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金融可做六篇大文章

2018-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玉 ○编辑 陈羽

“展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仅服务的地域更加广阔,更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能。”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11日“长三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峰论坛”上作上述表述。他进一步指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至少在六大服务领域中存在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自贸区金融服务。根据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展中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以及将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可以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开展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二是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持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辐射长三角的区域,金融机构通过集聚各方创新的力量,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在批量获客方面,聚焦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资质认证、补偿机制联动的融资业务,与优秀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对具有爆发增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既有投资又有贷款的支持,建立中长期的合作共赢的纽带。

三是融智和融资服务。单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要通过构建金融产品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同时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

四是绿色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需要负担起经济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进一步梳理绿色金融的理念,建立绿色金融的机制,创建绿色金融的产品,主动探索更多的绿色金融新模式,用金融服务支撑长三角绿色生态品牌的建设。

五是民生金融服务。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民生领域也存在着强烈的金融需求,无论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还是银行配套的民生服务,金融机构应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性的面向客户需求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具体方案可覆盖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多个民生领域。对商业银行而言,针对民生的金融服务要围绕着公共服务,其实也是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是通过上海金融要素市场服务能力的延伸,服务长三角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金融要素市场和长三角金融机构协同作战,共同为实体经济融资、投资、贸易、避险等提供便利和专业化的支持。

刘信义表示,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在交通能源、科创、产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商务金融等方面均明确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同时,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支持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依托顶层设计,长三角一体化将使区域内的现金流、物流更加活跃,金融改革创新也更为深入。”