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0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其实,AI蕴藏着消除人类险境的密码——读李开复《AI·未来》

2018-10-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玉强
  《AI·未来》
  李开复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其实,AI蕴藏着消除人类险境的密码

——读李开复《AI·未来》

⊙朱玉强

随着当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机器之一AlphaGo——一款由全球顶尖科技公司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相继击败世界上最优秀的围棋棋手李世石、柯洁,人工智能激发世人的无限想象。人们不禁好奇:AlphaGo为什么能在围棋这个复杂的棋艺中不可思议地战胜人类最优秀的棋手?人工智能(AI)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吗?人类和人工智能该如何共存?现在已是未来,站在人类社会分岔路口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对于这些疑问,人工智能科学家、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博士都有他的深入思考与解答。

人工智能革命的四波浪潮

AlphaGo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而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它大大增强了机器的认知能力。使用深度学习的程序如今已经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核发贷款等工作上超越了人类。

李开复自述:在他攻读博士时(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分化为两个阵营:其一是规则式方法,其二是神经网络方法。规则式人工智能系统也称为符号式系统或专家系统。之所以称“专家系统”,是由于该阵营的研究人员认为,要使人工智能软件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必须将相关领域人类专家的智慧编写进软件。他们用一系列写好的逻辑规则来教导计算机如何思考,如“若X,则Y”。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且定义明确的游戏,可是当可能的选择或操作数目大增时,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神经网络”阵营则另辟蹊径,不把人类的逻辑规则传给计算机,而是在计算机上重建人脑。科学家们模仿人脑,构建类似生物神经元网络的结构来收发信息。人工神经网络的建造者通常不会给人工智能系统设定决策规则,而只是把某一现象(图片、国际象棋赛等)的大量例子输入人工神经元网络,让网络从这些数据中学习、识别规律。而神经网络的原则是来自人的干预越少越好。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的人工神经网络获得了乐观的成果。但到了1969年,规则式阵营予以还击,这使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神经网络法不可靠且用途有限。神经网络方法于是很快退烧,人工智能随之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寒冬。在接下来数十年中,神经网络方法曾短暂时间内恢复了一些声望,但不久又几乎被完全放弃。1986年,李开复坚持采用隐含马尔可夫模型的框架,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Sphinx,但这依然没有改变神经网络法再度失宠的命运。几乎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再度陷入了寒冬期。

最终使神经网络法复活,并让人工智能再次复兴的,是神经网络系统赖以存在的两项要素的变化,再加上一项重大的技术性突破。这两项要素是强大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和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样本数据输入系统,以“训练”程序去辨识形态,计算机运算力则让程序得以高速分析样本数据。在21世纪头10年的中期,深度学习这项重大的技术性突破终于到来。杰弗里·辛顿找到了有效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中新增神经元层的方法,这就像给旧的神经网络打了一针兴奋剂,使它们的能力倍增,可以执行更多、更复杂的工作,例如语音及物体识别。

李开复把人工智能革命分为四波浪潮: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作者又称之为“感知人工智能”)、自主智能化,并且提出,前两波浪潮——互联网智能化和商业智能化——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身边,互联网公司能以算法取代保险精算师、股票交易经理和医生助理。如今,第三波浪潮——感知人工智能——正在把现实世界数字化,机器开始学习辨识我们的脸孔,识别我们身边的物体与语音,理解我们的需求,弄懂我们身边的世界。这第三波浪潮将彻底改变人类和世界之间的互动体验以及模糊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分界。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无人机的飞天,智能机器人接管工厂,第四波浪潮——自主人工智能——更将进一步改变农业、交通、连锁餐饮等众多领域。

眼下,我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中取得了领先优势,在自主人工智能领域也在大步追赶。

反对者的担忧

在“深度学习”这项重大技术获得突破后,人工智能就已从发明的年代步入了实干的年代。由于人工智能作用巨大,很多国家、公司都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目前全球向人工智能研究投入大量资源的公司有数百家,其中七大人工智能巨头——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实际担当了国家扮演的角色,即规模巨大的投入与研发、人才与资源控制、专注于“不外传”的突破技术。李开复由此特别提出,如果下一个深度学习注定要产生于企业界,那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就是谷歌。这是因为谷歌(准确地说是它的母公司Alphabet)在这七巨头中出类拔萃:它是最早发掘深度学习潜能的公司之一,旗下拥有DeepMind和自动驾驶公司Waymo。

2017年7月,中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份规划列出了数百种针对各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中国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进程列出了清晰的目标。该规划显示中国要在2020年跻身人工智能强国行列,2025年完成某些重大突破,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对于人工智能强大的智能能力,虽然很多人持欢迎态度,但亦不乏“反对者”。后者对人工智能强大的智能有着天生的惶恐。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就将超级智能称为“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风险”,他甚至将创造超级智能比喻为“召唤恶魔”。已故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也是反对者阵营中的一员。对此,李开复制作了具有“安全区”、“结合区”、“危险区”和“慢变区”四个象限的两个图表。通过对这两个图表的分析,他认为工作内容主要落在“危险区”的工作(如卡车司机等)在未来几年面临着被取代的高风险。而“安全区”的工作(如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不太可能被自动化所替代。至于分布在“结合区”和“慢变区”的工作(如财务分析师、导游等),尽管目前不会完全被取代,但工作任务的重组或技术的稳定进步,可能引起针对这些工作岗位的大范围裁员。除了失业的威胁,李开复还担心人工智能会造成人类内部产生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形成贫富两极严重分化。此外,他更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既然我们能做的机器都能做,那我们作为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内心震撼人类心灵的问题,更是人工智能可能从根本上摧毁人类的威胁!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需要各国深化合作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人类失业问题,世界各国的学者以及政府都在思考对策,美国硅谷提出了三类解决方案:就业者再培训、减少工作时间或重新分配收入。作者认为,基于AI会逐渐改变市场需要的技能,提倡就业者再培训的方案相信:如果就业者能及时参加新技能的培训,就不会发生人力需求减少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会减少对人力劳动的需求,提倡减少工时的方案相信:如果把每周的工作日减为三至四天,工作总量不变但人均工时减少,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工作机会;基于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失业有着悲观的预期,提倡重新分配财富的方案相信:无论就业者接受多少培训,如何调整工作时间,人工智能都将彻底取代或挤走就业者,因此,政府要采用更激进的再分配方案,以保障失业人员的生存,分享人工智能所创造的财富。

在汉语拼音中,人工智能的英语缩写“AI”正好是“爱”的谐音,这似乎预示着“AI”本身就蕴藏着解除AI对人类生存威胁的密码!巧合的是,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固然强大,而人类独有的爱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这是作者罹患癌症之后,向死而生的感悟:爱是第一眼看到新生儿的瞬间,是坠入爱河的那一刻,是朋友的倾听所带来的温暖,或帮助别人时感受到的自我提升。人类对自己的心灵还欠缺认识,更谈不上复制,但是我们确实知道,只有人类具有爱与被爱的能力,也希望爱别人和获得爱。而爱与被爱的感受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李开复说:以“AI·未来”作为这本论著书名,意在提醒大家关注科技目前的发展,关注人工智能对当下和未来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他坚信未来是由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加上人类爱的能力构筑成的。当然,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