿元和50.37亿元,占本行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42%、11.38%和11.87%,占比较为稳定。据吴江区统计局资料显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吴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19亿元、468亿元和507亿元,保持平稳增长。

最近三年,本行贴现贷款余额分别为29.49亿元、39.91亿元和19.68亿元,占本行企业贷款总额的7.62%、9.68%和4.64%。贴现贷款主要是本行对企业的票据贴现贷款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贴现贷款。2014年以来,本行相应增加了风险相对较小的票据贴现业务,使得贴现贷款余额及占比保持较高水平。

(4)按产品划分的个人贷款

本行的个人贷款产品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前述两类贷款合计占个人贷款总额的比重为92.33%。

报告期内,本行按产品划分的个人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最近三年,本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为15.31亿元、16.69亿元和16.08亿元,占本行个人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7.11%、39.48%和24.22%,金额保持稳定,占比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本行在吴江地区民营经济发达的环境下,着力推进个人经营性贷款,尝试担保方式与服务手段的创新,促进个体私营经济融资,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保持稳定;本行增加了抵押资产质量较好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模,个人住房贷款总额从2015年末的5.10亿元增加至2017年末的45.22亿元,金额及占比均超过了个人经营性贷款。

(5)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为控制贷款风险,本行在强调审查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一般对客户的融资要求提供担保。此外,为使信用风险最小化,本行在发现相关贷款存在减值迹象时,一般会要求借款人追加额外担保。最近三年,本行附担保物贷款占本行对客户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2.04%、63.10%和60.34%,占比较高。本行对授信业务担保行为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关于抵、质押贷款与抵、质押物价值的比率如下:

本行信贷客户主要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主要采用保证方式贷款。最近三年,本行保证贷款分别为150.73亿元、159.27亿元和177.79亿元,占本行客户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6.77%、35.05%和36.22%,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为应对经济景气度下降对贷款质量产生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压缩保证贷款的整体规模,提升抵质押担保贷款的规模,并加强了不良贷款的清查核销力度,此类不良贷款主要为保证类贷款,使得保证类贷款的占比有所下降。

本行严格限制信用贷款的发放,最近三年,本行信用贷款余额分别为4.86亿元、8.44亿元和16.88亿元,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9%、1.86%和3.44%,信用贷款余额及占比较小。

(6)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本行主要向客户提供人民币贷款。报告期内,人民币贷款占本行贷款总额的比例均在99%以上。

报告期内,本行发放的人民币企业贷款利率区间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上述人民币企业贷款利率区间分布情况不含票据贴现以及出口发票和进出口押汇等外币贷款。

本行企业贷款利率分布区间主要集中在5%-10%,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本行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分布区间在5%-10%的比重分别为88.45%、73.39%和77.18%,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央行逐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7)贷款和垫款到期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贷款和垫款按合同约定期限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本行贷款和垫款的合同约定期限主要在一年以内。最近三年,本行按合同约定一年内贷款余额分别为350.07亿元、355.98亿元和359.11亿元,分别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85.40%、78.33%和73.16%。

2、贷款和垫款的质量

(1)贷款风险分类

本行对包括授信调查和申报、授信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监控和不良贷款管理等环节的信贷业务全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及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制定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管理贷款信用风险。

本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贷款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正常类贷款。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在现阶段预期不会有最终损失,但如果不利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会出现损失。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次级类贷款。此类贷款即使在执行担保之后仍可能导致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可疑类贷款。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损失类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贷款按五级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本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及中国银监会2007年4月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贷款按照五级分类管理。

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最近三年,本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64亿元、8.10亿元和8.05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6%、1.78%和1.64%。不良贷款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尽管本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由于贷款总额呈上升趋势,使得不良贷款相应上升。

2015年受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影响,吴江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有所下降,部分制造业企业以及批发和零售类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还款能力下降,导致2015年末关注类贷款金额较高,且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以来,一方面,经济景气度回暖,部分信贷客户经营状况好转;另一方面本行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压缩了风险较高的各类贷款,增加不良贷款催收、转让,信贷资产整体质量提升,关注类贷款余额及占比、不良贷款率均呈下降趋势。

本行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目前吴江地区以中小企业等民营经济为主,本行信贷投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服务。根据银监会统计的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分别为2.48%、2.49%和3.16%,本行不良贷款率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且由于本行信贷客户以“中、小、散”为主,单一客户融资额相对较小,信贷风险分散。

本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1)对出现不良贷款的客户,配合公检法机关做好账户查询和冻结,加强对客户抵贷资产的管理,严防资产流失;(2)关口前移,通过开展授信工作,审慎控制风险。对于回报率低、对外股权投资较多、当年授信额度未完全使用,以及属于限制、淘汰类行业的客户,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授信额度;(3)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大力压缩退出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和退出贷款台账,在摸清借款人、保证人清偿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一户一策”的清收和退出方案,坚持清非盘活和呆账核销相结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针对违规行为,坚持个案问责和全行通报相结合;(4)强化贷后检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收回贷款、增加有效的抵押担保、变更担保人等应对措施。开展经常性的信贷风险排查活动,切实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考核基层支行对潜在风险贷款的退出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有保有压,提升对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风险防范能力,制定贷款业务办法的补充协议,降低法律风险。(5)针对薄弱环节,坚持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出台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大排查活动,加强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

①按客户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按客户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不良贷款率=每类不良贷款金额÷该类客户贷款总额

②按行业划分的不良企业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企业贷款按行业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不良贷款率=每类不良贷款金额÷该类客户贷款总额

报告期内,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在本行不良企业贷款中所占比重较高,这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在本行企业贷款中所占比例较高相一致。

报告期内,本行制造业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95亿元、3.70亿元和5.06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48%和1.87%,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吴江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制造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经营状况发生了不利变化,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加剧,贷款还款能力下降,使得制造业贷款不良贷款率上升。本行加强了制造业贷款的催收、转让力度,使得制造业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可控。

报告期内,本行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37亿元、2.97亿元和2.04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36%、6.53%和4.05%,2015年和2016年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受国内煤炭等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部分煤炭贸易类企业客户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下降,使得不良贷款率上升。2017年受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因素影响,部分煤炭贸易类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③本行个人贷款按产品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个人贷款按产品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④本行按担保方式划分的不良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按担保方式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⑤按货币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按货币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⑥不良贷款的变动

报告期内,本行不良贷款的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总额÷客户贷款总额

最近三年,本行不良贷款增加额分别为14.31亿元、9.52亿元和15.77亿元,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经济景气度下降影响,部分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贷款客户的财务状况不佳,本行将其贷款调整至不良贷款。最近三年,本行持续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转让力度,不良贷款回收金额分别为6.46亿元、3.28亿元和7.72亿元。

最近三年,本行核销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63亿元、5.78亿元和8.10亿元,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因素影响,我国地方民营经济体经营状况不佳,各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8%、2.49%和3.16%。本行的部分制造业贷款客户经营亏损,已无法偿还本行的贷款本息,而相关贷款保证人亦无法全部履行保证责任,本行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对相关不良贷款予以核销,同时本行将继续采取法律手段追回已核销的贷款。

(2)贷款集中度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行前十大单一借款人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根据我国银行业相关法律和规定,对任何单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不得超过本行监管资本的10%。截至2017年末,本行对第一大单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总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的比重为6.93%,符合监管规定。

为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本行对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比例进行严格控制,截至2017年末,本行向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发放贷款余额为35.78亿元,占本行资本净额的比重为40.58%。

报告期内,本行贷款主要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本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吴江地区。最近三年,吴江地区贷款余额分别为327.72亿元、354.73亿元和375.7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分别为79.94%、78.06%和76.56%。

(3)逾期贷款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逾期贷款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行逾期贷款按担保方式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行逾期贷款按担保方式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行逾期贷款按担保方式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最近三年,本行逾期贷款金额分别为20.77亿元、12.01亿元和11.02亿元,有所下降,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

第一,受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影响,吴江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部分行业企业产品积压,应收款回笼缓慢,导致企业在贷款到期日或贷款结息日现金流不足,而发生贷款逾期欠息现象。第二,本行贷款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在经济整体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经济不景气的环境影响下,中小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更容易出现销售不畅、资金回笼缓慢的情况。

2016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下,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周期性行业的业绩有所好转,且本行加强了不良贷款的催收、转让力度,使得2016年末和2017年末逾期贷款总额较2015年末有所下降。

3、贷款损失准备

(1)减值贷款的识别

单位:千元

本行依据借款利息、本金逾期期限,并综合考虑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增信措施以及还款计划等,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及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已逾期贷款进行五级分类。

最近三年,本行已逾期但尚未发生减值(即未划为不良贷款,类别为正常类和关注类)的贷款金额分别为13.14亿元、3.94亿元和3.81亿元。对于此类已逾期尚未发生减值(即未划为不良)的贷款,本行根据逾期未减值贷款对象的不确定性以组合计提的方式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对于逾期减值类贷款,本行通过个别评估方式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对于上述已逾期未减值贷款,本行未将其划分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部分贷款客户逾期期限较短(90天以内),虽然短期资金周转压力较大,但仍然能够正常经营,具备偿还贷款能力,或期后能够付清贷款利息,还清逾期贷款,本行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管理办法》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正常或关注类贷款。

第二,部分客户贷款采取了较充足的抵质押增信措施,单笔金额较小,大部分由于法院诉讼的时间较长而影响了贷款回笼时间,对于此类贷款本行与债务人进行了积极沟通并达成还款计划,预计能够收回逾期贷款本息,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正常或关注类贷款。

第三,部分保证类贷款的保证人经营状况基本正常,本行能够通过加强清收及协商在短期内收回逾期贷款本息,本行将此类贷款划分为正常或关注类贷款。

第四,对于其他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本行已与债务人协商达成了还款计划,虽然利息、本金尚未回收,但预计将于期后收回。

①尚未逾期和未发生减值的贷款和垫款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②已逾期尚未发生减值的贷款和垫款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③已减值的贷款和垫款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2)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变动

报告期内,本行按个别和组合评估方式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报告期内,本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3)贷款损失准备的分布

①按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损失准备

报告期内,本行按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损失准备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1)占比=每类贷款损失准备金额÷损失准备总额

(2)准备金率=每类贷款损失准备总额÷该类贷款总额

②按客户类型划分的贷款损失准备

报告期内,本行按客户类型划分的贷款损失准备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1)占比=每类贷款损失准备金额÷损失准备总额

(2)准备金率=每类贷款损失准备总额÷该类贷款总额

③按行业划分的企业贷款损失准备分布

报告期内,本行按行业划分的企业贷款损失准备分布情况如下:单位:千元

注:(1)占比=每类贷款损失准备金额÷损失准备总额

(2)准备金率=每类贷款损失准备总额÷该类贷款总额

本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主要方法为:考虑客户贷款的五级分类形态,结合保证类型、所在行业、所在地区等特点,依照审慎原则综合考虑各类型贷款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对产能过剩、淘汰等高风险行业适当提高计提比例。在进行五级分类时,依据监管部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流程和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借款人信息,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客观和充分评估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本行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本行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符合监管部门专项准备计提要求。报告期内本行拨贷比分别为3.52%、3.34%和3.31%,均达到2.5%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8.83%、187.46%和201.50%,均高于150%的监管要求。分行业准备金平均计提比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行业内贷款五级分类结构不同所致,各行业准备金能够抵补各行业贷款的预期风险。

④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损失准备

(下转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